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直

作品数:11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2篇政治法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异化
  • 2篇哲学
  • 2篇现代性批判
  • 2篇卢卡奇
  • 2篇美学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化
  • 1篇道德目的
  • 1篇意识形态批判
  • 1篇异化理论
  • 1篇宇宙观
  • 1篇运思
  • 1篇遮蔽
  • 1篇哲学批判
  • 1篇哲学视阈
  • 1篇甄别
  • 1篇政治经济学批...
  • 1篇中国传统文化
  • 1篇日常生活批判
  • 1篇生态文明

机构

  • 10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10篇屈直
  • 1篇陈食霖

传媒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理论界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湖北行政学院...
  • 1篇大连干部学刊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湖北文理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最基本范畴的甄别
2016年
卢卡奇于1923年出版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主要包含了物化概念、总体性概念、阶级意识与历史概念四个重要范畴。而在关于孰为其中最基本的范畴这个问题,学界却存在不同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认为《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最基本的范畴是历史概念,历史概念作为核心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原因和意义。
屈直
关键词:《历史与阶级意识》总体性阶级意识
论卢卡奇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历史演进及理论效应
2020年
对于现代性的批判贯穿于卢卡奇整个理论生涯的始终。在早期他基于文艺美学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实和总体性的缺失,他力图以艺术形式对抗现实的社会却难以触碰社会的根基。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从无产阶级的现实境遇出发批判了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全面物化,不过此时的话语体系只是对黑格尔哲学模式的一种简单发展,即使他将无产阶级作为新的主体注入其中并给予其鲜明的阶级立场,却仍没有摆脱一种观念逻辑的困境。在《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卢卡奇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从社会存在的整体考察异化并赋予异化以本体论的内涵,力图通过新的社会形式和新的个性的人的形成以扬弃异化。这一理论脉络清晰地展现了卢卡奇在现代性批判理论上的历史演进,其批判理论也产生了一定的理论效应。
屈直
关键词:文艺美学异化现代性批判
传统与现代的耦合:从生态智慧到生态文明理论被引量:2
2020年
21世纪以来,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的频发,引起了全世界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党的十九大提出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目标,并且将“生态”放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力图从战略的高度全方位把握我国环境问题。当前,学术界也将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项重要议题。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生态智慧到当前的生态文明理论,既是理论的传承与超越,更是传统与现代之间耦合关系的体现。具体地讲,传统的生态智慧是现代生态文明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它在理论内容与思维方式上为生态文明理论提供了参考,而现代生态文明理论也印证了生态智慧的现实适用性及理论的科学性,它加深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屈直
关键词:生态智慧生态文明理论中国传统文化
实践意义的遮蔽与复归——海德格尔“烦”的实践性阐释
2021年
近代西方哲学致力于探究主体的认识能力,出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其侧重于在“技术”和“生产”的层面解读实践,将实践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征服与改造,这造成了实践与人的生命存在的分裂,实践的真实意义被遮蔽。海德格尔把此在与事物打交道称为“烦”,他以“烦”揭示了此在“被抛于世”的当下处境,在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中,他从此在的“烦”的筹划揭示了此在在世的目的在它自身的生命存在之中。可以说,海德格尔对“烦”作了实践性阐释,并且使我们返回到人自身去理解实践的意义。这种阐释方式对西方的哲学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屈直
论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被引量:1
2023年
卢卡奇文化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先后经历了以文艺美学批判、物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日常生活批判为理论重心的几个阶段,并表现为文艺美学批判理论、物化批判理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等具体的理论样态。然而,不同的具体理论样态彼此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文艺美学批判是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理论铺垫,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具有内在统一性,日常生活批判是对物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发展。不同向度的具体理论样态有机统一,共同构成卢卡奇以资本主义为批判对象的文化批判理论。重新认识卢卡奇的文化批判理论并发掘其当代价值,对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演进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食霖屈直
关键词:卢卡奇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日常生活批判
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2021年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屈直杜靓
关键词:现代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
马克思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双重批判——基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关系问题
2020年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的关系问题从古希腊时期到现当代一直被学界所探讨和研究。决定论者强调因果性与必然性,肯定事物的本性作为原因而引发相应的结果;自由意志论者承认偶然性,用自由意志的任意性取代运动的必然性与客观规律。受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影响,马克思在青年时期是“自由意志论者”,成熟时期的马克思虽然大量地探究了历史必然性问题,但始终承认自由意志的存在,他把偶然性纳入总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肯定自由意志在历史运动中发挥作用的合法性。但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运行规律的过程中,马克思发现了“偶然的人”。通过分析“偶然的人”,他将矛头直指“资本逻辑”,并最终形成了对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双重批判。
屈直
关键词:偶然性必然性决定论自由意志资本逻辑
李大钊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两次转向”——从“进化论”→“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唯物史观”
2021年
李大钊思想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两次转向:从“进化论”转向“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从“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转向“唯物史观”。早期力图通过“进化论”揭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当发现“进化论”的弊端之后,其思想转向了“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从辩证的视角揭示宇宙间事物的“力量对比”与“对立统一”,以较为科学地揭示自然与社会发展的动因,但仅是对事物运动变化内在机理的描述。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系统地接受了唯物史观,视生产力为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强调阶级斗争对于社会改造的重要性,并将人民群众看作改创历史的根本动力,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屈直
关键词:进化论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
实践哲学视阈下马克思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超越
2020年
异化是马克思哲学和黑格尔哲学的中心概念,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强调在观念的逻辑下绝对精神的自我外化,异化在其哲学中扮演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中介角色;马克思基于实践哲学的立场,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异化劳动的根源,正确地区分了异化与对象化,在哲学上说明了取消异化劳动、扬弃私有财产并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并最终完成了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超越。
屈直
关键词:黑格尔异化实践哲学
技术设计可以成为实现道德目的的手段吗?——维贝克的“道德物化”思想及其理论评析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现代技术的日益更新,技术客体对人类主体的塑造作用不断增强,这使得技术伦理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荷兰技术哲学家维贝克注重探究技术与人之间的建构关系,他以技术物作为道德的主体,以技术道德化为核心,将“道德”要素放入技术设计的评价中,以此提出了“道德物化”思想,力图通过技术设计活动将道德规范嵌入人工技术物中,调节人的道德选择。该思想重新建构了传统的物化思想,拓展了伦理学的关注视角,开辟了技术哲学新的研究范式。然而其强调的技术道德化面临有效性的质疑,技术设计本身的民主性遭受诸多考验,也对人的自由意志提出了挑战。
屈直
关键词:技术哲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