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莹莹

作品数:12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主义
  • 2篇和谐社会
  • 1篇意蕴
  • 1篇人性
  • 1篇人与自然关系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盛衰
  • 1篇十七大
  • 1篇十七大精神
  • 1篇能动
  • 1篇能动性
  • 1篇主体能动性
  • 1篇自然概念
  • 1篇自然关系
  • 1篇误解
  • 1篇席勒
  • 1篇小康
  • 1篇小康社会
  • 1篇伦理

机构

  • 9篇哈尔滨师范大...

作者

  • 9篇祝莹莹
  • 1篇陈宁
  • 1篇王福兴

传媒

  • 2篇黑龙江教育学...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哈尔滨市委党...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社科纵横(新...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知与行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平流暗涌,不进则退——回眸盛衰转折关键的勃列日涅夫时期
<正>勃列日涅夫在苏联74年的历史中执政历时1 8年,时逢苏联国内发展最高峰和在世界影响力最大的阶段,在苏联历史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苏联的这个时期,反思苏联盛世之下,固步自封、不思改革的僵化的发展...
王福兴祝莹莹
文献传递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思考
2006年
祝莹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伦理学公平
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的意蕴、特征及其卓越贡献
2016年
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与客体、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作为主体,对自由之追求基本指向四个场域,并对主体的作为亦提出了要求:从自然界中获得自由,必须善待自然,珍爱"人的无机的身体";从社会中获得自由,必须践行法律规范并肯于责任担当;从人际关系中获得自由,必须与人为善,在友好和睦中拓展交往空间;从人与自身关系中获得自由,必须善于调控自我,物欲面前坚守伦理底线。马克思主义自由理论具有人的主体能动性、劳动实践性、个体与群体的相融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特征。它彻底超越了西方自由理论,为人类思想宝库做出了卓越贡献:1.对实现人类彻底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科学性前瞻,开辟了共产主义社会谋求自由福祉的最高境界;2.以劳动实践为自由本源的准确定位,使权利享有与责任担当成为人的自由赖以存在的重要支撑,创造性地将践行法律规范作为自由实现的充分保障;3.关于主体能动作用及主体能力生成机理的论述与归纳,为人的自由实现与发展铺设了广阔道路;4.将自由内涵的发展置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宏大视域下,彰显了理论体系本身无可比拟的旺盛生命力。
祝莹莹
关键词:主体能动性
“生产之镜”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断裂——鲍德里亚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误解
2014年
鲍德里亚认为,在马克思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之下,政治经济学只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符码",即虚幻的符号;在这一符码下,自然和人类都成为"经济要素";政治经济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实现支配自然。在鲍氏看来,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然而,鲍德里亚的这一批判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超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是资本私有制的产物。
祝莹莹
关键词:鲍德里亚自然概念
试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在于:提出的背景不同,侧重点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而同时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又有着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关系:二者都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都落脚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实现。我们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
祝莹莹
关键词:小康社会和谐社会
文化共情在国际传播中的实施策略被引量:4
2022年
所谓文化共情,是指传播主体所输出的文化产品获得客体受众的认同,并在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力量。它的形成机理在于主客体思想观念相通、经历阅历相似、追求的美好愿景相同,亦表现为三者融会贯通的综合作用;进而形成了贴近心灵的感应性、寓理于情的相融性、异域文化的接受性和潜在功能激发性的基本特征。鉴于此,文化共情在国际传播中的实施策略为:传播凝聚共情的理想愿景,使受众从不同类别文化的功能作用、受益感召与美好未来开创中,体验中华文明亲和力;遵循培养共情的叙事逻辑,叙事越是缜密有序,共情培养越能收到润物无声的传播效能;构建产生共情的话语场域,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引领,滋养文化共情的萌生。
祝莹莹
高校《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学改革与十七大精神的贯彻
2009年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是高校政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学,必须站在理论发展的前沿,将十七大报告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及时准确完整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为此,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尝试,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理论课的特点,结合十七大精神,作出合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法。
祝莹莹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从康德到马克思被引量:1
2007年
自由是人一直追求的理想境界,关于自由的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康德第一次区分了认识论意义上的自由和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为实践哲学保留了余地。马克思则在此基础上将实践的理论引入自由观,为本体论意义上的自由找到了现实基础,形成了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科学的自由观,为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祝莹莹
关键词:共产主义社会
席勒美育思想对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理论启示被引量:1
2011年
席勒的美育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关系密切。席勒美育思想把和解作为美育的重要功能,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协调与和解是建构和谐社会的主要诉求。席勒强调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和谐理论,关心人性的完善问题,这些思想都为我国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示。
陈宁祝莹莹
关键词:美育人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