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豪 作品数:6 被引量:4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丹参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缺血再灌注组(I/R组,通过结扎和打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丹参多酚+I/R组(在缺血再灌注的同时,经尾静脉注射丹参多酚5 mg/kg),每组均为12只。通过2,3,5-氯代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心肌梗死面积;采用ELISA法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血清肌钙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心肌组织中活化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冷发光法检测心肌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心肌组织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结果(1)对照组、I/R组和丹参多酚+I/R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0、(23.90±5.66)%和(12.06±5.97)%,I/R组大于对照组(P〈0.01),而丹参多酚+I/R组小于I/R组(P〈0.05)。(2)对照组、I/R组和丹参多酚+I/R组血清TnT水平分别为(0.04±0.03)、(16.96±2.80)和(6.95±2.31)ng/ml,CK-MB水平分别为(43.6±23.5)、(1 135.8±180.6)和(390.3±121.5)U/L,LDH水平分别为(119.0±58.6)、(1 838.6±543.8)和(631.6±228.3)U/L,I/R组均高于对照组,而丹参多酚+I/R组均低于I/R组(P均〈0.01)。(3)对照组、I/R组和丹参多酚+I/R组TUNEL阳性心肌细胞比率分别为(1.07±1.16)%、(21.36±4.11)%和(13.30±3.67)%,I/R组高于对照组,丹参多酚+I/R组低于I/R组(P均〈0.01)。(4)对照组、I/R组和丹参多酚+I/R组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1±0.05、0.84±0.20和0.43±0.09,I/R组高于对照组,丹参多酚+I/R组低于I/R组(P均� 岳荣川 杨小利 张荣驿 刘思 刘杰 曾静 梁豪 王伟 胡厚祥 曾春雨关键词:心肌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系统评价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检索关于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筛选文献后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共42 178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未校正因素时,经校正性别、年龄后,以及校正性别、年龄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后,斑块组的心血管事件风险、脑血管事件风险及总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均较无斑块组高(均P<0.05)。结论无症状性颈部动脉粥样斑块可增加心血管、脑血管及总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刘杰 卢圣忠 梁豪 曾静 岳荣川 胡厚祥关键词:心脑血管事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我院心内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患者病例数据库选取2017年心内科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对其β受体阻滞剂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2017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86名,其主要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其中309名使用β受体阻滞剂(63.58%);均使用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平均使用剂量分别为31.65 mg/d、3.33 mg/d;其中美托洛尔最常使用,共247名(79.94%)。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和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在性别、年龄、NYHA心功能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心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患者出院时心率达标率仅为2.91%。结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使用第二代β受体阻滞剂,其中美托洛尔最常使用;性别、年龄及NYHA心功能分级可能是影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率、血压较使用前降低,但出院时心率达标率极低。 曾静 王小波 卢圣忠 梁豪 秦丹 胡厚祥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 流行病学 丹参多酚通过减轻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抑制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机制。
方法H9c2心肌细胞株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将H9c2心肌细胞分为4组,即对照组(细胞在普通培养基中正常培养)、丹参多酚组[先用含有0.5 g/L丹参多酚的培养基预处理4 h(37 ℃)后换普通培养基正常培养]、H/R组(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和丹参多酚+H/R组(先用含有0.5 g/L丹参多酚的培养基预处理4 h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检测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细胞内三磷酸腺苷(ATP)水平、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线粒体DNA氧化损伤情况。
结果(1)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H/R组Tunel阳性细胞率为(26.36±5.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1±1.66)%(P=0.000 4),丹参多酚+H/R组Tunel阳性细胞率为(17.28±4.75)%,虽高于对照组(P=0.003 9),却明显低于H/R组(P=0.012 8)。H/R组AnnexinⅤ及PI双阳性的细胞比率为(28.23±6.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3±2.83)%(P=0.001 1),丹参多酚+H/R组AnnexinⅤ及PI双阳性的细胞比率为(18.10±4.56)%虽高于对照组(P=0.038 3),却明显低于H/R组(P=0.037 2)。(2)各组心肌细胞内ATP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H/R组心肌细胞内ATP水平为(49.05±10.12)%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00 5),而丹参多酚+H/R组心肌细胞内ATP水平为(68.67±13.32)%明显高于H/R组(P=0.019 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H/R组心肌细胞的红色荧光较对照组弱,绿色荧光较对照组强,酶标仪检测结果示H/R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为(37.13±8.47)%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00 1)。而丹参多酚+H/R组心肌细胞的红色荧光较H/R组强,绿色荧光较H/R组弱,酶标仪检测结果示丹参多酚+H/R组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为(63.77±12.32)%明显高于H/R组的(37.13±8.47)%(P=0.007 3)。(3)各组心肌细胞线粒体DNA氧 岳荣川 杨小利 张荣驿 刘思 刘杰 曾静 梁豪 王伟 胡厚祥 曾春雨关键词:肌细胞 丹参 细胞凋亡 线粒体 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为明确缺氧/复氧是否会引起细胞焦亡,采用抓阄法将H9c2心肌细胞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细胞不予缺氧/复氧处理)和缺氧/复氧组(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为了明确焦亡在缺氧/复氧损伤中的作用,采用抓阄法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YVAD组[用含有20 μm Z-缬氨酸-丙氨酸-消旋天冬氨酸(甲酯)-氟甲基酮(Z-YVAD-FMK)的培养基预处理4 h后,换普通培养基正常培养]、缺氧/复氧组(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和YVAD+缺氧/复氧组(用含有20 μm Z-YVAD-FMK的培养基处理4 h后,再进行缺氧/复氧处理);为明确缺氧/复氧诱导的细胞焦亡是否与NLRP3有关,采用抓阄法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培养基中加入非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si-NLRP3组(培养基中加入NLRP3的si-RNA)、缺氧/复氧组(对培养基中加入非特异性si-RNA的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和si-NLRP3+缺氧/复氧组(对培养基中加入NLRP3 si-RNA的细胞进行缺氧/复氧处理)。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细胞膜上的孔隙形成,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LRP3、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缺氧/复氧组PI染色阳性率[(26.46±5.15)%比(1.69±0.73)%]、NLRP3(0.57±0.16比0.23±0.06)、Caspase-1(1.07±0.13比0.37±0.08)和IL-1β(0.38±0.08比0.16±0.05)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2)YVAD+缺氧/复氧组细胞活力高于缺氧/复氧组[(87.31±9.05)%比(73.30±7.19)%,P<0.05],PI染色阳性细胞率低于缺氧/复氧组[(18.12±4.36)%比(26.45±4.60)%,P<0.05],Caspase-1(0.72±0.12比1.07±0.15,P<0.05)和IL-1β(0.29±0.07比0.39±0.06,P<0.05)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缺氧/复氧组。(3)si-NLRP3+缺氧/复氧组细胞活力高于缺氧/复氧组[(85.46±7.71)%比(72.41±5.53)%,P<0.05],PI染色� 岳荣川 卢圣忠 罗瑜 曾静 梁豪 王小波 秦丹 杨小利 胡厚祥 曾春雨不同强度他汀类药物对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评价不同强度他汀类药物对中国人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并辅以手工检索。采用Rev Man 5.3、STATA 14.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8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与中等强度他汀相比,高强度他汀的非致命性心肌梗死(OR=0.43,P=0.000 7)、死亡(OR=0.43,P=0.001)和总终点事件(OR=0.56,P<0.000 1)的发生率均较低,总胆固醇(TC)水平(MD=-0.44,P<0.000 0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MD=-0.35,P<0.000 01)也较低,但不良反应(OR=1.34,P=0.98)和脑卒中(OR=0.66,P=0.11)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使用中等强度他汀与低强度他汀的患者,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4,P=0.44)。结论:与中强度他汀相比,高强度他汀降低TC和LDL-C水平的效果更明显,并能减少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死亡和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但不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刘杰 欧国春 曾静 梁豪 胡厚祥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中国人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