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军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成像
  • 5篇急性
  • 4篇加权成像
  • 4篇灌注
  • 4篇磁共振
  • 3篇预后
  • 3篇卒中
  • 3篇灌注加权
  • 3篇灌注加权成像
  • 3篇X线
  • 3篇CT
  • 2篇血性
  • 2篇影像
  • 2篇三维重建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缺血
  • 2篇西门子
  • 2篇列线图
  • 2篇模拟机

机构

  • 17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市中西医...
  • 1篇徐州市肿瘤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市高淳人...

作者

  • 17篇任军
  • 11篇殷信道
  • 5篇王同兴
  • 4篇王利伟
  • 4篇时飞跃
  • 3篇吴正参
  • 3篇马跃虎
  • 2篇卢铃铨
  • 2篇丁曙晴
  • 2篇谢光辉
  • 2篇金洵
  • 2篇王玲玲
  • 2篇陈宇辰
  • 1篇冯源
  • 1篇王鹏
  • 1篇张颖冬
  • 1篇武新英
  • 1篇王丽萍
  • 1篇顾建平
  • 1篇刘振

传媒

  • 5篇磁共振成像
  • 3篇中国医疗设备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国CT和M...
  • 1篇针刺研究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TOAST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应用多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治疗方法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模磁共振检查,记录其影像学表现、临床资料和实验室常规检查,并根据结果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型及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43例)、动脉取栓组(34例)及保守治疗组(33例),并对3组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动脉取栓组患者存在半暗带及血管高信号征的比率均高于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713,P=0.001;F=8.108,P=0.017)。(2)在DWI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小穿支梗死及单侧前循环梗死所占比率较大(25.58%、23.26%),动脉取栓组和保守治疗组以单侧前循环及前-后循环所占比率较大(52.94%、21.43%;30.30%、30.30%)。(3)在TOAST分型构成比方面,静脉溶栓组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所占比率最高(39.53%),动脉取栓组以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etiology,UND)所占比率最高(73.53%),保守治疗组以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所占比率最高(48.48%)。(4)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影像学表现上,静脉溶栓组及保守治疗组MRA表现正常所占比率最高(72.09%、51.52%),而动脉取栓组MRA表现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占比率最高(41.18%)。(5)3组间比较,动脉取栓组的出血转化率最高(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2,P=0.040)。(6)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高血脂症在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209,P=0.003;F=6.176,P=0.046)。(7)保守治疗组发病时间(6.55±4.70)长于静脉溶栓组(2.93±1.05)及动�
任军姜亮殷信道陈慧铀彭明洋陈松旺毛存南周俊山张颖冬
关键词:脑梗死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TOAST分型
基于磁敏感加权成像的黑质影像组学诊断帕金森病的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 SWI)的黑质影像组学及机器学习方法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早期PD患者和80例健康受试者的SWI图像。采用ITK-SNAP软件对SWI上黑质区域进行感兴趣区勾画,并提取和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应用5种机器学习方法(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分析、随机森林、贝叶斯、K近邻)构建PD诊断模型,选择诊断效能最好且最稳定的模型进行验证,并与人工识别燕尾征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共筛选出7个与PD密切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逻辑回归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最好(AUC=0.975)且最稳定(AUC的相对标准差为4%)。在测试集中,逻辑回归分析模型诊断PD的AUC为0.938,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5.8%,其诊断效能明显优于人工识别(Z=2.241, P=0.025)。结论 基于SWI黑质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逻辑回归分析模型可准确诊断PD,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影像指导。
谷翔彭明洋陈宇辰殷信道陈国中任军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磁敏感加权成像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的急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其影像学表现特征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imaging,PW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
任军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扩散加权成像
文献传递
CT三维重建下深刺八髎穴进针角度和效应深度的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深刺八髎穴进针参数。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将针身沿骶前后孔中心轴线进针时的角度定义为最适进针角度,观察针身与皮肤表面、人体后正中线的夹角。将骶骨背面软组织厚度加骶孔深距的1/2定义为效应进针深度,观察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参数。结果:深刺八髎穴应采用斜刺法,针尖朝向内下方。针身与皮肤表面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61.04±12.15)°,次髎(57.57±10.01)°,中髎(58.25±8.69)°,下髎(54.39±10.94)°。针身与人体后正中线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24.54±6.21)°,次髎(18.58±7.76)°,中髎(17.36±7.90)°,下髎(30.73±9.45)°。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效应深度呈上、次、中、下递减趋势,分别为上髎(58.16±12.43)mm,次髎(44.57±11.55)mm,中髎(33.96±10.74)mm,下髎(31.13±10.94)mm。效应深度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进针参数的研究应双重考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CT三维重建能准确、合理、科学地进行穴位解剖测量。
金洵丁曙晴时飞跃王玲玲吴正参任军
关键词:八髎穴深刺进针角度
基于DWI图像的急性脑卒中病灶自动分割及复发风险预测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DWI图像开发一种急性脑卒中病变自动分割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急性脑卒中1年复发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1年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无复发组和复发组。应用开发的EfficientNet-B0网络分割DWI图像上急性脑卒中病变并评估其分割效能。基于自动分割和人工勾画标签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构建急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两个模型的差异。结果共268例患者纳入研究,无复发组161例,复发组107例。DWI病灶自动分割模型的敏感度为0.791、特异度为0.999、准确度为0.817、Dice相似系数为0.803。基于自动分割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急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8(95%CI:0.834~0.923)(敏感度:0.879、特异度:0.851);基于人工勾画标签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急性脑卒中复发预测模型的AUC为0.865(95%CI:0.819~0.911)(敏感度:0.860、特异度:0.832)。两个模型间预测效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526,P=0.599)。结论本研究提出的网络可很好的分割DWI急性脑卒中病灶,基于该模型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可很好的预测急性脑卒中复发。
高希法彭明洋任军马跃虎陈国中王同兴
关键词:卒中复发DWI
西门子Sensation OpenCT模拟机CT值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 分析QC模体检测得到的7种物质的CT值,评估西门子Sensation Open CT模拟机CT值的稳定性。方法 使用Catphan 504模体定期对西门子Sensation Open CT模拟机进行QC检测。使用头部常规序列(HeadSeq)、放疗头部(RT_Head)和放疗腹部(RT_Abdomen)3种扫描协议辅助模体中的CTP404模块获取CT图像。使用DoseLab软件对2014—2015年间收集的72张CT图像进行分析,获取每种物质CT值(记为Y),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计算得到3种扫描协议下7种物质Y值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结果 模块中空气、聚甲基戊烯、低密度聚乙烯、聚苯乙烯、丙烯酸、聚甲醛树酯、聚四氟乙烯标准差HeadSeq的分别为0.54、0.60、0.82、0.58、0.75、0.66、1.83 HU,RT_Head的分别0.08、0.69、0.86、0.66、0.80、0.89、2.49 HU,RT_Abdomen的分别为0.11、0.61、0.76、0.72、0.78、0.96、2.56 HU。在2年时间里西门子Sensation Open CT模拟机CT值较为稳定。结论 7种物质相比较,Teflon的CT值变化最大。不同扫描协议CT值的相对大小随不同物质相对电子密度的大小而变化。
时飞跃任军吴正参秦伟殷信道
关键词:X线计算机
氯化锰口服溶液应用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氯化锰口服溶液作为口服胃肠道阴性造影剂在MRCP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研究30例患者口服氯化锰溶液前、后分别行MRCP检查的图像质量改变及通过对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判断实验安全性。结果口服氯化锰溶液后胃与十二指肠内液体的高信号基本被抑制,减少或消除了胃肠道内高信号的干扰,MRCP图像质量Likert5分量表法显示及各项评分优良率比较在服对比剂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氯化锰溶液后无不适反应及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氯化锰溶液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MRCP的图像质量。
王鹏彭明洋马跃虎任军王利伟武新英冯源殷信道
关键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比剂
基于CT三维重建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探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寻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八髎穴骨度折量定位方法。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测量L5棘突下至尾骨尖、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L5棘突下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八髎穴、后正中线至髂后上棘等距离。结果 (1)设立骶部骨度表,得到4个骶部折量寸:即L5棘突下至尾骨尖约6寸,L5棘突下至骶管裂孔约3寸,L5棘突下至髂后上棘的垂直距离约1寸,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约2寸。(2)根据骶部骨度分寸,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上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1寸,L5棘突下1寸;次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1寸,L5棘突下1.7寸;中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2.5寸;下髎位于后正中线旁开0.9寸,L5棘突下3.5寸。(3)根据骶部体表标志,八髎穴可定位如下:从骶部纵向距离观察,上髎穴约平髂后上棘,次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骶管裂孔连线的中点,中髎穴约平L5棘突下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下髎穴约平骶管裂孔;从骶部横向距离观察,次髎穴位于髂后上棘至后正中线距离的一半,八髎穴呈"倒八字"型排列,其连线与后正中线的夹角约25°。结论以表面标志为基础,用比例关系和骨度分寸来定位八髎穴,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金洵丁曙晴时飞跃王玲玲任军吴正参
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基于多模态磁共振影像组学及临床危险因素构建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例174例,将患者病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22)和测试集(n=52),根据治疗后24 h的磁共振图像将患者分成出血转化组和无出血转化组。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及灌注加权成像病变区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标签。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筛选最佳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每例患者各提取1584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15个与卒中出血转化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标签、房颤史、年龄及入院NIHSS评分构建的诺莫图模型预测训练集出血转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7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0.989),预测测试集出血转化AUC为0.88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36、0.908),均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AUC=0.763)或临床特征模型(AUC=0.707)。结论多模态磁共振联合临床特征的影像组学和机器学习可以预测急性脑卒中动脉取栓术后出血转化,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刘振刘振彭明洋王同兴王同兴谢光辉任军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出血转化
初步探讨胃癌多层CT三期扫描与肿瘤组织分化及瘤内微淋巴管侵犯关系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初步探讨进展期胃癌多层CT三期扫描强化率与肿瘤组织分化及瘤内微淋巴管侵犯关系。材料与方法胃癌患者64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多层CT常规及动脉-实质期增强检查。术后标本确定组织分化、癌细胞侵及瘤内淋巴管的D2-40表达。比较胃癌多层CT增强强化率与其组织分化及瘤内淋巴管侵犯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多层CT三期扫描动脉期、实质期及动脉-实质期间强化率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有关(p<0.05);瘤内淋巴管侵犯的胃癌瘤体实质期强化率(1.25±0.57)高于无瘤内淋巴管侵犯者(1.00±0.3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癌多层CT三期扫描强化率能够反映其组织分化程度,并与瘤内淋巴管侵犯有关。
任军殷信道黄文斌张林谢光辉卢铃铨王利伟
关键词:胃癌组织分化淋巴管侵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