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鑫

作品数:34 被引量:111H指数:5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3篇腰椎
  • 13篇颈椎
  • 12篇后路
  • 11篇颈椎后
  • 11篇颈椎后路
  • 9篇内镜
  • 8篇椎间盘
  • 7篇颈椎病
  • 6篇神经根
  • 6篇切除
  • 5篇神经根型
  • 5篇神经根型颈椎...
  • 5篇椎间盘突出
  • 5篇内窥镜
  • 5篇窥镜
  • 5篇根型颈椎病
  • 5篇3D-CT
  • 4篇影像
  • 4篇融合术
  • 4篇入路

机构

  • 34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滨州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4篇孙兆忠
  • 34篇刘鑫
  • 27篇李瑞
  • 27篇任佳彬
  • 18篇孙宁
  • 4篇朱锴
  • 4篇窦永峰
  • 3篇耿晓鹏
  • 3篇房清敏
  • 3篇程艳
  • 2篇王光林
  • 1篇胡鹏
  • 1篇刘乃国
  • 1篇宁华秀
  • 1篇张强
  • 1篇刘康
  • 1篇李璐

传媒

  • 10篇中国矫形外科...
  • 10篇滨州医学院学...
  • 5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院统计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后路内镜术前臂丛MRN定位突出的颈椎间盘的准确性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技术对臂丛神经及颈髓成像,指导术中对颈神经的精确减压治疗根性颈椎病。[方法]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行经皮颈椎后路内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术前行臂丛MRN扫描,重建三维图像,观察突出颈椎间盘压迫颈神经位置,PPECD术中确认、对比二者差异。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采用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血管损伤。3例术后出现上肢感觉减退,1例出现上肢肌力下降,术后3个月均完全恢复。随访时间12~36个月,VAS评分随时间延长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与术中观察44例患者中,突出的颈椎间盘位于肩前型占79.55%(35/44)、肩上型占11.36%(5/44)、腋下型占9.09%(4/44)。仅1例术前臂丛MRN定位与术中定位不一致。与术中所见相比,术前影像定位准确率为97.73%。[结论]臂丛MRN定位偏向侧椎管或椎间孔段突出的颈椎间盘与颈神经的位置关系是可靠的,突出的颈椎间盘绝大多数为肩前型。
黄镇孙宁任佳彬李瑞刘鑫李岳飞刘乃国孙兆忠
高渗盐水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作用
2023年
目的 观察高渗盐水(HS)对于大鼠脊髓损伤(SCI)模型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大鼠只行椎板切除术。SCI组大鼠SCI造模后不应用药物治疗。HS组大鼠SCI造模后静脉输注7.5%HS,5 mL/Kg·d。采用改良Allen′s方法在T10节段制作SCI动物模型,SCI后7 d,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然后处死大鼠取伤段脊髓组织,采用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采用Western Blot检测AQP4表达情况,并用相应试剂盒检测铁离子、ROS、IL-1β和TNF-α的组织内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SCI后,SCI组及HS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降低,肢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脊髓组织出现水肿,组织内AQP4、铁离子、ROS、IL-1β及TNF-α水平升高。而HS组大鼠较SCI组BBB评分明显改善,病理结果显示HS组大鼠脊髓组织水肿程度低于SCI组,并且HS组损伤脊髓组织内AQP4、铁离子及ROS、IL-1β和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SCI组。结论 HS能通过减轻脊髓水肿,降低ROS及炎性因子水平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改善SCI后大鼠肢体功能。
任佳彬韩雪馨李瑞刘鑫孙兆忠
关键词:脊髓损伤高渗盐水继发性损伤
三维重建指导单孔分体内镜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标志点被引量:2
2024年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但国内外尚无该技术在治疗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中安全性分析的相关文献。目的:通过腰椎CT三维重建技术,观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骨性标志点的毗邻关系,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26例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CT扫描,导入Mimics 17.0软件,测量L_(1/2)-L_(3/4)节段相关影像学参数:(1)测量垂直距离:在冠状位,上关节突冠状位关节面内侧缘和上终板交点(N)至上关节突尖部(S)距离(a);在冠状位,N所在矢状位和下终板交点(M)至下关节突尖部(X)距离(b);(2)测量水平距离:N至N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下缘交点(N_(2))距离(c);N至N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交点(N_(1))距离(d);N_(1)至N_(2)距离(e);M至M所在横断面和神经组织外侧缘交点(M_(1))距离(f);M至M所在横断面和出口神经根交点(M_(2))距离(g);M_(1)至M_(2)距离(h);M_(2)至N_(1)距离(i);上关节突矢状位关节面后缘(R)至M_(2)距离(j)。结果与结论:(1)随着节段的降低,a、b距离逐渐增大,j距离逐渐减小,L_(1/2)节段和L_(2/3)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随着节段降低,d距离先减小后增大,f距离逐渐减小,c、e、g、h、i距离逐渐增大,L_(2/3)节段和L_(3/4)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i距离为自然状态无牵拉神经根情况下的最短距离,M_(1)、M_(2)、N_(1)、N_(2)四点之间即为安全区面积,通过S、X分别向下、向上咬除骨质到上下终板,暴露椎间隙,向外开窗g距离到M_(2),可避免损伤出口神经根;(4)综上所述,上腰椎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点,通过对神经根、硬脊膜、椎间隙进行相关测量,所得参数可为单孔分体内镜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使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刘昌震刘鑫李岳飞王建业冯志萌孙兆忠
关键词: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三维重建
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术安全性的应用解剖学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通过应用解剖学方法探讨经皮颈椎后路内窥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的安全性因素,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侧块高度(a)、宽度(b);以关节突关节间隙后内侧缘交点(O点)为中心,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观测O点与对应节段神经根下缘和硬脊膜外侧缘交点(A点)、下一节段神经根上缘与硬脊膜外侧缘交点(B点)的位置关系及各象限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O点与硬脊膜外侧缘的水平距离(e)、与椎动脉前壁的垂直距离(g)以及内侧壁的水平距离(j);椎动脉内侧壁与硬脊膜外侧缘的水平距离(d);神经根与下关节突交点和硬脊膜外侧缘的水平距离(c);上位椎弓根内下缘(G点)与下位椎弓根内上缘(H点)连线与O点的水平距离(f);AB间的距离(k)。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为(10.17±0.66)mm^(11.69±0.97)mm;b为(10.30±0.89)mm^(12.29±0.47)mm;e为(5.66±0.51)mm^(7.57±0.44)mm;g为(3.79±0.44)mm^(4.29±0.47)mm;d为(5.73±0.47)mm^(8.29±0.70)mm;c为(6.90±0.60)mm^(8.27±0.44)mm;f为(1.69±0.87)mm^(4.83±0.96)mm;j为(4.81±0.90)mm^(7.40±0.79)mm;k为(18.12±1.11)mm^(20.87±1.19)mm。[结论]PPECD中O点是更具临床意义的定位点,可作为手术入点标示开骨窗安全范围、准确定位病变部位并避免损伤椎管内外重要结构。
孙兆忠郑振阳李瑞任佳彬刘鑫
关键词:颈椎后路内窥镜应用解剖学
单侧双通道内镜的上段腰椎影像解剖测量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描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上腰椎神经根、椎间隙毗邻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2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CT脊髓造影,建立三维模型,测量L_(1/2)~L_(3/4)椎板下缘关节突交点和椎板上缘关节突交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上位腰椎下终板、下位腰椎上终板、神经根起点下缘、下关节突外侧缘与峡部人字嵴交点距离;神经根起点下缘至上位腰椎下终板、下位腰椎上终板距离;上位腰椎下关节突外侧缘至下位腰椎弓根峡部内侧缘距离。[结果] L_(1/2)~L_(3/4)椎板下缘关节突交点和椎板上缘关节突交点在硬脊膜外侧缘以内、椎间隙以下、神经根起点下缘以上,节段越低距离越小(P<0.05);椎板下缘关节突交点、椎板上缘关节突交点至下关节突外侧缘与峡部人字嵴交点的距离随节段降低逐渐增大(P<0.05);腰神经根起点下缘在椎间隙水平以下,节段越低距离越小(P<0.05);上位腰椎下关节突外侧缘投影紧邻下位腰椎弓根峡部内侧缘,不同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腰椎有明显解剖学特点。腰椎管狭窄症上下减压范围大,同侧相邻节段减压、开窗略大可致半椎板缺损;向外减压必使部分下关节突、峡部缺损。
毕经纬任佳彬刘鑫孙宁李岳飞宁华秀李瑞孙兆忠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三维CT指导经皮内镜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建立良好的骨性通道被引量:4
2021年
背景: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尚未对该技术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技术局限性等进行深入阐述。目的:通过三维CT成像指导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纳入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胸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脊髓造影检查,重建胸椎三维CT图像。①测量下关节突外下缘与上关节突外侧缘交点(Y点)至硬脊膜外侧缘(a)、关节突关节内侧缘(b)、上位椎体下终板(c)、下位椎体上终板的距离(d),测量硬脊膜外侧缘至椎弓根根部内侧缘与椎体中线夹角(g),硬脊膜外侧缘至椎体后正中与椎体中线夹角(h)。于肩胛骨位置(T_(1/2)-T6/7)水平,横断面测量相应节段椎弓根根部内侧缘至肩胛骨内侧缘与椎体中线夹角(i)。在软件三维视图中,根据工作通道创建直径7.5 mm 3D圆柱体导板,观察导板到达椎弓根根部内侧缘通道经过的骨性结构,测量关节突关节缺损范围(j)。②13例患者均行经皮脊柱内镜后外侧入路胸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胸脊髓功能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Mac Nab评估临床疗效。研究获得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T_(2/3)-T10/11椎体间Y点至硬脊膜外侧缘的距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T_(1/2)-T10/11椎体间Y点至关节突关节内侧缘的距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②T_(1/2)椎体矢状面上Y点投影在椎间隙上方,其余节段矢状面上Y点投影在椎间隙水平;③T_(1/2)椎体hi,导板外展时被肩胛骨阻挡;④13例患者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JOA胸脊髓功能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改良Mac Nab术后优良率为92%;⑤由于T_(1/2)-T_(4/5)节段位置深在且被肩胛骨等阻挡,工作通道外展受�
李岳飞李瑞任佳彬刘鑫孙宁刘维克毕经纬孙兆忠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症三维CT后外侧入路
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创伤反应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腰椎斜外侧椎体间融合术(OLI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创伤反应。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于某院治疗的5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其中OLIF手术(A组)治疗者17例,PLIF手术(B组)治疗者3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相关围手术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12、24、48h抽取末梢静脉血检测的C反应蛋白(CRP)及肌酸激酶浓度(CK),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后第1、2、3天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并同时评估术前及术后1、2、3d腰腿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方面A组患者均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血清CRP及CK浓度均较术前不同程度的增高;两组间比较,A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d切口疼痛VAS评分均不同程度下降,两组间比较A组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LIF与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OLIF有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机体创伤应激反应更小等优点。
刘鑫孙兆忠李瑞任佳彬郑振阳李璐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创伤反应
3D-CT指导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定位L_(5)、S_(1)神经根及椎间隙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单侧双通道内镜视角下能更直接、清晰地近距离辨识镜下组织结构特点,而间接的X射线透视等难以定位硬脊膜、神经根及椎间盘。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L_(5)、S_(1)神经根及椎间隙的毗邻关系,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29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腰椎CT脊髓造影检查,图像导入Mimics 17.0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测量L_(4/5)和L_(5)S_(1)节段相关参数:上位腰椎椎板下缘与下关节突基底部内侧缘交点(A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a_(1))、神经根起点上缘(a_(2))、上位腰椎下终板(a_(3))、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a_(4));下位腰(或骶)椎椎板上缘与上关节突基底部内侧缘交点(B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b_(1))、神经根起点上缘(b_(2))、上位腰椎下终板(b_(3))、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b_(4));上位腰椎下关节突内侧缘与下位腰(或骶)椎上关节突内侧缘交点(C点)分别至硬脊膜外侧缘(c_(1))、神经根起点上缘(c_(2))、上位腰椎下终板(c_(3))、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c_(4));上位腰椎棘突侧方与椎板下缘交点(D点)至硬脊膜外侧缘的距离(d_(1));神经根起点上缘分别至上位腰椎下终板(n_(1))、下位腰(或骶)椎上终板的距离(n_(2))。观察A、B、C三点围成的三角形区域(C区)与神经根、椎间隙的位置关系。29例患者均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评分评估疗效。分析参数并临床验证其可靠性。结果与结论:①同节段患侧与健侧各结构位置关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_(4/5)和L_(5)S_(1)不同节段A、B、C各点与硬脊膜外侧缘、椎间隙距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神经根起点上缘距离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L_(5)、S_(1)神经根起点上缘与相应节段椎间隙距离差异有显著性�
毕经纬任佳彬刘鑫孙宁李瑞李岳飞孙兆忠
关键词:椎管狭窄数字化骨科
颅底凹陷症影像学特点及手术策略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又称基底凹陷症或颅沉降,临床虽不常见,但危险性极高,其症状主要由颅底凹陷症引起后颅窝容积压缩,使脑干及延颈髓受压、神经根受到牵拉而产生神经根刺激及自主神经紊乱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刘鑫孙兆忠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影像学外科手术微创
经侧前方入路L_5椎体切除后腰骶部重建的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研究,探讨经侧前方入路行L5病损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及钉棒内固定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将20具防腐尸体标本(男12具、女8具)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取侧前方入路行L5病变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及钉棒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行L5病变椎体切除及重建。术前实验组标本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骶骨钉(前排钉、后排钉)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及长度,术中测量实际进钉角度及长度,术后再次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观察骶骨钉位置。两组重建后标本行前屈、后伸、侧屈及垂直压缩生物力学测试。结果20具标本均顺利完成L5病变椎体切除重建。CT观测示,术前实验组前、后排钉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及最大进钉长度男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所有标本骶骨前排钉平均最大安全进钉角度为51.93°、平均最大进钉长度为47.88 mm,后排钉平均最大安全进钉角度为37.04°、平均最大进钉长度为46.28 mm。术后观察骶骨钉长度合适,未进入椎管内。生物力学测试显示,两组标本前屈、后伸、侧屈位移及垂直压缩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未累及后柱结构的L5病损,选择经侧前方入路行L5病损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及钉棒内固定术治疗安全、可行,重建椎体稳定性可靠,并且术中无需变换体位,减少了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及防止植骨块移位等优点,但有待临床应用进一步验证。
孙兆忠程艳李瑞任佳彬房清敏郑振阳刘鑫
关键词:侧前方入路影像学生物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