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萧霖

作品数:15 被引量:89H指数:7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腰椎
  • 6篇退变
  • 5篇手术
  • 5篇退变性
  • 5篇退变性腰椎
  • 4篇腰椎侧凸
  • 4篇退变性腰椎侧...
  • 4篇节段
  • 4篇脊柱
  • 4篇侧凸
  • 4篇长节段
  • 3篇椎体
  • 3篇节段固定
  • 3篇交界性
  • 3篇骨刀
  • 3篇长节段固定
  • 3篇超声
  • 3篇超声骨刀
  • 2篇压缩性
  • 2篇压缩性骨折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第三...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陈萧霖
  • 9篇曾岩
  • 9篇陈仲强
  • 5篇钟少文
  • 4篇郭昭庆
  • 4篇李危石
  • 4篇柯珍勇
  • 4篇孙垂国
  • 4篇袁磊
  • 3篇齐强
  • 2篇程思
  • 2篇汪洋
  • 2篇钟沃权
  • 2篇于淼
  • 2篇姜宇
  • 1篇孙卓然
  • 1篇郑小青
  • 1篇齐强
  • 1篇邓忠良
  • 1篇刘扬

传媒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反射疗法与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至少两年以上的随访研究
目的:评价长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退变性腰椎侧弯(Aebi Ⅰ型)并接受长节段固定减压融合手术(≥5个椎体)的患者,排除随访时间小于两...
陈萧霖曾岩陈仲强齐强郭昭庆李危石孙垂国于淼钟沃权姜宇钟少文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弯减压术截骨术长节段固定临床疗效
经皮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航定位、骨折复位系统、骨水泥渗漏及材料的改良被引量:10
2022年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治疗方式,但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其存在的局限性逐渐显露,众多研究者对其进行了研究改良。目的:拟从导航定位及手术入路方式、骨折复位系统及防骨水泥渗漏技术、骨水泥材料等成分方面阐述经皮椎体强化术的改良与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及维普数据库2000年1月到2020年4月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英文检索词为"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ercutaneous kyphoplasty"。查阅相关文章,最终共纳入61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O-arm导航及3D打印技术对于上胸椎压缩性骨折、严重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脊柱侧弯等手术难度大的患者很有帮助;(2)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单侧入路较双侧更具有优势,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3)目前存在多种骨折复位系统及防骨水泥渗漏技术,不同的结构特点使其在治疗上各有优势,需根据不同的情况具体选择;(4)磷酸钙骨水泥具有巨大的潜力,未来可能会逐步替代传统骨水泥材料。
王智强林路陈萧霖柯珍勇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经皮椎体强化骨折复位穿刺定位骨水泥渗漏骨水泥
围手术期不同抗生素使用时长对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有效性的网状Meta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对围手术期不同抗生素使用时长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长对降低脊柱SSI发生率的临床研究。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CS)。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5月4日。由2名研究者严格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将抗生素使用时长分为单剂量组、术后24h组、术后48h组和术后超48h组。应用Stata 1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抗生素使用时长对降低脊柱SSI发生率的有效性。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5篇RCT、2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和3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涉及4类抗生素使用时长(单剂量、术后24h、术后48h、术后超48h)。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脊柱SSI发生率方面,术后24h组[RR=0.48,95%CI(0.23,0.99)]和术后超48h组[RR=0.52,95%CI(0.32,0.84)]优于单剂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序结果显示术后24h组优于其他使用时长。结论:当前证据显示抗生素使用时长为术后24h时对预防脊柱SSI的效果最佳。
林路柯珍勇汪洋陈萧霖程思
关键词:脊柱抗生素手术部位感染
PVP在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脊柱转移性肿瘤以晚期患者肿瘤细胞骨转移症状多见,患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腰背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甚至截瘫,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对于此类患者治疗的目标应以缓解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保持脊柱稳定性,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成本低、对患者辅助治疗无影响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长期处于卧床所引起的并发症,并逐渐成为脊柱转移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本文将PVP在脊柱转移瘤外科治疗方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江伟柯珍勇陈萧霖
关键词:脊柱肿瘤转移经皮椎体成形术
系统评价超声骨刀在脊柱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对脊柱手术中应用超声骨刀(ultrasonic bone curette,UB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临床证据进行评估,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2016年8月1日以前的文献,搜集关于脊柱手术中应用UBC的临床研究。两位研究者独立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按The Journal of Bone& Joint Surgery(JBJS)的标准将研究的证据按方法学分为Ⅰ-Ⅴ级.并对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6篇文献共1683个病例,包括2项随机对照研究(Ⅱ级证据),6项回顾性队列研究(Ⅲ级证据)和18项病例系列研究(Ⅳ级证据)。与传统工具相比,2项Ⅱ级和2项Ⅲ级研究支持UBC有更短的手术时间,2项Ⅱ级和3项Ⅲ级研究支持UBC有更少的出血量,2项Ⅲ级研究支持UBC有更短的平均住院日,2项Ⅲ级和2项Ⅳ级研究支持UBC有更低的器械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项Ⅱ级研究支持UBC有更好的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大多数研究支持UBC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方面优于或近似于传统工具,仅1项Ⅲ级研究在平均住院日方面有不同结论,但原作者认为结论有误。结论:在脊柱减压和截骨手术中应用UBC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日及降低器械相关并发症。
陈萧霖郑小青陈仲强曾岩钟少文
关键词:超声骨刀脊柱手术有效性安全性
超声骨刀与传统工具在退变性腰椎侧凸减压截骨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 :评价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减压截骨术中应用超声骨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后路减压、Ponte截骨、长节段(≥5个椎体)固定融合术且年龄不小于45岁的54例DLS患者,根据减压截骨操作主力工具的不同分为超声骨刀组(28例)和传统工具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器械并发症例数、出院时神经功能恶化例数、手术时间、估算出血量、单个融合椎体出血量和自体血回收量等指标。结果:虽然超声骨刀组减压椎板数、Ponte截骨数和切除间盘数显著多于传统工具组(P<0.05),但是两组的器械并发症例数和出院时神经功能恶化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超声骨刀组估算出血量、单个融合椎体出血量和自体血回收量显著低于传统工具组(834.0±354.4ml vs 1467.3±804.9ml,P=0.002)(120.8±57.2ml vs 191.4±88.4ml,P=0.003)(342.3±179.9ml vs552.2±295.2ml,P=0.003)。结论 :应用超声骨刀完成DLS减压截骨手术安全、有效,超声骨刀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在安全性方面至少不亚于传统工具。
陈萧霖曾岩陈仲强袁磊钟少文
关键词:超声骨刀退变性腰椎侧凸出血量手术时间安全性
退变性脊柱侧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远期并发症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
目的:退变性脊柱侧弯患者行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远期并发症,不但给医生带来诸多困扰,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增长了63-70%的医疗费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对远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的识别、预防及治疗,脊柱畸形...
陈萧霖陈仲强曾岩钟少文
关键词:远期并发症假关节形成迟发感染
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手术后相邻节段PJK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中期随访时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对临床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院行长节段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3.2岁.术前...
曾岩陈萧霖陈仲强郭昭庆齐强李危石孙垂国钟沃权姜宇孙卓然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
退变性腰椎侧凸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4年5月于我院行长节段(≥5个椎体)固定融合手术、年龄≥45岁、随访时间≥2年的DLS患者共60例。将随访时出现PJK的患者纳入PJK组,其余患者纳入对照组。用单变量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个体资料、手术资料和影像学参数间的差异,找出潜在的危险因素,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个体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和T-值。手术资料包括固定融合椎体数、最上端固定椎(UIV)位置、最下端固定椎(UIV)位置、截骨操作和椎间融合。影像学参数包括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胸腰段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总矢状位序列(GSA)、矢状位平衡(SVA)和交界区后凸角(PJA1为UIV+1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PJA_2为UIV+2上终板与UIV下终板的夹角)等。结果:研究共纳入DLS患者60例,年龄63.2±6.4岁(45~74岁),术前Cobb角28.51°±10.94°(10.7°~55.1°),手术平均固定融合节段6.7±1.3个(5~9个)。随访40.3±11.1个月(24~59个月),末次随访时11例患者发生PJK(PJK组),49例患者未发生PJK(对照组),PJK发生率为18.3%。与对照组相比,PJK组有更多的BMD<0.850g/cm2例数(100.0%vs 36.1%,P=0.005);更多的UIV位于T11-L1例数(100.0%vs 69.4%,P=0.030);更多的术前PJA1>9°例数(45.5%vs 10.2%,P=0.013)、术前TLK≥15°例数(63.6%vs 22.4%,P=0.012)、术前SS<25°例数(90.9%vs 46.9%,P=0.016)、术后即刻PJA_2≥5°例数(100.0%vs 46.9%,P=0.001)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例数(90.9%vs 46.9%,P=0.016)。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前PJA_1>9°(OR=19.432,P=0.017)、术前SS<25°(OR=23.131,P=0.022)和术后即刻PJA_2增长≥3°(OR=22.382,P=0.025)为发生PJK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JA
陈萧霖曾岩陈仲强于淼袁磊齐强郭昭庆李危石孙垂国
关键词:发生率退变性腰椎侧凸
椎旁肌退变的影像学评价及其与腰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8年
腰椎周围的主要肌肉分为前后两群,前群主要包括腰大肌、腰小肌和腰方肌,后群主要为多裂肌、竖脊肌、半棘肌、回旋肌和横突间肌,竖脊肌又称为骶脊肌,包括髂肋肌、最长肌、棘肌,而目前针对腰部椎旁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腰大肌、多裂肌和竖脊肌。椎旁肌对维持脊柱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椎旁肌退变与多种腰椎疾病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影像学检测椎旁肌退变主要有三个征象:肌肉量(size)下降、放射图像密度下降及脂肪堆积增加。利用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研究椎旁肌的变化,可以从多方面描述腰部椎旁肌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变化。笔者就影像学评价椎旁肌退变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椎旁肌退变与腰椎疾病的关系进行文献综述。
袁磊陈仲强曾岩陈萧霖喻剑舟
关键词:腰椎疾病影像学评价椎旁肌退变影像学检测影像学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