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晋祎
- 作品数:33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三重逻辑:基础条件、功能导向与推进层级被引量:21
- 2020年
-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对原有基于国际市场的单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和修正,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从既有的基础条件来看,我国具备了以前所不具备的坚实的供给基础、广阔的需求市场和有力的制度支撑。从功能导向来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有四重功能:破解以国际市场为主体的单循环格局的弊端、扭转我国处于世界产业链中低端的不利局面、畅通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通道、提高我国应对国际经济风险挑战的能力。从推进层级来看,在纵向上需要走好三步曲:加大对内开放力度、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
- 刘晋祎
- 我国社会建设的发展演进形态与制度构建图景被引量:2
- 2019年
- "制度"是贯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关键词,制度文明是最能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持续性、深刻性影响的文明,制度竞争是国家之间最为根本的竞争。在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有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作为基础性支撑和方向性指导。社会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位",与人民利益最直接、最相关的领域,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在社会建设进行了持续探索并呈现出了前后相继的四种表现形态,即覆盖范围较广、质量水平较低;建设内容分散、地位相对附属;框架基本确立、地位相对独立;体系日臻完善、地位尤为凸显。在这70年的发展历程中,社会建设逐步形成了以民生建设为主要内容和以社会治理为重要支撑的双向互动格局,积累了诸多有益经验和做法,突显出了我国特有的制度优势,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和破解难题,我们党在社会建设领域进行了制度安排,形成了以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体系图景,明确了制度建设重点和方向,层次分明,主线明晰,必将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 刘晋祎
- 关键词:社会建设
- 哲学视角的集聚与转换:从政治领域到生活世界——“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2012年全国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 2013年
- 由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主办、南开大学哲学院承办的“政治哲学与生活世界”全国学术研讨会暨2012年年会于2012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 李国山刘晋祎
- 关键词:政治哲学实践哲学
- 自我的建构与内在超越——从与萨特三个等级意识的纵向流对比中理解胡塞尔的自我
- 2011年
- 胡塞尔开创了独特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萨特理论作为胡塞尔之后又受其影响较大的学说,二者在某些问题和解决方式上都拥有着极强的内在关联性和可对比性。胡塞尔对自我的论述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原初阐释,而萨特意识的三个等级理论所凸显出的纵向流的过程性分析思路,对胡塞尔的自我理论进行阶段性的分析和厘清提供了一个思考导向,胡塞尔自我理论与萨特意识理论在范围界定、地位性、时间性等方面自有不同之处,在差异的对比中可得以更好理解。
- 刘晋祎
- 关键词:自我胡塞尔萨特
- 论共享发展的逻辑脉络、科学蕴含与推进路向被引量:6
- 2017年
- 共享发展的逻辑脉络可以从历史、当代和将来三个维度来理解,即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倒逼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共享的主体旨向、客体内容、动力途径、推进进程来看,共享发展具有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层面的科学蕴含。推进共享发展的基本路向国家层面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完善公有制经济的共富机制,防止过度民营化和私有化,保证资本由人民掌握,并用于为人民大众服务;遵循按劳分配规律,在初次分配环节注重解决发展成果增量的分配问题,完善各种生产要素贡献度的市场评价机制和体系。在再分配环节注重解决发展成果存量的分配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微观层面,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应根据企业的不同性质从所有制层面和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不同方向的共享关系构建,最大限度增进人民福祉。
- 刘晋祎
- 关键词:共享发展
-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现状与策略选择——基于经济学和人性哲学的双重视角探析
- 2013年
- 奥肯定律表明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保持反向变化,而我国经济获得快速增长时,并没带来就业的高增长。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现出偏离态势影响到民生水平的提高。人性发展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对于具体经济难题的思考与探解,不应只从顶层设计和经济规制方面寻求破解之道,还需考虑人性的不同发展需求。
- 刘晋祎
-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 界限与张力:因果推断的可然性——基于休谟的人性理论分析
- 2012年
- 因果推断理论是休谟整套人性认识论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休谟对因果推断的过程进行了揭示,并指出因果推断是人们在"物象恒常会合"基础上的习惯性联想。而对于因果关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给予了解释,即必然性观念是人心中的一种主观信念。因此,休谟认为因果推断实质上是一种可然性推断,这也正是人的认知限度和认知过程的张力所在。
- 刘晋祎
- 关键词:因果推断休谟人性信念
- 推动我国城市康复医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策略研究
- 2022年
- 康复医疗产业是医养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口老龄化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多重背景下,积极发展康复医疗产业具有多重战略意义。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具有进一步发展康复医疗产业的基础,但是存在着要素聚集偏弱、产业载体不足、企业规模偏小、带动作用不强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整合优化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完善上游产业链体系、多渠道培养引进各层级人才和争取产业试验区四个层面提出相关对策,促进我国城市康复医疗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 刘晋祎
- 关键词:民生发展
- 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的历史逻辑、结构特征与实践路向被引量:4
- 2021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同富裕逐步从价值目标转变为实践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推进共同富裕成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从历史逻辑来讲,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具备了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等条件之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从内涵结构来讲,受益群体、基本内容、实现动力、推进过程等构成了理解共同富裕内涵的四个维度。从实践路向来讲,需要重点考虑三点: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支撑促进各区域之间的要素流动,为共同富裕提供全要素循环支撑;二是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全方位民心支持;三是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分配体系,为共同富裕提供全链条制度保障。
- 刘晋祎
- 关键词:共同富裕历史逻辑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历程被引量:1
- 2019年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演变构成了理解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维度,呈现出了我国践行“发展是第一要务,民生是第一目标”的壮阔图景,其演变历程大致经历了前后连续、相互贯通的三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变革生产关系,重工业发展与基本民生保障并驾齐驱,呈现出“经济与民生平行”的外在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提高生产力,先行发展经济,为民生水平提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呈现出“经济先行,民生为标”的外在表现形式;新时代,坚持共建共享原则,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出“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的外在表现形式。
- 刘晋祎
- 关键词:共建共享民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