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乙烯
  • 5篇氯乙烯
  • 4篇鼠肝
  • 3篇鼠肝细胞
  • 3篇染毒
  • 3篇细胞
  • 3篇基因
  • 3篇甲基化
  • 3篇肝细胞
  • 3篇DNA甲基化
  • 3篇大鼠肝
  • 3篇大鼠肝细胞
  • 2篇学习记忆
  • 2篇亚慢性
  • 2篇亚慢性染毒
  • 2篇
  • 2篇LTP
  • 2篇MGMT
  • 2篇MGMT基因
  • 2篇VC

机构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仇玉兰
  • 8篇张林
  • 8篇马文彦
  • 3篇吕懿
  • 3篇张文平
  • 2篇田凤
  • 2篇高怡
  • 1篇郑金平
  • 1篇张慧芳
  • 1篇梁洁

传媒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RASSF1A基因DNA甲基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通过检测氯乙烯(VC)染毒大鼠肝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及mRNA的表达量,探讨RASSF1A基因在氯乙烯致癌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0mg/kg)和低剂量(5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125 mg/kg)3个氯乙烯染毒组。腹腔注射,隔日染毒,每周3次。每组分别于6、8和12周随机处死8只,取其肝脏。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QMSP)检测大鼠肝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采取实时荧光定量(QPCR)测定RASSF1A mRNA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染毒6周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ASSF1A mRNA的表达量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8周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mRNA的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2周时,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高剂量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的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出现下降,且对照组和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高剂量组中,8周时RASSF1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较6周时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周时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较6周时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NA表达量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8和12周mRNA表达量与6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各组中,不同染毒时间下RASSF1A甲基化水平及mRNA表达量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乙烯长期染毒可致大鼠肝细胞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升高,并引起其mRNA的表达量下降,可能参与氯乙烯致癌的表观遗传机制。
续志斌梁洁张林马文彦郑金平张文平阎小艳仇玉兰
关键词:RASSF1ADNA甲基化
苯并[a]芘亚急性染毒后小鼠焦虑样行为及海马神经元的变化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苯并[a]芘亚急性染毒后小鼠神经行为及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密度的变化。[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苯并[a]芘染毒共4组,经腹腔注射分别给予植物油溶剂和苯并[a]芘0.8、2.0、5.0mg/kg,隔天一次,连续4周。通过糖水偏爱实验、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苯并[a]芘亚急性染毒后小鼠神经行为学改变;采用高尔基染色观察海马CA1区内神经元树突、树突棘密度的变化。[结果]在糖水偏爱实验中,各组小鼠糖水偏好百分比[(93.71±0.99)%、(89.43±4.10)%、(89.72±1.23)%、(84.04±5.88)%]无差异(P>0.05)。在旷场实验中:高剂量组小鼠在中心区滞留时间[(50.34±12.74)s]短于对照组[(73.94±29.30)s](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中心区进入次数(15.88±8.84、13.25±7.92)少于对照组(28.00±13.33),周边区运动距离[(9688.23±1382.15)、(9926.83±1477.06)mm]较对照组[(7655.69±2392.45)mm]长(均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中、高剂量组小鼠开臂进入次数(5.88±1.96、5.63±2.97)、开臂滞留时间百分比[(18.38±5.25)%、(20.90±2.27)%]均小于对照组[11.63±7.25、(39.80±8.37)%](均P<0.05)。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总长度[(1295.88±238.26)μm]、树突分支数(16.50±1.38)及树突棘密度(每10μm中的个数)(3.20±0.79)均低于对照组[(1732.81±239.69)μm、22.17±2.56、5.90±1.20]。[结论]苯并[a]芘亚急性暴露可诱发小鼠焦虑样行为,这可能与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及树突棘可塑性改变相关。
赵刚吴依然毛宏晖马文彦张林仇玉兰牛侨张文平
关键词:苯并[A]芘旷场实验树突树突棘
氯乙烯低剂量亚慢性染毒不能导致小鼠肝组织脂肪变性
[目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均显示高浓度氯乙烯能导致肝组织脂肪变性,但近年来职业工人氯乙烯暴露浓度大幅降低,其脂肪肝发病率仍明显高于非暴露人群。有报道认为低剂量氯乙烯联合高脂饮食可导致肝脂肪变性并与氧化应激导致的内...
张林马文彦陈诗奇仇玉兰
关键词:氯乙烯低剂量脂肪肝
基准剂量法评估低剂量氯乙烯亚慢性染毒致肝毒性的生物接触限值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应用基准剂量(BMD)法分析氯乙烯低剂量亚慢性染毒的肝脏毒效应,估算其BMD、基准剂量下限值(BMDL),为低剂量氯乙烯的亚慢性肝毒性的风险评估提供资料。[方法]48只ICR雄性小鼠分为氯乙烯高浓度组(160 mg/m^3)、中浓度组(80 mg/m^3)、低浓度组(40 mg/m^3)和阴性对照组,每组12只,静式吸入染毒10周,每周染毒5次,每次2 h。观察记录小鼠体重变化,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测定肝脏系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三酰甘油(TG)及胆固醇(CHO)含量。根据BMD法筛选肝脏毒性效应数据,采用BMDS 2.7软件中连续型变量的4种剂量-效应关系模型(Hill、Linear、Polynomial和Power模型)对筛选后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选择最佳拟合模型,得出BMD和BMDL值。[结果]对照组和低浓度组小鼠肝脏病理学检查未观察到异常改变,中、高浓度组出现明显的肝细胞水肿、嗜酸性改变及炎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起始体重、终末体重、肝脏系数、血清ALT、AST及肝脏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浓度组肝脏CHO含量[(1 836.86±179.89)、(1 944.20±213.45)mmol/g]均高于低浓度组及对照组[(1 176.65±73.91)、(1 085.10±211.95)mmol/g],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肝脏CHO含量采用BMD法进行分析,选择最敏感模型Hill模型计算得出BMD和BMDL分别为38.96、16.48 mg/m^3。氯乙烯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NOAEL)为40 mg/m^3。[结论]低浓度氯乙烯亚慢性染毒导致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紊乱,且BMD和BMDL值均低于NOAEL。
张林陈诗奇马文彦吕懿郭艳琳仇玉兰
关键词:氯乙烯肝毒性剂量-效应关系
砷、氟暴露对子代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大鼠在出生前和出生后早期进行亚砷酸钠(Na As O2)或/和氟化钠(Na F)亚慢性染毒,对空间学习记忆和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探讨砷、氟以及二者联合神经毒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16只健康SPF级SD大鼠(雌雄比3∶1);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自来水)、砷染毒组(50 mg/L Na As O2)、氟染毒组(100 mg/L Na F)和砷氟联合染毒组(100 mg/L Na F+50 mg/L Na As O2),每组3只。雌雄合笼后自由饮水染毒,雌鼠受孕后继续染毒至仔鼠出生21 d断乳,仔鼠继续染毒至42 d。染毒期满仔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在体海马CA1区LTP实验。结果定位航行实验结果显示大鼠逃避潜伏期在染毒处理的主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第3天砷氟联合染毒组逃避潜伏期大于对照组与氟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第5天砷氟联合染毒组逃避潜伏期大于对照组、砷染毒组和氟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氟染毒组和砷氟联合染毒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在体海马CA1区LTP幅值在染毒处理的主效应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砷染毒组、氟染毒组与砷氟联合染毒组在60 min时LTP幅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生命早期砷、氟染毒可损害其空间学习记忆功能以及海马LTP的诱导与维持,砷、氟共同暴露为非交互作用,可能存在相加作用。
马文彦张慧芳张林陈诗奇田晓琳阎小艳张文平仇玉兰
关键词:学习记忆LTP
砷、氟生命早期暴露对大鼠学习记忆和LTP的影响
[目的]研究出生前和出生后早期暴露亚砷酸钠(NaAsO2)或/和氟化钠(NaF)后,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和长时程增强(LTP)的影响,探讨砷、氟以及二者联合神经毒性及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SPF级SD大鼠16只(...
马文彦张林陈诗奇仇玉兰
关键词:学习记忆LTP
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甲基化的影响
2016年
目的通过检测氯乙烯染毒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及m RNA的表达,探讨MGMT基因在氯乙烯致癌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阴性对照组和低剂量(5 mg/kg)、中剂量(25 mg/kg)、高剂量(125 mg/kg)三个氯乙烯染毒组。采用腹腔注射染毒,每周3次。每组分别于染毒第6、8、12周末随机处死8只,取其肝脏。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q MSP)检测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采取实时荧光定量(q PCR)测定MGMT m RNA表达量。结果染毒6周时,各氯乙烯染毒组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均高于阴性对照组,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GMT m RNA表达量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8周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和m RNA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2周时,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且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GMT m RNA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乙烯可致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可能参与氯乙烯致癌的表观遗传机制。
续志斌马文彦张林高怡田凤吕懿仇玉兰
关键词:氯乙烯MGMT基因DNA甲基化
氯乙烯对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的甲基化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氯乙烯(VC)染毒大鼠肝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及mRNA的表达,探讨MGMT基因在氯乙烯致癌过程中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选取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阴性对照组(0mg/kg)...
续志斌马文彦张林高怡田凤吕懿仇玉兰
关键词:MGMTDNA甲基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