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春光

作品数:7 被引量:119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欺凌
  • 3篇欺凌行为
  • 2篇校园
  • 2篇教育
  • 1篇对校
  • 1篇性知识
  • 1篇知识
  • 1篇知识论基础
  • 1篇中国教育
  • 1篇中国教育学
  • 1篇中介
  • 1篇中介作用
  • 1篇三大体系建设
  • 1篇少年
  • 1篇社会治理
  • 1篇生存美学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意义
  • 1篇生命意义感
  • 1篇实证调查

机构

  • 7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7篇胡春光
  • 1篇郑敏
  • 1篇黄杰
  • 1篇刘文
  • 1篇樊洁
  • 1篇王坤庆

传媒

  • 2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教育研究与实...
  • 1篇教育评论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教育科学...
  • 1篇武汉商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福柯生存美学的知识论基础:精神性知识被引量:1
2021年
近代学科化与智识化的主体观无法将人从现代化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也无法使人建构真正的自由主体以获致真理。对福柯而言,对主体性与真理之间关系的探讨,须回归对主体自身的关怀,通过"自身技艺学"的自我修行来重新建构主体化的进程,将主体培养成为独立自由和充满创造活力的审美生命体,由此福柯提出了其生存美学的知识论基础:精神性知识。精神性知识重视的是主体观省自身的修身实践,目标是关怀自身、转向自身,对自身进行持续不断的艺术创作以形塑自我的生存美学风格,主体只有通过精神性的实践过程,才能进入真理并获致自由。福柯关于"精神性知识"的讨论,让欧洲哲学重拾"精神实践"的修行工夫,重新思考"何谓哲学"的问题,同时也让现代主体重新观审与自我之间的关系问题。
胡春光
关键词:福柯生存美学
校园欺凌行为:意涵、成因及其防治策略被引量:107
2017年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越来越频繁,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造成了严重危害,校园欺凌已经不再是校内的小事,而成为全社会不容忽视的社会治理问题。通过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意涵进行讨论并对欺凌行为、攻击行为与暴力行为进行辨析,多元运用权力根源理论、"挫折-攻击"假说、社会认知理论、精神技能理论阐释欺凌行为的成因,提出了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综合防治的有效策略。
胡春光
关键词:社会治理
论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方法论基础
2024年
教育研究方法论问题是构建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的前提性和基础性问题。在当下防范西方教育学话语对中国教育学发展肆意侵袭的语境下,中国教育学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全面汲取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的精华,融合与借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的经验,同时扎根中国教育实践来开展教育学研究、构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中国教育学理论与当代中国教育实践双向良性互动的新格局。
王坤庆胡春光
关键词:中国教育学
儿童期情感忽视对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影响:自我分化的中介作用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儿童期情感忽视对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自我分化水平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被忽视量表、自我分化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1147名初一、初二、高一年级学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1)情感忽视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267,P<0.01);(2)自我分化在情感忽视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24%。结论:儿童期情感忽视不仅能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还能通过其自我分化水平影响生命意义感。加强对青少年的情感关注与支持可能有助于提高其自我分化水平进而提升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
贺婧肖佳胡春光刘文黄杰刘望樊洁
关键词:自我分化生命意义感青少年
论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四维”人才培养模式
2021年
科学教育本科专业自创建以来,学界对其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科学教育本科专业“四维”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如下:确立“四维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四维一体”的能力结构,打造“四维模块”的课程体系,集成“四维导师”的教师队伍,构筑“四维平台”的支持系统.
郑敏李必鑫胡春光
关键词:科学教育
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研究——以长沙市高年级小学生的实证调查为例被引量:3
2023年
对长沙市960名高年级小学生进行实证调查,运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积差分析、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等探究不同背景变量下学生同伴关系对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伴关系中的同伴排斥与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以及整体校园欺凌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中的同伴沟通与身体欺凌和言语欺凌存在显著负相关;同伴接纳、同伴排斥可作为校园欺凌行为有效的预测变量;同伴接纳和同伴沟通作为校园欺凌行为的保护因素,可以明显抑制或减少欺凌行为,帮助被欺凌者缓解欺凌行为所带来的伤害。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综合防治校园欺凌行为的建议:系统建构全校性欺凌行为防治方案;营造安全与正向支持的同伴团体力量;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品质的同伴关系;对学生进行人际冲突技能训练;采取良好的教养方式,培养温暖的亲子关系。
胡春光
校园欺凌行为:概念起源、相关辨析与行为类型
2024年
明晰校园欺凌行为的本质内涵,才能辨识和判定什么是校园欺凌事件,为后续的校园欺凌行为预警与防治策略奠定基础。梳理校园欺凌行为概念的起源、辨析校园欺凌近义词、归纳欧美日等国关于校园欺凌行为的概念界定,从行为主体、主观意愿、力量失衡、行为要素和伤害后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总结出校园欺凌行为的五个特征:意图性与针对性、重复性与持续性、权力性与控制性、攻击性与伤害性、超个人性与双重性。校园欺凌行为是一个多重属性的行为,可由各种类型来进行体现与表达,可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关系欺凌、财物欺凌、奴役欺凌、网络欺凌、性欺凌、种族欺凌八种类型。
林艳胡春光
关键词:概念辨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