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芳

作品数:24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植被
  • 5篇植被指数
  • 3篇水热
  • 3篇水热条件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3篇鼢鼠
  • 3篇林线
  • 3篇基因
  • 2篇遗传分化
  • 2篇坡向
  • 2篇种群
  • 2篇黄胸鼠
  • 2篇降水
  • 2篇高原鼢鼠
  • 2篇NDVI
  • 2篇EVI
  • 2篇MODIS植...
  • 1篇大型土壤动物
  • 1篇低渗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青海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滁州学院
  • 2篇青海省畜牧兽...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九三学社

作者

  • 24篇赵芳
  • 12篇林恭华
  • 7篇张百平
  • 7篇庞宇
  • 6篇齐文文
  • 6篇张朔
  • 5篇姚永慧
  • 5篇张同作
  • 4篇苏建平
  • 3篇赵之重
  • 3篇韩芳
  • 2篇李生庆
  • 2篇李志宁
  • 2篇吴爱国
  • 1篇谭靖
  • 1篇皮立
  • 1篇陈桂琛
  • 1篇邵宗体
  • 1篇陈生云
  • 1篇王彬

传媒

  • 3篇山地学报
  • 2篇草业科学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四川动物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中国蜂业
  • 1篇甘肃草原生态...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体效应对北半球林线分布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通过搜集整理了北半球516个林线数据,结合WorldClim气象数据计算了林线数据点上的大陆度,并依据SRTM高程数据提取了林线处的山体基面高度(作为山体效应的代用因子),然后以纬度、大陆度和山体基面高度为解释变量,建立三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R2为0.904,二次回归模型的R2高达0.912。相比先前不考虑基面高度的林线分布模型(R2=0.79),纳入了山体基面高度的林线分布模型能够更加有效的拟合半球尺度的林线分布;结果还表明,山体基面高度对北半球林线高度分布的贡献率达到了48.94%(p=0.000),而纬度和大陆度分别为45.02%(p=0.000)和6.04%(p=0.000)。这揭示了山体效应对半球尺度林线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基面高度在北美洲地区对林线高度的贡献率最大(50.49%,p=0.000),在欧亚大陆东部地区为48.73%(p=0.000),在欧亚大陆西部地区为43.6%(p=0.000)。这一结果说明山体效应对林线分布高度的影响虽有区域差异,但都有较高的贡献率。
赵芳张百平庞宇姚永慧韩芳张朔齐文文
关键词:北半球
三江源区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被引量:6
2011年
研究基于三江源区18个站点2000-2009共10年的气温、降水数据和MODIS(NDVI、EVI)植被指数,重点探讨三江源区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植被指数在2000-2009年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2)近10年内的植被指数均值在18个台站间分布极不均衡;3)分年(多台站)数据分析显示,降水在多数年份表现出与植被指数显著正相关,而气温在所有年份与植被指数都无显著相关性;4)分台站(多年)数据分析显示,分别有7个和5个台站的NDVI或EVI与降水和气温呈显著相关关系。总体看来,三江源区植被指数的分布及其与水热条件的关系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同时,植被指数变化对降水的响应强于气温,降水是影响三江源区植被生长的主导因子。
赵芳林恭华赵之重
关键词:NDVIEVI降水气温
青藏高原地区塞隆骨资源的分子鉴定和地理分布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提供塞隆骨药材资源地理分布的准确资料,研究对青藏高原地区的鼢鼠物种进行了分子鉴定。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测序结果,提取单倍型序列,并利用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构建系统发育树,以此判定每个个体的物种类型。共对35个种群的503个样品进行了测序,得到了1 140 bp长度的cytb基因全序列,从中检测到150个单倍型。其中有20个单倍型属于甘肃鼢鼠,有4个单倍型属于斯氏鼢鼠构成单系群,其余126个单倍型属于高原鼢鼠。在35个种群中,有28个全部为高原鼢鼠,有5个种群全部为甘肃鼢鼠,另有2个种群分别由高原鼢鼠+甘肃鼢鼠(DT2)、高原鼢鼠+斯氏鼢鼠(ZN3)混合而成。结果表明,青海湖周边地区和黄河贵德段上游附近地区可以作为塞隆骨药材的正宗来源地,而利用cytb基因可以准确鉴定鼢鼠物种,从而精确判定塞隆骨正宗药材资源的地理分布。
赵芳邓小弓张同作苏建平林恭华
关键词:塞隆骨鼢鼠分子鉴定资源分布
河流对黄胸鼠遗传格局的影响
2016年
河流可能会阻碍陆生动物的迁移并导致其遗传分化,很多研究证明了河流屏障假说,但是也有少数研究不支持这个假说。本研究采集了云南省384只黄胸鼠Rattus tanezumi样本,分别来自于被5条主要河流隔开的6个地理区域。通过对mt DNA和IRBP两个基因的测序分析,检验云南省主要河流对黄胸鼠种群遗传格局的影响。共鉴定得到81个mt DNA单倍型和135个IRBP单倍型,其中很多单倍型都被2个或2个以上区域共享。AMOVA分析显示,大多数的变异源于种群内部或种群之间,只有少数变异(<15%)源于6个区域之间。SAMOVA分析将mt DNA种群分成了3组,但每一组都被2个或2个以上的区域共享;对IRBP的分析则没有检测到明显的谱系地理结构。结果表明,河流屏障对黄胸鼠的遗传格局几乎无影响。
赵芳林恭华吴爱国
关键词:河流黄胸鼠MTDNAIRBP遗传分化
三江源区植植被指数时空变化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研究基于三江源区18个站点2000-2009共10年的气温、降水数据和MODIS(NDVI、EVI)植被指数,重点探讨三江源区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变化对水热条件变化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三江源区植被指数在2000...
赵芳林恭华赵之重
关键词:植被指数水热条件
利用分子标记分析云南省黄胸鼠与印鼠客蚤的种群遗传特征
2019年
云南省是我国人间鼠疫的高发地区,其中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给这一地区带来重要危害。本研究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81260416)计划采样分析寄生蚤的感染特征。选取黄胸鼠和印鼠客蚤有效样本,结合分子序列信息和地理信息数据,分析黄胸鼠和印鼠客蚤的遗传特征。本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发现点:一是根据宿主媒介区系分析证明:云南南部地区为印鼠客蚤优势分布区,可视为鼠疫媒介监测和防控的重点区域。
吴爱国林恭华赵芳李玉琼浦恩念邵宗体吴鹤松钟佑宏高子厚
关键词:分子标记分析印鼠客蚤黄胸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种群人间鼠疫
三江源区草地MODIS植被指数时空变异及驱动因子分析
本论文利用MODIS植被指数(NDVI、EVI)的变化来代表三江源区草地资源的变化,探讨该区2000~2011年植被指数变化对水热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同时分析地理、气候和人为因素对该区草地资源空间分布差异的影响特征。 ...
赵芳
关键词:草地植被指数驱动因子分析
山体效应对台湾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山体效应使山体内部的垂直植被带相对升高,影响山地的立体生态格局。台湾岛中央山脉在3 500 m以上,山地植被的分布高度不仅受到纬度和季风的影响,也必然受到山体效应的影响。采用台湾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纬度、山体效应(以山体基面高度为简单量化指标)以及季风(以冬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为简明代表)对台湾常绿阔叶林分布上限的影响。结果表明,纬度、山体效应和季风为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R2为0.562,回归方程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三个变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6.32%、64.12%与9.56%。这表明山体效应对台湾山地垂直带的影响非常显著,远远超过了纬度与季风的作用。同时还发现,冬雨量与垂直带分布高度的相关性以24.13°N为界,南北完全相反。该纬度以南,冬雨量与垂直带分布高度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而在以北,正相关性显著下降甚至出现了一定的负相关。后者应该与冬雨量过多有密切关系。
张朔张百平姚永慧齐文文庞宇赵芳
关键词:季风
青藏高原5种害鼠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基因VAMP1的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1基因(VAMP1)的变异是导致鼠类对D型肉毒梭毒素灭鼠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青藏高原地区5种主要害鼠: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长尾仓鼠(Cricetulus longicaudatus)、青海松田鼠(Neodon fuscus)和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的VAMP1序列信息。同时,分别采集来自5个地理种群的58只高原鼠兔和59只高原鼢鼠,对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转录组组装文件中成功获得5种动物的VAMP1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357 bp,共检测到46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和4个氨基酸变异位点,但未发现与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的氨基酸位点。对高原鼠兔群体和高原鼢鼠群体的VAMP1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的分析显示,高原鼠兔所有个体的序列高度保守,而在高原鼢鼠中则存在一个同义突变位点,但两物种在D型肉毒素抗性相关位点上都未监测出位点变异。该研究结果提示,D型肉毒杀鼠剂在青藏高原地区害鼠防治方面应该可以长期发挥重要作用。
黄岩淦赵芳张同作李生庆李志宁林恭华苏建平
关键词:鼠害防治
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20
2012年
为了解青海湖北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对这一地区不同样地中的大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657只,隶属3纲9目13个类群,优势类群为鞘翅目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鞘翅目成虫。研究表明,青海湖北岸草地生态系统中大型土壤动物数量总体稀少,生物多样性较低,推测干旱可能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果洛藏村样区,弃耕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极为匮乏,远低于3种原生草地,而补播地的土壤动物个体数显著高于(P<0.05)弃耕地,已与对应的原生草地相当,可见人为耕种对芨芨草原生草地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具有毁灭性的破坏作用,而人工干预措施可以促进土壤动物群落的恢复进程。在烂泥湾样区,18年封育草地和6年封育草地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都无显著差别,而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和个体数都显著低于以上2种封育草地类型(P<0.05),充分体现出放牧通道内植被和土壤条件恶化对大型土壤动物的不利影响。在铁路南河边滩地样区,放牧通道内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个体数及多样性指数与长期封育草原草甸都无显著差别(P>0.05),可能与这一样区内土壤较湿润有关。
林恭华赵芳陈桂琛陈生云苏建平张同作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生物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