贠娟
- 作品数:1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白居易民俗诗的价值及文化意蕴
- 2016年
- 中唐诗人白居易“重写实,尚通俗”的写作风格使其诗大量涉及中唐民俗,有意识地纳民俗入诗,对中唐社会民俗进行文本传承,同时促进中唐文化下移。本文主要探讨白居易民俗诗的价值及诗歌中展现出的文化意蕴。
- 贠娟
- 关键词:民俗诗文化意蕴
- 由《菩萨蛮》调浅谈温、韦词风
- 2013年
- 花间词"鼻祖"温庭筠词风深美闳约,精艳绝人。与之齐名的韦庄除花间词所共有的婉媚、柔丽、轻艳外,以其清疏的笔法和显直明朗的抒情,异于温等人,开辟新的写词意境。本文就《花间集》中所录温词《菩萨蛮》调十四首,韦词《菩萨蛮》调五首,再度探索温、韦词中的意象、内容、意境。
- 贠娟
- 关键词:温庭筠纯美淡雅
- 西域龙马图腾崇拜及其文化意蕴被引量:2
- 2014年
- 代表中原文化的图腾龙和代表西域少数民族的图腾马,二者同类而异名,互相影响。龙马合一不仅反映了早期中西文化的交流,也反映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相似相融性。
- 贠娟
- 关键词:龙马图腾
- 论香菱与红楼众儿女干系
- 2016年
- 香菱在《红楼梦》中位于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于小说行文较为重要。香菱命运坎坷,她集众女儿之美,集上中下三种阶层女子身份于一身,一生际遇实为红楼众女儿悲剧命运之缩影。曹雪芹将象征香菱的并蒂花和宝玉联系起来实非表达二人姻缘,而是埋葬红楼痴情儿女的爱情悲剧。
- 贠娟
- 关键词:香菱金陵十二钗
- 朱熹《武夷棹歌》的流传及其和诗考论被引量:1
- 2020年
- 朱熹《武夷棹歌》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流传:一是随着朱熹诗文集刊刻而流传;二是随着《武夷志》《武夷棹歌图》流传;三是随着《武夷棹歌》注本流传。注本有南宋蔡正孙《唐宋千家珠联诗格》评注本、南宋陈普注《武夷棹歌》、明刘孟纯注《武夷棹歌》、陈普与蔡正孙注《武夷棹歌》4种,陈普与蔡正孙注《武夷棹歌》是现在的通行本,此本实际由朝鲜李朝文人合编刊刻后传入日本,于晚清传回中国。《武夷棹歌》为后世构建了理想的精神家园和治学圣地,因而和者众多,今存和诗凡42人诗367首。其和诗的思想内涵主要趋向于表达对朱熹的敬意与怀念、对“武夷九曲”理想家园的精神寄托、对道统的追寻与理学解读和对竹枝词风土意识的继承。
- 贠娟贠娟
- 关键词:和诗精神家园
- 殉情文学的叙事模式与寄寓性意象建构
- 2020年
- 中国各民族以“殉情”为母题,以一体多元的民族文化为背景,创造了经典的殉情文学作品,“美的毁灭”产生了巨大的悲剧力量与审美效应。殉情文学多是“累世层积”的成果,是劳动人民与文人共同创作的艺术结晶,其叙事模式是相似的、程式化的,即“相爱—阻碍—反抗—殉情”,“殉情与合冢”是最核心的叙事元素。受中国传统审美价值取向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文学表达的影响,各民族殉情文学在结尾均基于本民族文化进行了寄寓性意象建构,使得殉情主人公“社会人”身份消解,在“彼世界”获得重生,实现了永恒的自由与幸福,从而结局“圆满”,由此也形成了中国殉情文学的经典审美范式。
- 贠娟
- 关键词:悲剧意象
- 明代耕织图诗的俗化与推广——以邝璠《题〈农务女红之图〉竹枝词》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明邝璠在宋楼璹《耕织图》的基础上更易数事,简化了农桑过程,将其编入日用类书《便民图纂》,题为《农务女红之图》,并将题诗换为"通俗浅白"的竹枝词形式,为后世构建了一个经典的市民耕织图诗蓝本。其版本有三,其中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弘治十五年(1502)刻本的手钞本最符合邝璠创作原貌,并补遗了一首竹枝词,凡32首。《农务女红之图》与竹枝词将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完美结合,弥补了"图画"语境的空白,有效促进了耕织过程的推广,并重现了传统家庭"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反映了统治阶层为维护封建秩序所做出的文化改良与革新,也反映了竹枝词对"文化下移"所做出的贡献。
- 贠娟李中耀
- 关键词:图像叙事竹枝词
- 哈萨克族与蒙古族神话渊源比较研究——以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图腾神话、自然神话为例
- 2020年
- 中国是一体多元的多民族大家庭,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哈萨克族与蒙古族先民在中华大地上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神话是先民创造出的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本色的展现,是维系各民族认同的基础。要认识和剖析一个民族的民族性以及文化的本质,神话是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对哈萨克族神话、蒙古族神话进行比较,从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图腾神话、自然神话几个方面探究两个民族之间的神话渊源,企图找到两个民族文化之间的文化互通与文化的相似相融性,并试图找到现代文明与远古文明之间的联系,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
- 叶尔肯·哈孜依贠娟
- 关键词:哈萨克族蒙古族
- 侠的存在机制建构与具象化创造 ——“聂隐娘”形象演变与文化内涵诠解被引量:1
- 2022年
- 2016年由侯孝贤导演、作家阿城改编的电影《刺客聂隐娘》甫上映便享誉众多,电影《刺客聂隐娘》虽言改编自唐传奇《聂隐娘》,但实际是《聂隐娘》故事历千年演变后的再创造,是随着中国侠文化及存在机制的变化而孕育出的典型性“侠”的形象。随着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聂隐娘文本形象及其主题、文化意蕴亦随之变化,反映了中国文化观念中对侠客存在的机制的不断建构。尤其是至当代,新派武侠作家对聂隐娘故事进行了多种题材的改编,聂隐娘以“刺客”形象回归,开始反映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反思。
- 贠娟
- 关键词:侠义具象化
- 初唐诗人郭震及其文学形象
- 2014年
- 初唐著名诗人、军事家郭震今存世诗歌数量不多,可考实为16首。此人以豪侠著称,交友多侠义之辈,后世对其个人形象的理解不尽相同,形成了豪侠、名将、名相等不同的文学形象。
- 贠娟
- 关键词:交游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