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辙叉
  • 4篇贝氏体
  • 4篇贝氏体钢
  • 3篇不锈
  • 3篇不锈钢
  • 2篇新型贝氏体钢
  • 2篇压下率
  • 2篇塑性
  • 2篇塑性变形
  • 2篇重载
  • 2篇力学性能
  • 2篇力学性
  • 1篇锻造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对苯二甲酸丁...
  • 1篇形变
  • 1篇形变硬化
  • 1篇形变组织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正火

机构

  • 10篇西华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铁路工务...
  • 1篇江苏开来钢管...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作者

  • 10篇张伟
  • 9篇栾道成
  • 8篇王正云
  • 3篇陈宝书
  • 3篇包帅
  • 3篇孙文文
  • 1篇敖进清
  • 1篇赵广彬
  • 1篇秦琴
  • 1篇左龙
  • 1篇赵天宝

传媒

  • 2篇热加工工艺
  • 1篇锻压技术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工具技术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磨时间对制备超细YG6硬质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在球磨转速、球料比、不同直径球配比等球磨工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高能球磨法分析了不同球磨时间对添加不同抑制剂的超细YG6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超细YG6硬质合金不脱碳的情况下,与球磨24h相比,球磨48h制备的YG6硬质合金孔隙较少,晶粒粒径更均匀,综合性能更优异;球磨48h制备的YG6硬质合金在抗拉强度影响不大的情况下,添加稀土元素Y可改善合金脱碳现象。
秦琴孙卫鹏张伟李京筱栾道成王正云
800 MPa级高强钢埋弧焊用烧结焊剂的研制及性能被引量:4
2017年
研制了一种800 MPa级高强钢埋弧焊用烧结焊剂,使用该焊剂配合焊丝对Q690E高强钢板进行埋弧焊,研究了该焊剂的焊接性能以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焊剂配合专用焊丝施焊后,焊缝脱渣性良好,无黏渣和压坑,且与母材过渡平滑,焊缝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其有害元素和H_2O含量均满足标准要求;接头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760~900 MPa,屈服强度不小于690 MPa,伸长率不小于15%,-40℃冲击功不小于47 J,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实测值均小于4.0 mL/100 g,均满足标准要求。
王正云栾道成李京筱孙文文包帅孙卫鹏张伟汪思敏
关键词:MPA级高强钢埋弧焊烧结焊剂
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的应用基础研究
2018年
根据我国重载铁路辙叉发展要求,在已有发明应用的客运铁路贝氏体钢辙叉基础上,研究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满足辙叉心轨大尺寸下,热处理空冷态得到贝氏体组织,获得高强高韧性能,代替传统高锰钢辙叉材料。研究表明:研制的新型重载辙叉心轨贝氏体钢成分设计实现了在正火空冷态获得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贝氏体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断裂强度高达1 400 MPa,V型缺口的锻后回火态试样的冲击强度高达39.8 J。
栾道成汪思敏王正云熊师兵张伟
关键词:铁路辙叉贝氏体钢正火
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的组织及性能
2017年
对自行研制的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进行了组织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此种材料在锻造态下的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与少量残留奥氏体。该试验钢在锻造态下具有1340 MPa的屈服强度和1440 MPa的抗拉强度,伸长率为18.5%,断面收缩率为53%;试验钢在锻后回火态下的屈服强度为1362 MPa,抗拉强度为1460 MPa,伸长率为20%,断面收缩率为54%;夏比V型冲击试验显示,试验钢锻造态下的常温冲击吸收能量为43.4 J,-50℃时的冲击吸收能量为11.4 J,能满足重载贝氏体钢辙叉低温状态下的使用要求。研究结果表明,该重载辙叉用贝氏体钢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张伟王正云栾道成陈宝书孙卫鹏殷爽
关键词:贝氏体钢抗拉强度
层状阻燃结构对PBT/IFR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熔融共混和模压成型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膨胀型阻燃剂(IFR)共混和层状复合材料,其中层状复合材料为3层阻燃结构,内层为非阻燃层(纯PBT),内层外面两层为阻燃层(PBT/IFR)。通过UL94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LOI)以及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两种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与PBT/IFR共混复合材料相比,PBT/IFR层状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提高幅度更大,虽然低IFR含量下其力学性能低于共混复合材料,但随着IFR含量增加,力学性能下降幅度更小。当层状复合材料中的阻燃层/非阻燃层/阻燃层的厚度比为1.5 mm/1 mm/1.5 mm,即IFR质量分数为22.5%时,其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与相同IFR用量下的共混复合材料相当,而阻燃性能与IFR质量分数为30%的共混复合材料相当,其UL 94阻燃等级达到V–0级,LOI提高到24.4%。这表明,采用层状阻燃可控受限结构,可在较低的IFR用量下更好地提高PBT/IF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同时减缓了力学性能下降的幅度。
左龙敖进清赵天宝孙卫鹏张伟赵广彬陈宝书
关键词:膨胀型阻燃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力学性能
热处理对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对电渣重熔工艺得到的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组织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表明经过不同热处理后的试样接触疲劳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在400℃下保温,滚动接触疲劳性能最好,其次为450℃、500℃、330...
孙卫鹏栾道成熊师兵张伟
关键词:贝氏体钢
文献传递
辙叉用贝氏体钢的形变组织和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研究了在不同形变量下,铁路辙叉用贝氏体钢的形变组织和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贝氏体钢随形变量的增加,其硬度明显提高,增加值高达170 HV。在塑形变形过程后,贝氏体等轴晶逐渐沿着与压缩垂直的方向被压扁、拉长,晶界逐渐消失,贝氏体组织逐渐碎化。贝氏体钢中的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奥氏体,部分残余奥氏体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向马氏体转变。贝氏体铁素体板条随形变量的增加逐渐变窄甚至弯曲断裂,位错增值并相互缠结,产生位错林、位错胞,固定钉扎位错阻碍位错运动,增大辙叉贝氏体钢的变形抗力,产生明显的加工硬化效果。
熊师兵王正云栾道成孙卫鹏张伟李京筱
关键词:辙叉贝氏体钢形变硬化贝氏体组织
轨道车辆用301不锈钢塑性变形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对301不锈钢的组织形变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塑性变形后301不锈钢出现了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其硬度不断提高,塑韧性逐渐下降,变形量呈现出从受压中心区域向两端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压下率的增加,奥氏体不断减少,α'马氏体不断增多,形变带开始产生,晶粒碎化。
孙卫鹏熊师兵张伟李京筱赵太源栾道成王正云
关键词:塑性变形压下率力学性能
301L不锈钢的塑性变形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研究了不同压下率下(0%、9%、14%、22%和40%)301L不锈钢锻造态与固溶态的组织形变以及硬度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锻造态奥氏体组织内存在孪晶,且晶粒较固溶态细小。固溶态301L不锈钢的硬度略低于锻造态,两者的硬度变化曲线与对应的加工硬化曲线具有相似性。经过塑性变形后两种状态下的301L不锈钢均出现了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随变形量的增加硬度不断提高,固溶态的加工硬化率更高,且比锻造态成形性更好,更有利于后续塑性加工;随着压下率的增加,α'马氏体不断增多,位错密度不断增高,晶粒不断碎化。
孙卫鹏栾道成李京筱陈宝书张伟包帅孙文文王正云
关键词:固溶态塑性变形
冷轧工艺对301L不锈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对1.5 mm厚的301L不锈钢板材进行多道次冷轧试验,得到压下率分别为20%,30%,40%的板材;通过对冷轧板材的拉伸试验、金相分析、SEM分析、XRD衍射分析及硬度测试,研究冷轧压下率对301L不锈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大,301L不锈钢中的应变诱发马氏体会逐渐增多,材料的屈服强度由789 MPa提高至1260 MPa,抗拉强度由977 MPa提高至1317 MPa,显微硬度则提高了120 HV;材料出现晶粒碎化现象,产生细晶强化;同时,由于301L不锈钢中的马氏体相变,20%压下率的301L不锈钢拉伸应变硬化指数要高于30%压下率的301L不锈钢。
李京筱栾道成包帅孙文文孙卫鹏张伟王正云
关键词:冷轧工艺压下率马氏体相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