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珍珠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施氮
  • 2篇水稻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土
  • 1篇稻田土壤
  • 1篇养分元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生育
  • 1篇生育期
  • 1篇水稻生育
  • 1篇水稻生育期
  • 1篇水稻土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管理
  • 1篇碳矿化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稻系...
  • 1篇葡萄糖
  • 1篇酶活

机构

  • 3篇湖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3篇葛体达
  • 3篇吴金水
  • 3篇祝贞科
  • 3篇汤珍珠
  • 2篇庞静
  • 1篇朱捍华
  • 1篇沈冰洁
  • 1篇童成立
  • 1篇苏以荣
  • 1篇李宝珍
  • 1篇王久荣
  • 1篇王娟
  • 1篇胡亚军
  • 1篇王婷婷
  • 1篇蔡观
  • 1篇魏亮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胞外酶对施氮的响应被引量:23
2017年
与稻田土壤碳氮循环(矿化、转化等)密切相关的酶活性可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为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胞外酶对施氮的响应,采用根际袋法区分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利用96微孔酶标板荧光分析法,测定其碳氮过程关键酶β-1,4-葡萄糖苷酶(BG)和β-1,4-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探讨根际效应、施氮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施氮使拔节期土壤BG酶活性相对于不施氮处理降低了7.4~13.5 nmol·(g·h)^(-1),而使成熟期BG酶活性增大了7.0~31.4 nmol·(g·h)^(-1),同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BG酶活性也随水稻的生育期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使水稻成熟期非根际土壤NAG酶活性增加了1.1倍,根际土壤降低了0.3倍.施氮和生育期显著影响土壤BG酶活性,而水稻生育期、施氮和根际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对NAG酶活性有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主要影响水稻根际土壤胞外酶活性;而非根际土壤中酶活性的变化主要受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铵态氮(NH_4^+-N)的影响.土壤酶活性与多种因素存在复杂关系,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生理特征、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特征,分析N添加对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
魏亮汤珍珠祝贞科蔡观葛体达王久荣吴金水
关键词:水稻土水稻生育期施氮胞外酶活性
施氮和水分管理对光合碳在土壤-水稻系统间分配的量化研究被引量:18
2017年
施肥和水分管理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两个关键因素,探讨水肥耦合条件下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输入与分配动态,对深入解析稻田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选用籼性常规水稻品种(中早39),采用13C-CO_2连续标记技术,量化研究施氮和水分管理对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和碳、氮含量,却显著降低了水稻根冠比;干湿交替使施氮条件下的水稻地上部全碳、全氮含量较持续淹水处理分别提高了22%和33%,根系中全碳、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36%、44%,这表明施氮有利于水稻地上部生长,而干湿交替显著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施氮显著增加水稻地上部13C含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增加了32%~83%;施氮使光合碳在水稻地上部的回收率增加6%~32%,在根系的回收率减少18%~59%.水分管理对13C分配的影响表现为:连续标记22 d后,在施氮条件下,干湿交替使水稻地上部、根系13C量均有一定量的增加;不施氮条件下,干湿交替与持续淹水处理相比,地上部13C量减少10.3mg·pot-1,回收率降低了11%~12%;根系13C量增加1.9 mg·pot-1,回收率提高了24%~57%.施氮和干湿交替都显著增加了13C在根际土壤中的累积与回收率.因此,施氮增加了光合碳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累积,但降低了光合碳在根系中的分配,干湿交替比持续淹水更利于光合碳向土壤中的传输与累积,水肥耦合管理显著调控了光合碳的传输与分配.该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水肥管理条件下水稻光合碳的分配及其在土壤有机碳库中的传输特征,为稻田水肥管理、水稻土有机质积累持续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王婷婷祝贞科朱捍华汤珍珠庞静李宝珍苏以荣葛体达吴金水
关键词:水稻施氮干湿交替
养分化学计量比对稻田土壤葡萄糖矿化及其激发效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选择13C-葡萄糖作为稻田土壤典型易利用态外源有机碳,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C/N/P/S计量比条件下,葡萄糖分解矿化的动态规律及其激发效应。结果表明,稻田土壤中葡萄糖-碳(C)快速矿化,60 d培养实验后,有65.5%~74.6%的葡萄糖-C矿化。养分元素的添加使土壤中葡萄糖-C快速转化碳库的比例逐渐由58%增加至65%,从而使葡萄糖-C矿化率提高了3.9%~12.5%,养分元素的添加量与葡萄糖-C快速转化碳库的比例和矿化率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63,p<0.05;R2=0.83,p<0.05)。葡萄糖-C矿化过程中,导致稻田土壤碳的累积负激发效应为-370^-570 mg kg-1,养分元素添加比例越大,其负激发效应越强,二者呈显著的负相关性(R2=0.66,p<0.05)。研究表明,稻田土壤中易利用态碳的矿化受C/N/P/S元素计量比的影响,高比例养分元素的添加,促进土壤中易利用态碳的矿化,抑制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分解,增强负激发效应。本研究可为深入了解稻田生态系统碳循环、实现农田土壤肥力提升和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汤珍珠祝贞科沈冰洁胡亚军王娟庞静童成立葛体达吴金水
关键词:稻田土壤有机碳矿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