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雪梅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药物
  • 2篇氧化硅
  • 2篇药物载体
  • 2篇制剂
  • 2篇释放度
  • 2篇体外
  • 2篇体外释放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介孔
  • 2篇介孔二氧化硅
  • 2篇二氧化硅
  • 1篇多西他赛
  • 1篇血浆浓度
  • 1篇严重药品不良...
  • 1篇药品
  • 1篇药品不良反应
  • 1篇药物传递
  • 1篇药物传递系统
  • 1篇药物浓度监测

机构

  • 5篇福建医科大学
  • 5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沈阳药科大学
  • 4篇厦门大学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福州总医院

作者

  • 7篇田雪梅
  • 5篇宋洪涛
  • 5篇余越
  • 5篇王天宇
  • 3篇陶春
  • 2篇刘志宏
  • 2篇杨海跃
  • 2篇王彦娥
  • 1篇李馥伶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胶乳免疫比浊法与HPLC法测定多西他赛血浆浓度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比较胶乳免疫比浊法(MyDocetaxel Assay)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西他赛(DTX)血药浓度结果,并评价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患者服药后的血样,分离出血浆后,采用MyDoce...
马田甜李馥伶王彦娥田雪梅宋洪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多西他赛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作为不同功能的药物载体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7年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关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作药物载体的研究。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介绍了由Mobli公司合成的M41S系列,圣巴巴拉大学合成的SBA系列,以及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这3种最常见的MSN的特点及制备方法,并举例介绍了MSN作为药物速释载体的相关研究,同时从p H敏感型、热敏型、光响应型三方面介绍了MSN作为药物控释载体的研究。从相关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将MSN作为药物的载体,鉴于其独特的介孔孔径、可调节的纳米孔道结构、易于功能化修饰的表面等特点,可以实现对药物的速释、缓释及控释释放。由此可见,选择将MSN作为药物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余越陶春杨海跃王天宇薛丹平田雪梅张美敬房盛楠宋洪涛
不同孔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用于固化西罗莫司自微乳被引量:5
2017年
研究制备了不同孔径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及西罗莫司自微乳。使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小角度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表征制得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发现其为有序的纳米孔道结构,孔径分别为6.3、8.1和10.8 nm,通过粒径测定仪测得西罗莫司自微乳粒径为20.6±1.3 nm。通过搅拌法制备载西罗莫司自微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研究发现,当西罗莫司自微乳与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质量比2∶1时为最佳比例,载药量约为0.83%,且固体粉末流动性良好。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表明,西罗莫司以非晶体或无定形存在于载体材料中,重分散性良好。孔径大小对于载西罗莫司自微乳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在250 m L水中2 h的释放终点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于最初40 min释放结果影响较大。综上,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自微乳吸附剂。
余越陶春杨海跃王天宇薛丹萍田雪梅张美敬房盛楠宋洪涛
关键词:西罗莫司自微乳化给药系统体外释放度
溶致液晶的制备、表征以及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脂质已经被广泛地用作多种药物传递系统中的主要组分,例如脂质体、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和溶致液晶。其中,溶致液晶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热力学稳定的内部纳米结构,从而具有作为持续释放药物模型的潜力。立方相和六角相的复杂结构已经被证实能够为活性药物原料(不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极性)提供由扩散控制的释放。此外,脂质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证明了其具有最小的毒性并且可应用于多种给药途径。因此,近几年对溶致液晶的研究已经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对溶致液晶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表征进行综述。此外,溶致液晶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将被进一步讨论。
房盛楠张美敬余越王天宇薛丹平田雪梅陶春宋洪涛
关键词:溶致液晶药物传递系统
磷脂复合物技术与制剂新技术在中药中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为磷脂复合物技术与制剂新技术在中药中的联合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磷脂复合物""磷脂复合物稳定性""制剂新技术""鉴别""中药""Phospholipid complex""Phospholipid complex stability""New technology""Identif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6年6月在Pub Med、Elsevier、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磷脂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常用磷脂复合物的鉴别、磷脂复合物技术与制剂新技术的联合应用以及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3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磷脂复合物的形成主要是因为磷脂分子中与磷原子双键相连的氧原子有较强的得电子倾向,而氮原子有较强的失电子倾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一定结构的药物分子,通过电荷迁移作用形成较为稳定的化合物或络合物。可以经过多种分析方法来鉴别磷脂复合物,包括X-射线衍射法、薄层层析法、核磁共振法、紫外吸收光谱法、热分析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等。磷脂复合物技术与各种制剂新技术联合应用得到的磷脂复合物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磷脂复合物胶束,可以同时改善药物的亲脂性和亲水性,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由于天然磷脂自身容易受光、温度、p H等因素影响,易发生氧化、水解等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多关注药物磷脂复合物的稳定性研究。今后应加强适合各中药特点的制剂技术研究,对中药复方及其药动学进行研究,对中药磷脂复合物在体内的吸收和解离机制进行研究。
林密真张美敬房盛楠余越薛丹平田雪梅王天宇刘志宏宋洪涛
关键词:磷脂复合物中药稳定性
基于基因组学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目的:归纳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与基因之间的联系,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及更加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临床症状与基因(本文主要从人类白细胞抗原H...
田雪梅王彦娥宋洪涛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HLA基因疾病症状种族
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体外释放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为找到更适合中药多组分的评价方法提供思路。方法:以"中药多组分""体外释放""同步释药""多指标""Synchronized""Release in vitro""TCM multicomponent""Multi-index"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4年1月-2016年6月在PubMed、Elsevier、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中药已知成分作为评价指标、中药指纹图谱在药物体外释放中的应用,以及中药化合物组、吸波面积法、质量权重系数法等方法在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体外释放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10篇,其中有效文献42篇。对于成分复杂的中药制剂,溶出度的测定选择其中某种已知的指标成分进行;选择中药组分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药效成分的释放度作为评价指标,可反映中药组分制剂中特定成分的释放特征;以指纹图谱相关峰为指标,可更全面地评价中药多组分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选择中药多组分制剂中的几种有效成分并结合中药制剂的指纹图谱进行评价中药多组分制剂的释药行为,既可反映多个成分的含量变化,又可反映中药复方整体的含量变化;基于中药化合物组的整体谱特征,采用卡尔曼滤波法,计算获得溶出介质中化合物的含量,能很好地反映中药多组分的释药行为;吸波面积法能考察中药所有成分的释放情况,对复方药物溶出度及体内药动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质量权重法可为中药组分的整体性研究提供参考,但必须明确各成分在整体组分中所占的质量权重系数才能整合反映整体性质。
张美敬刘志宏房盛楠余越王天宇薛丹平田雪梅宋洪涛
关键词:多组分指纹图谱释放度溶出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