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可可
- 作品数:15 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58例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发病72 h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证实,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4个短周期单侧上肢缺血再灌注,每天进行1次连续7 d。比较入院时和病程14 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入院时、病程14 d和病程3 m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入院时和病程3 m时的改良Rankin量表(mRS)、梗死体积。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rMTT在入院时和病程14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在病程3 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3 m时,治疗组mRS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组梗死体积较对照组减小(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短暂性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NIHSS评分及mRS评分,减小梗死体积,增加脑灌注。
- 时雅辉赵建华宋金玲李月娟梁可可葛运利时少杰李永丽
- 关键词: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NIHSS评分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54只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st C组)各18只,I/R组及Ipost C组采用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损伤模型(MCAO),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通过TTC染色法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尾静脉注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凝集素测定梗死灶周边的血管密度;Western blot印迹技术检测VEGF-A蛋白表达。结果 Ipost C组神经行为学评分优于I/R组,脑梗死体积较I/R组明显减小,梗死灶周边血管密度及VEGF-A表达较I/R组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建立脑侧枝循环进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有关。
- 梁可可赵建华时雅辉宋金玲陈晓倩
- 关键词:缺血后处理脑微循环
- 肢体缺血后处理改善脑梗死预后和认知障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RIPostC)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且探讨适宜的疗程.方法收录发病72h以内、未溶栓的急性前循环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RIPostC 10d组、RIPostC 14d组和对照10d组、对照14d组,并分别进行4个循环的充气和放气.比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体积(入院时、10d时、14d时和90d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90d时良好转归率),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14d时、90d时认知障碍率).结果纳入89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例RIPostC组,45例对照组),在RIPostC 10d组中仅有1例不能耐受而放弃治疗,对照组完全耐受.在对照组中,3名患者复发脑梗死(分别为30 d时、65d时和78d时),而在RIPostC各亚组中均没有发生任何相关的心脑血管事件.在90d时,与对照10d组和对照14d组相比,RIPostC 10d组和RIPostC 14d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性降低(P<0.05);梗死体积分别减少33.7%和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的良好转归率明显增高(P<0.05);MoCA、MMSE认知障碍率显著性降低(P<0.05).与RIPostC 10d组相比,RIPostC 14d组中NIHSS评分、mRS的良好转归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进行RIPostC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可行性,能减少脑梗死体积,减少残疾,改善预后.同时,也能够改善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但RIPostC 10d和14d对脑梗死神经功能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认知障碍的影响无显著差别,所以,RIPostC治疗10d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疗程.
- 赵建华李月娟梁可可时雅辉宋金玲陈帅葛云丽胡亚梅
- 关键词:脑梗死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 达比加群酯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的比较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CVT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用药情况分为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主要转归指标为治疗后6个月时的功能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次要转归指标包括受累静脉窦再通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52例CVT患者,其中达比加群酯组34例,华法林组118例。两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个月时,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功能转归良好率(94.1%对93.2%;χ^2=0.043,P=0.836)以及受累静脉窦再通率(94.1%对93.2%;χ^2=0.043,P=0.836)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比加群酯组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8.8%对27.1%;χ^2=4.985,P=0.026),两组轻微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对16.1%;χ^2=0.618,P=0.432),但达比加群酯组严重出血发生率有显著低于华法林组的趋势(0%对11.0%;Fisher精确检验P=0.074)。达比加群酯组无死亡病例,华法林组死亡2例,其中1例妊娠期女性患者在治疗4个月时死于CVT复发,1例男性患者在治疗2个月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1.7%;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CVT的有效性不逊于华法林,且出血并发症风险更低。
- 张龙张龙赵建华刘娜刘娜刘娜
- 关键词:颅内血栓形成脑静脉达比加群华法林
- 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23例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3例患者中,男41例(33.3%),女82例(66.7%),中青年患者73例(59.35%);临床表现:头痛92例(74.8%),视物模糊30例(24.4%)。D-二聚体检查92例,68例(73.9%)升高;腰穿检查80例,颅内压增高66例(82.5%);头颅CT平扫示,静脉窦条状带高密度影13例(26%);头颅MRI平扫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及密度改变71例(71%);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示,106例(96.4%)血栓部位血流消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3例,均可见血栓部位血流消失。经抗凝治疗后,痊愈62例(50.4%),好转57例(46.3%),死亡4例(3.3%)。结论脑静脉系统血栓中青年多发,以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头颅MRI及MRV检查有助于诊断,积极抗凝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 宋金玲时雅辉梁可可韩笑陈小倩田伟贵赵建华
- 关键词:静脉窦血栓形成影像学
- 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磁共振灌注变化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比较无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磁共振检查发现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并且既往无TIA与脑卒中的狭窄组患者57例,与无颅内血管狭窄的正常组44例,进行一般资料、MMSE、MoCA评分以及磁共振参数方面的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MMSE、MoCA各领域评分及灌注参数值rMTT、rCBF的变化。结果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狭窄组和正常注组MMSE总分分别为(25.48±1.01),(29.28±0.98),MOCA总分为(21.84±1.21)、(28.96±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狭窄组与正常组MMSE认知域中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比较(P<0.05)。狭窄组与正常组MoCA各项认知域评分有差异(P<0.05)。③狭窄组43例单侧MCA供血区rMTT、rCBF均异常;9例仅rMTT异常,rCBF正常;5例rMTT、rCBF均未见异常。正常组均未见异常。结论无症状性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可能受到损害,并且认知损害可能与狭窄侧血管引起的低灌注有关。
- 刘东清张龙潘蕊梁可可赵建华黄勇华徐罗
-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狭窄磁共振灌注
- 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其随机纳入肢体缺血后处理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肢体缺血后处理组采用无创标准上肢血压袖带进行每天4个周期的反复充气(高于收缩压20 mm Hg)和放气,各维持5 min,对照组每天进行4个周期的假-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仅将袖带加压至30 mm Hg(此血压可刚好给予肢体一定的压力,但不造成上肢血流阻断)。持续14 d。共随访90 d,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病程7 d和14 d时血清HSP27、HSP70变化情况,比较病程90 d时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和神经功能评分,评价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安全性。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整个治疗及随访阶段观察到的不良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程7 d、病程14 d时,两组患者血清HSP27、HSP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90 d时,肢体缺血后处理组认知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肢体缺血后处理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时NIHSS评分,改善神经功能(P <0.05)。结论肢体缺血后处理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
- 梁可可时雅辉李月娟刘东清张龙潘蕊赵建华
- 关键词:肢体缺血后处理急性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热休克蛋白27热休克蛋白70
- 甲苯中毒性脑病3例的随访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观察急性甲苯轻度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和磁共振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急性甲苯轻度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其分别于发病后的7d、1m±3d、3m±5d行认知功能评估。结果3例患者入院时均有头晕、头痛,发病1m时症状缓解,发病3m时出现多梦,密闭拥挤空间易头部不适症状;3例患者首次头部MRI表现为两侧大脑半球白质广泛受累,累及两侧深部核团、内外囊、小脑齿状核,病灶T1WI1例呈低信号,2例呈等信号,T2WI、DWI、FLAIR呈高信号,ADC呈等信号,1例行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发病1m时,3例患者的MRI均无明显变化;发病3m时,3例患者的MRI示原有病灶消失,1例出现脑萎缩表现;1例患者存在认知障碍,发病后7d、1m、3mMMSE、MoCA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职业性急性轻度甲苯中毒性脑病以头部MRI异常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不典型;长期接触甲苯可致脑萎缩,损害认知功能。
- 潘蕊张龙刘东清梁可可刘涛赵建华
- 关键词:中毒性脑病甲苯磁共振成像
- 失血性休克引起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MRI的动态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的急危症之一,主要表现血容量急剧降低引起的急性全身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发现,失血性休克导致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很多见,但目前对失血性休克导致脑梗死的报道较少。
- 张龙赵建华刘东清潘蕊梁可可陈帅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急性脑梗死动态观MRI动力学改变
- 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器学习对早期帕金森病诊断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背景帕金森病(PD)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主,缺乏正确诊断的客观方法。目前已有关于视网膜结构改变作为P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的研究,但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机器学习对预测早期PD的研究尚少。目的基于视网膜结构改变的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索其在早期PD诊断中的预测价值,及探讨不同机器学习算法对PD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年龄40~70岁的PD患者49例(PD组),并选取来医院体检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39名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行扫频源光学相关断层扫描和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检查,并定量分析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和血管密度。将88例受试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62例和验证集26例,选择PD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纳入机器学习模型的特征变量,并在训练集中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LR)、K-近邻算法(KNN)、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和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基于视网膜改变的机器学习模型对早期PD诊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组患者浅层毛细血管的上方外圈(A6)、颞侧外圈(A7)、下方外圈(A8)以及鼻侧外圈(A9)密度减少,视网膜层的上方内圈(A2)、颞侧内圈(A3)、下方内圈(A4)、鼻侧内圈(A5)、A6~A9厚度,节细胞复合体层的A9厚度,神经纤维层的A7厚度,视网膜外层的A2和A4~A9厚度变薄(P<0.05)。视网膜层A2厚度(OR=0.781,95%CI=0.659~0.926)、视网膜层A3厚度(OR=1.190,95%CI=1.019~1.390)、视网膜外层A2厚度(OR=0.748,95%CI=0.603~0.929)、视网膜外层A6厚度(OR=2.264,95%CI=1.469~3.490)、视网膜外层A8厚度(OR=0.723,95%CI=0.576~0.906)以及神经纤维层A7厚度变薄(OR=0.592,95%CI=0.454~0.773)及浅�
- 梁可可梁可可李晓欢马建军马建军石小雪杨红旗杨大伟郭大帅董琳瑞古祺李东升
- 关键词:帕金森病视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