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荣 作品数:6 被引量:3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基于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丹参中5种成分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丹参中多种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更好地控制丹参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方法共收集来自不同产地的丹参样品106批。采用前期研究所建立的UPLC方法测定所有丹参样品中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丹酚酸A、二氢丹参酮、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共11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以积分球漫反射模式采集丹参样品的NIRS图;通过PLS等化学计量学手段,分别对校正集和验证集的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法、不同光谱区段以及因子数的确定进行优化,尝试建立近红外光谱与待测成分含量间的线性关系模型,从而实现用NIRS对待测成分含量的快速计量。结果丹参中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 5种成分的NIRS预测值与UPLC实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81 1、0.936 3、0.960 5、0.910 9、0.978 0;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57 0、0.037 7、0.041 6、0.114 0、0.063 9;其余成分的近红外建模未达到定量要求。结论 NIRS法结合PLS可以快速、无损地对丹参中的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丹参酮I、隐丹参酮和丹参酮IIA进行定量分析。这为开发丹参药材、饮片的快速现场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雷晓晴 李耿 王秀丽 付梅红 张秀荣 陈芳宁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丹参 丹酚酸B 丹参酮 丹酚酸B、丹参酮ⅡA、甘草次酸口服乳剂制备及其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2022年 采用高速分散法结合超声乳化法制备丹酚酸B、丹参酮Ⅱ、甘草次酸口服乳剂(GTS-LE),以乳剂外观,离心稳定性及粒径为评价指标,运用单因素法及D-optimal优化乳剂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反向透析法进行GTS-LE中丹酚酸B(Sal B)、丹参酮Ⅱ(TSNⅡ)及甘草次酸(GA)的体外释放过程;进行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评价;建立对乙酰氨基酚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通过小鼠血清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考察口服乳剂对药物急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以最佳工艺制备的GTS-LE平均粒径为(145.4±9.25)nm, Zeta电位为(-33.6±1.45)mV。GTS-LE中Sal B、TSNⅡ、GA的3种药物载药效率均高达95%以上,体外释药均符合Higuchi方程。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GTS-LE中Sal B的C及AUC分别是原药混悬液组的3.128、3.09倍,TSNⅡ的C及AUC分别为其的2.7、2.23倍,GA的C及AUC分别为其的2.85、1.9倍。小鼠灌胃GTS-LE后,可明显抑制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基转氨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肝细胞结构趋于正常。综上所述,GTS-LE可延缓Sal B释放,促进TSNⅡ,GA释放;3种药物成分经过乳剂的包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且能够有效预防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药物急性肝损伤。 张秀荣 林涛 王秀丽 王晓杰 顾蘅关键词:急性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 丹酚酸B 甘草次酸 乳剂 甘草次酸脂化乳的质量评价指标探讨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为甘草次酸脂化乳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采用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甘草次酸脂化乳粒子形态,激光纳米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及电位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有效成分甘草次酸的载药量;在30℃下放置10 d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结果:制备的甘草次酸脂化乳轮廓清晰、结构完整、呈类圆形、排列紧密;平均粒径为(245.2±4.29)nm,PDI为(0.054±0.01),平均电位为(-6.25±0.54)m V;甘草次酸的载药量平均值为(1.25±0.09)mg/m L;质量浓度为0.82 mg/m L的样品在10 d内稳定性良好。结论:粒径、电位、载药量、稳定性可作为甘草次酸脂化乳的评价指标。 金粟 李士远 张秀荣 陈芳宁 王秀丽关键词:载药量 不同加入量亲水性/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对甘草次酸脂化乳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不同加入量亲水性/疏水性纳米二氧化硅(nSiO_2)对甘草次酸脂化乳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甘草次酸脂化乳4 m L,分别加入0.5%、1.0%、1.5%(m/m,下同)亲水性nSiO_2和0.4%、0.7%、1.0%疏水性nSiO_2,30℃水浴孵育2 h,同时以同批次甘草次酸脂化乳为空白对照。处理后在电镜下观察形态,并测定吸光度值,根据吸光度值计算稳定参数(K_E);根据K_E值对nSiO_2的加入量进行优化,制备3批制剂进行验证试验。结果:电镜下观察,球形结构为甘草次酸脂化乳,包裹在其表面的白色环状(包裹完全)或半环状结构(未包裹完全)为nSiO_2。加入0.5%、1.0%、1.5%亲水性nSiO_2的产品K_E分别为4.66%、5.01%、-2.08%,加入0.4%、0.7%、1.0%疏水性nSiO_2的产品K_E分别为3.02%、4.51%、7.24%;优化的加入量为亲水性nSiO_20.2%、0.3%、0.4%,疏水性nSiO_20.1%、0.2%、0.3%,K_E依次为6.19%、3.05%、7.84%,8.42%、2.41%、2.93%。最优加入量为0.3%亲水性nSiO_2、0.2%疏水性nSiO_2;验证试验中3批制剂均在此加入量时稳定性最佳。结论:亲水性或疏水性nSiO_2均可提高甘草次酸脂化乳的稳定性,且以0.3%、0.2%加入量为佳。 李士远 金粟 陈芳宁 张秀荣 王秀丽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 稳定性 亲水性 疏水性 丹酚酸B脂化乳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制备丹酚酸B脂化乳,并考察其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制备丹酚酸B脂化乳粒、脂化乳。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比较脂化乳粒、脂化乳中丹酚酸B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变化。结果不同制剂中丹酚酸B在人工胃液中的量均有所降低,但脂化乳和脂化乳粒均较水溶液中丹酚酸B的量高,3 h后丹酚酸B水溶液中药物的量分别较脂化乳、脂化乳粒少19.3%、6.4%。不同制剂中丹酚酸B在人工肠液中的量均有所降低,但脂化乳、脂化乳粒均较水溶液中丹酚酸B的量高,6 h后丹酚酸B水溶液中药物的量分别较脂化乳、脂化乳粒少32.7%、5.3%。结论丹酚酸B脂化乳、脂化乳粒均能提高人工胃、肠液中所包载药物的稳定性;且脂化乳效果优于脂化乳粒。 陈芳宁 张秀荣 王秀丽 邱仁杰 雷晓晴关键词:丹酚酸B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稳定性 丹参酮Ⅱ_A脂化乳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制备丹参酮ⅡA脂化乳,并考察丹参酮ⅡA脂化乳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稳定性,为脂化乳作为口服制剂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制备丹参酮ⅡA混悬液、脂化乳、脂化乳粒。以原型药物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质量浓度。比较丹参酮ⅡA混悬液、脂化乳、脂化乳粒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变化。结果不同制剂中丹参酮ⅡA在人工胃液中的质量浓度均有所降低,但脂化乳、脂化乳粒均较混悬液中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高。在人工胃液中,3 h后混悬液中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比脂化乳粒少11.8%、比脂化乳少33.3%。脂化乳粒、脂化乳在人工肠液中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几乎没有变化,混悬液中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有所降低,但较胃液中降低幅度有所缓和。在人工肠液中,6 h后混悬液中丹参酮ⅡA质量浓度比脂化乳粒少20.3%、比脂化乳少25.8%。结论丹参酮ⅡA脂化乳、脂化乳粒均能提高人工胃、肠液中所包载丹参酮ⅡA的稳定性,且脂化乳效果优于脂化乳粒,提示稳定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工胃、肠液中制剂稳定性。 张秀荣 陈芳宁 王秀丽 邱仁杰 雷晓晴关键词:混悬液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