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黎明
- 作品数:30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血压水平对青年人群早发脑卒中风险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对青年人群早发脑卒中风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6—2012年度首次参加健康体检且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及心肌梗死病史的开滦集团员工作为观察对象,以首次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以发生脑卒中、死亡或随访结束(2020-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管理指南将血压进行分级,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不同血压水平组脑卒中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部分分布竞争风险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对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36 073人,年龄(30.8±5.7)岁,其中男性27 892人,占观察对象的77.32%。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随着血压的升高,发生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逐渐增加。以血压<120/80 mm Hg为参照,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高血压1级组发生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1.52(1.05~2.20)、1.32(0.87~2.00)和2.51(1.15~5.47),高血压2级发生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为2.57(1.75~3.77)、2.26(1.47~3.47)和4.77(2.09~10.85)。部分分布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一致。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除基线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或降脂药后,高血压1级组可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HR(95%CI)分别为2.46(1.13~5.38)、2.51(1.15~5.47)和2.51(1.15~5.47),而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年龄≤40岁青年人群中,高血压1级和2级均可增加脑卒中风险,其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更大。
- 李刘欣朱辰蕊林黎明李慧英魏晓明杜鑫陈朔华刘妍季春鹏吴寿岭黄喆
- 关键词:血压水平脑卒中
- 收缩压和静息心率与新发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收缩压和静息心率对新发糖尿病的联合影响。方法选择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无糖尿病病史的研究对象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度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3、4次健康体检。将研究对象按基线静息心率(≤60、61~70、71~80、>80次/min)和收缩压水平(≤120、121~140、141~160、>160mm Hg)进行分组,比较各组糖尿病发生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组糖尿病发病风险。结果共入选离退休职工69 048人进行最后分析。随访6年,新发糖尿病5931例,发生率为8.6%。随静息心率和收缩压水平升高,糖尿病发生率呈递增趋势,其中静息心率>80次/min且收缩压>160mm Hg组糖尿病发生率最高,为18.0%,而静息心率≤60次/min且收缩压≤120mm Hg组糖尿病发生率最低,为4.6%。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混杂因素后,静息心率>80次/min且收缩压>160mm Hg组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最高,为静息心率≤60次/min且收缩压≤120 mm Hg组的2.88(95%CI2.26~3.66)倍。结论收缩压升高和静息心率加快者的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 施继红季春鹏朱辰蕊杜鑫李慧英林黎明熊海亮吴寿岭
- 关键词:收缩压静息心率
- 外周血CⅠCP、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Ⅰ型前胶原C末端肽(CⅠC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鸢尾素在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住院患者310例作为研究对象(A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的心房颤动不合并心力衰竭(B组)、无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C组)患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3组血清脑钠肽(BNP)、CⅠCP、鸢尾素、左室射血分数(LVEF)、NLR。Pearson相关性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A组CⅠCP、NLR水平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鸢尾素水平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ⅠCP与BNP呈正相关(r=0.11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26,P<0.05);NLR与BNP呈正相关(r=0.12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131,P<0.05);鸢尾素与BNP呈负相关(r=-0.462,P<0.05),与LVEF呈正相关(r=0.685,P<0.05)。CⅠCP、NLR、鸢尾素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灵敏度分别为64.50%、66.50%、71.00%,特异度分别为90.00%、93.00%、75.00%。CⅠCP、NLR、鸢尾素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30%、60.00%。ROC曲线分析显示,CⅠCP、NLR、鸢尾素及联合诊断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95%CI:0.870~0.934)、0.997(95%CI:0.993~1.000)、0.731(95%CI:0.661~0.801)、0.998(95%CI:0.99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ⅠCP、NLR、鸢尾素可以用于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
- 李慧英刘青魏晓明林黎明李俊娟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收缩压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收缩压(SBP)纵向轨迹与心房颤动(房颤)的关系。方法:以开滦研究中满足标准的对象组成研究队列。通过SAS Proc Traj程序确定观察对象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健康体检的SBP纵向轨迹,生成5个不同的SBP轨迹组: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SBP轨迹组于2012~2013、2014~2015年2次健康体检时的房颤发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SBP轨迹组与房颤的关系。结果:(1)40 727例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1.81±11.54)岁,其中,男性30 693例(75.4%)。低-稳定轨迹组10 950例,中-稳定轨迹组19 158例,中-高轨迹组3 736例,高-中轨迹组4 702例,高-稳定轨迹组2 181例。(2)低-稳定轨迹组、中-稳定轨迹组、中-高轨迹组、高-中轨迹组和高-稳定轨迹组房颤发病率分别为:0.1%、0.2%、0.5%、0.5%、0.6%(P均<0.05)。(3)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轨迹相比,中-高轨迹、高-中轨迹、高-稳定轨迹均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对应的HR(95%CI)分别为7.58(2.08~27.73)、5.30(1.88~14.95)、8.52(1.96~37.09)(P均<0.05)。排除有心肌梗死病史、脑卒中病史者后,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以上主要研究结果趋势一致。结论:SBP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
- 杜鑫张芮英张莹施继红黄喆朱辰蕊李慧英魏晓明林黎明熊海亮刘妍季春鹏吴寿岭
- 关键词:心房颤动
-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关系.方法 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公司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饮酒者、心肌梗死、脑卒中、恶性肿瘤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纳入54 303例,观察研究人群中NAFLD的患病情况.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NAFLD的关系.结果 具备0~1、2、3、4、5~7个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组的NAFLD患病率分别为62.6%、48.9%、33.3%、16.1%和7.5% (P<0.000 1).校正年龄、性别、经济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混杂因素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NAFLD有关,且随着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的增多(0~1、2、3、4、5~7),OR值(95%CI)逐渐降低,分别为1、0.61(0.56~0.66)、0.37(0.34~0.40)、0.17(0.15 ~0.18)和0.08(0.07 ~0.09).结论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NAFLD相关.
- 邢爱君季春鹏施继红杜鑫黄喆林黎明熊海亮吴寿岭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
- 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 李慧英林黎明刘妍季春鹏李俊娟黄喆
- 针对国内对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样本量较小,研究方法单一的现状,该课题以开滦集团健康体检职工共101500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以及前瞻性队列研究等方法,得出的创新性成果包括:糖尿病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65.8%,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代谢综合症高血压
- 开滦矿区男性血压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河北唐山开滦矿区男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其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6-06-2007-10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101510人。调查人群经12导联心电图、查体检出心房颤动,计算心房颤动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结果男性81103人中完成心电图检查81061人,患心房颤动398例(瓣膜性心房颤动37例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361例),发生率为0.49%;高血压人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0.54%比0.36%,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120~<140和≥140mmHg患心房颤动的风险是收缩压<120mmHg的1.44倍和3.58倍。脉压50~<60和≥60mmHg患心房颤动的风险是脉压<40mmHg的1.55和2.11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可能影响心房颤动发生率的所有因素,结果仅显示收缩压≥140mmHg患心房颤动的风险是收缩压<120mmHg的1.74倍(P<0.01)。结论高血压人群心房颤动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人群。收缩压是男性患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舒张压、脉压无关。
- 邢爱君郑晓明吴云涛吴寿岭施继红林黎明
- 关键词:心房颤动发生率血压
- IVF-ET妊娠成功后抱婴失败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成功后抱婴失败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行IVF-ET妊娠成功后的247例孕妇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是否抱婴成功将其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IVF-ET妊娠后抱婴成功的相关危险因素,且提出预防建议。结果:经随访,247例行IVF-ET妊娠成功后的孕妇共有206例抱婴成功,41例抱婴失败,抱婴失败率为16.60%;成功组不孕年限≥6年、原发不孕、有生产史、有宫外孕史、移植胚胎数≥2个、冻融周期胚胎移植、胚胎移植人工周期与控制性超排卵短方案、长方案、超长方案、拮抗剂方案的构成比与失败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年龄≥35岁、有流产史、有辅助生殖史、有子宫手术史、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10mm、有抑郁情绪、LH/FSH>2及减胎术的构成比均明显低于失败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这些因素均是影响行IVF-ET妊娠成功后抱婴成功的危险因素(OR=3.518、2.962、5.147、5.007、5.425、4.932、4.763、4.294,均P<0.05)。结论:高龄孕妇、流产史、辅助生殖史、子宫手术史、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10mm、抑郁情绪、LH/FSH>2及减胎术均是影响行IVF-ET妊娠成功后抱婴成功的危险因素,可增加抱婴失败风险,临床工作中需加强对此类患者的管理。
- 陈昀杨小杰何桦高丹丽李桂荣王婧瑶林黎明
-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影响因素
-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高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新发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健康查体的开滦集团职工为研究对象,排除既往高血压病、心肌梗死、脑梗死以及资料不全者,最终52133人纳入队列,观察队列人群中高血压发病情况。依据美国心脏协会定义的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采用寿命表法计算高血压累积发病率,利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人群间高血压发病风险。结果具备0~1和5~7项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65.72%、59.14%、54.59%、50.24%、34.22%。校正年龄、高血压家族史、文化程度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后,与具有0~1项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人群相比,具备2、3、4、5~7项者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0.75、0.69、0.63和0.36倍,其中男性人群分别为0.77、0.76、0.65和0.45倍,女性人群分别为0.83、0.50、0.73和0.36倍。结论随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个数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及发病风险降低。
- 张彩凤施继红黄喆李慧英魏晓明林黎明邢爱君陈朔华吴寿岭
- 关键词:高血压前瞻性队列研究
- 静息心率与踝臂血压指数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踝臂血压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从参加了2006-2007年唐山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以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5852人,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统计的为4778人,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和血液生化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息心率对ABI的影响。结果静息心率四分位组(≤63,63~≤70,70~≤76,〉76次/min)平均ABI分别为1.11±0.10,1.09±0.09,1.08±0.10,1.06±0.1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空腹血糖、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吸烟、经常锻炼和饮酒后,静息心率与ABI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校正了性别、年龄、空腹血糖、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hsCRP、吸烟、经常锻炼和饮酒之后,与静息心率≤63次/min组相比,静息心率70~≤76和〉76次/min组发生ABI≤0.9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1.99(95%CI 1.23~3.24)和2.86(1.82~4.50)]。结论静息心率升高是ABI≤0.9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明梁欣邢爱君林黎明赵洪涛齐艳红王艳秀刘英吴寿岭
- 关键词:静息心率踝臂血压指数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