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霞
- 作品数:21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清末明初浙江学者蒋观云的风俗观被引量:2
- 2007年
- 清末民初浙江学者蒋观云作为现代民俗学的先驱之一,是进化论学说的早期引进者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社会风俗的分析。他率先引进神话概念,并发表第一篇具有现代意义的神话学论文。总体而言,中国社会的衰败根源于农耕社会的主静保守风俗,鼓荡民性,培养刚性、强国新民是蒋观云风俗学说的重要内容;社会改造与学术研究相统一,西方人类学思想与中国传统民俗观相统一,是蒋观云民俗观的显著特点。
- 田兆元游红霞
- 关键词:人类学风俗神话
- 边缘化与涵化:华人赴美生子群体的文化调适与认同
- 2015年
- 赴美生子在现阶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赴美生子群体不同于普通旅游者,也不同于东道国的华人华侨,而是游离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的"边缘人"。这种"边缘人"现象的出现,是迁出地的推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即内驱力(规避计生政策、移民海外的准备、处境的迫使)和外动力(美国身份优势、教育资源吸引)作用的结果。"边缘人"在与美国本土文化的交流中,作为处于从属地位的文化群体,势必会引起其原生文化模式发生变迁,这便是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涵化"现象,也是留美产子群体力求与东道国文化达到"平衡"的可行性路径;同时,赴美生子群体的原生传统习俗也在异文化空间得到较好地保留与传承。
- 游红霞
- 关键词:边缘化涵化文化调适文化认同
- “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主体的认同性研究——以上海“非遗”保护实践为例被引量:6
- 2016年
- "非遗"生产性保护是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手段,以达到保护、活化文化遗产为最终旨归。以上海地区"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创业者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既有"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创业实践,也有依托"非遗"传承人的创业者。在创业实践中的主体认同性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的实质,是经济民俗学中关于"认同性经济"的重要范畴。在创业实践中,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主体的认同性主要体现在创业主体对"非遗"符号的认同、创业主体的身份认同以及创业主体对乡愁记忆的认同。
- 游红霞
- 关键词:创业主体
- 神话母题分析:陈建宪的神话学方法论
- 2015年
- 中国神话学近二十年来的重要收获之一,是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中国神话研究方法的建构。陈建宪作为神话母题研究方法的代表学者,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将神话母题作为基本的神话研究单位,并于1994年出版了第一部以神话母题为分析单位的学术专著《神祇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迄今的二十年学术研究,陈建宪的神话学研究一直专注于神话研究方法和洪水神话母题,较为系统、全面地建构了神话母题分析方法,并以洪水神话为个案,作出了原创性强和理论深入的神话学贡献。
- 游红霞
- 关键词:神话母题
- 田兆元、林美容对话:文化圈与信仰谱系--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承办"海洋民俗文化研究"暑期学校授课期间,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与台湾慈济大学林美容教授就"海峡两岸民间信仰的比较"问题进行了学术对谈。林美容老师就文化圈问题,田兆元老师就信仰谱系问题,讨论了两岸民间信仰研究的路径。现整理分享给大家。
- 田兆元林美容游红霞
- 关键词:民间信仰文化圈美容谱系民俗文化研究
- 中国筷箸文化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14年
- 筷箸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用餐工具。它历史源远流长,还富含深厚的思想及文化内涵,也随之产生了多样的风俗习惯。为了弘扬中国筷箸文化,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上海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于2014年4月12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中国筷箸文化研讨会"。
- 游红霞
- 关键词: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民间文化
- 楹联的文化景观叙事与旅游开发探讨被引量:4
- 2017年
- 楹联是世界上独特的汉语文化遗产,作为文化景观的楹联写景状物、叙事记史,是极具旅游价值和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楹联融文字、语言、书法、文化、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人物故事于一体,凝练的文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其文化景观叙事特性鲜明而深刻,具有广告宣介和导游讲解的叙事功能。楹联是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象征符号和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遗产旅游"依托的文化资本。楹联的旅游开发是一种复兴传统文化的"认同性经济"行为,是对文化遗产进行生产性保护的合理路径。
- 游红霞
- 关键词:楹联文化资本旅游开发
- 民俗学视域下的朝圣旅游研究——以普陀山观音圣地为中心的考察
- 朝圣旅游是基于某种信仰(宗教的或非宗教的),或对某个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而发生的旅游行为,是信仰的生产与消费的过程,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类型。本文以本土化的观音信仰为研究对象,以普陀山观音圣地为主要的研究范围,讨论如何将神圣...
- 游红霞
- 关键词:灵验
- “作为记忆之场的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被引量:2
- 2014年
- "记忆"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与民俗学有着深刻关联。1记忆是民俗最本质性的存在,民俗学的"访谈记录法"即是以"记忆"为对象,通过人们的"叙述"、"对话"来研究。2民俗记忆的构建必须依托一定的空间场所,表现为某个地区、社区、家庭、聚落、物品等形式,这便是"记忆之场"。
- 游红霞
- 关键词:记忆人文社会科学民俗学本质性
- 高校社区节日文化的建构与民俗学学科发展研究——以华东师范大学的传统节日传承为例被引量:5
- 2017年
- 高校是重要的现代社区,但是过去整体缺少中国传统文化氛围,远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熏陶,更是没有自己的民俗生活传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强调非遗保护的社区性是一个基本方针。华东师范大学的民俗学学科在发展人才培育与科研活动的同时,在校园社区开展了"传统节日文化校园传承"的实践,旨在建设高校社区的传统文化品格,推进非遗资源的高校社区传承。高校社区与城市社区交流互鉴,并与国内其他院校形成高校社区的联盟,构成节日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共同体。校园节日文化建设的主体由民俗学学科推进、学校管理者与师生共同主导,高校社区建设才会有成效。民俗学学科在推进校园文化传承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实现了传统民俗学向现代民俗学的转型。民俗学者成为文化的研究者与建构者,走向社会建设的第一线,走到人文社科的前列,就会改变边缘状态。
- 田兆元游红霞
- 关键词:高校社区高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