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艳

作品数:54 被引量:608H指数:1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9篇病毒
  • 29篇儿童
  • 13篇呼吸道感染
  • 13篇急性
  • 12篇呼吸道合胞病...
  • 12篇合胞病毒
  • 11篇病毒感染
  • 10篇细胞
  • 9篇下呼吸道
  • 9篇患儿
  • 8篇住院
  • 8篇下呼吸道感染
  • 7篇蛋白
  • 7篇抗原
  • 7篇基因
  • 7篇急性呼吸
  • 7篇儿童急性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急性呼吸道

机构

  • 53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疾病预...
  • 1篇保定市儿童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54篇刘春艳
  • 44篇谢正德
  • 34篇申昆玲
  • 12篇刘亚谊
  • 9篇闫静
  • 9篇艾军红
  • 7篇任丽丽
  • 7篇朱云
  • 7篇张辉
  • 6篇胡英惠
  • 6篇徐保平
  • 6篇王燕
  • 6篇孔晓慧
  • 6篇买颖
  • 6篇钱素云
  • 6篇杨燕
  • 5篇肖艳
  • 4篇王健伟
  • 4篇吴润晖
  • 4篇刘亚丽

传媒

  • 9篇中华儿科杂志
  • 8篇中国实用儿科...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病毒学报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2012北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2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RSV F蛋白抗原位点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为了解我国北京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融合蛋白F基因特征及抗原位点变异情况,本研究对61株RSV分离毒株F蛋白主要抗原位点区进行了基因序列分析.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获得F蛋白主要抗原位点区基因,并对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拼接.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61株RSV分离株中,A亚型为43株,B亚型为18株.A、B亚型内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较高,分别为95.9% - 100%(98.3% - 100%)及97.5% - 100% (98.7% - 100%),亚型间为83.2% -84.9%(93.1% -95.1%).基于F蛋白主要抗原位点区基因亲缘进化分析,所有分离株可分为两个主要亚群,分别对应A/B亚型;两个亚群又可分别分成6个及3个不同的进化分支.两个亚群中分别存在7个及4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其中抗原位点(Φ)存在209位从Q到K及211位从S到N的变异,帕利珠单抗作用的抗原位点Ⅱ存在276位从N到S的位点突变,其余突变均位于非抗原位点决定区.结论 北京地区RSV流行株与原型株相比,F蛋白存在一定的变异,但仍具有较高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各抗原位点区氨基酸保守,为疫苗及相关药物研究的重要候选蛋白.
陈祥鹏张枫郭佳运朱云刘春艳谢正德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F蛋白抗原位点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及其配体HLA-I基因的多态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immunoglobulin-likereceptors,KIR)及其配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cocyteantigen,HLA)-I类分子的基因多态性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184名北方汉族儿童(男91名,女93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方法分别检测KIR及HLA—ABC的基因多态性。结果16个KIR基因在本研究中均能检测到;4个框架基因的基因频率均为100%;其他K豫的基因频率在16.3%~99.5%之间。共检测出24种基因型(包括1种新的基因型,其基因组成包括框架基因及KIR2DL3、3DL1、2DPI)。在HLA—A、B、C基因座位上,分别检测出低分辨水平等位基因12种、27种、11种。结论获得了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的K豫及其配体HLA—ABC基因多态性特征;报告了9对KIR/HLA配对组合在汉族人群中的频率。
吴凌燕谢正德刘亚丽艾军红刘春艳申昆玲
关键词: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探讨鱼腥草注射液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有效性。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检测鱼腥草对Hep2单层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利巴韦林为对照,通过空斑试验和试管观察细胞病变法确定鱼腥草对RSV的抑制作用。结果鱼腥草最大稀释度(1∶10)对细胞无毒性,不影响细胞形态及生长;鱼腥草(1∶10)和利巴韦林(5 mg/L)均可以完全抑制稀释度为10-5(100TCID50)的RSV、半数抑制10-4(1 000 TCID50)的RSV,二者均可使空斑明显变小。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对RSV有体外抑制作用,对培养细胞无毒性。
赵宇红申昆玲刘亚谊刘春艳谢正德
关键词:鱼腥草呼吸道合胞病毒抗病毒药体外实验
北京地区2005年12月~2006年4月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检测分析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探讨病毒病原在北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中感染特点,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连续采集2005年12月~2006年4月北京儿童医院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鼻咽分泌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抗原,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V)A、B型、副流感病毒(PIV)1、2、3型及腺病毒(ADV)。结果共935例患儿采集了鼻咽分泌物标本。男597例,女338例;年龄1d~6岁,平均7.5个月。935例标本中检出阳性516例(55.2%)。RSV是各年龄组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IV和PIV所占病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加,ADV只在3岁以下儿童病例中检出,所占比例为0.6%~6.2%。结论病毒病原是2005年12月~2006年4月北京地区引起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以RSV为主,其次是IV和PIV。
刘亚谊谢正德刘春艳买颖
关键词:病毒病原下呼吸道感染
2007年至2014年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流感病毒(IFV)感染状况,比较儿童ALRTIIF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ALRTI患儿的咽拭子或鼻咽吸出物,利用多重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检测RSV、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和IFV等.对A、B和C型IFV阳性病例进行分析,比较单纯IFV感染患儿与同期单纯RSV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1)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共采集4 012份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ALRTI患儿的呼吸道标本,2 697例标本病毒检测阳性(67.2%),IFV标本256例(6.4%),其中A型(IFA) 154例(3.8%),B型(IFB)97例(2.4%),C型(IFC)6例(0.1%).(2)<6个月、6个月-1岁、1-3岁、3-6岁和>6岁年龄组中IFV检出率分别为4.1%、7.6%、12.0%、7.8%和4.8%,其中1-3岁组阳性率最高;男童与女童IFV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比5.9%,x2=2.63,P>0.05);冬春季为北京地区儿童流感病毒的流行高峰.(3)单纯IFA、单纯IFB和单纯RSV感染的ALRTI住院患儿分别为16例、15例和175例,单纯IFA感染组与单纯RSV感染组(43.8%比84.0%,x2=12.74,P<0.001)和单纯IFB感染组与单纯RSV感染组(33.3%比84.0% ,x2=19.11,P<0.001)中<1岁年龄患儿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单纯IFA和单纯IFB感染组重症肺炎的发生率高于单纯RSV感染组(31.2%、26.7%比4.0%,x2=18.49、13.01,P均<0.001),单纯IFA和单纯IFB感染组气管插管发生率高于单纯RSV感染组(25.0%、13.3%比1.7% ,x2 =22.51、7.28,P<0.00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临床表现、诊断、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V是北京地区儿童ALRTI最主要的病毒病原之一,冬春季为儿童流感暴发的高峰期;低年龄组尤其是1-6岁的儿童更容易感染IFV,应作为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ALRTI住院患儿单纯IFV感染与RSV感染的临�
朱云郭佳运谢正德刘春艳任丽丽肖艳徐保平杨燕钱素云耿荣申昆玲
关键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
北京地区腹泻儿童星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高萍芝刘亚谊刘春艳申芳娥
关键词:腹泻儿童星状病毒感染
北京地区儿童EBV感染疾病中EBER基因变异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分析儿童IM、EBV-HLH、CAEBV中EBV EBER基因特征,探讨EBV变异株与EBV感染疾病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方法扩增288例IM、52例EBV-HLH和9例CAEBV全血标本的EBNA3C和EBER基因,根据EBNA3C扩增产物的大小进行EBV分型;EBER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后应用BioEdit 7.0.9和Mega4.0.2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不同EBV亚型和EBER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结果 349例标本EBNA3C基因扩增阳性,EBV-Ⅰ/II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8.6%和1.4%,共检测到EB-6m、EB-8m和EB-7m等3种EBER基因型,其检出率分别为96%、2.9%和1.1%,不同EBER基因型在IM、EBV-HLH、CAEBV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童EBV感染疾病中EBV以EBV-Ⅰ型为主,EB-6m基因型是EBER基因型中的优势基因型.
鲁伟峰艾军红刘亚丽刘春艳谢正德
关键词:疱疹病毒4型基因型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2007—2010年监测被引量:88
2011年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毒病原学构成及其流行的季节特征。方法2007年3月-201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室就诊及内科住院的ALRTI患儿共1914例。采集每例患儿鼻咽吸取物1份,用(RT)PCR方法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流感病毒(IFA、IFB和IFC),腺病毒(AD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COV),偏肺病毒(HMPV)及博卡病毒(HBOV)。结果(1)总的病毒阳性检出率70.3%,其中〈1岁、1-〈3岁、3~〈6岁和≥6岁组分别为83.0%、80.1%、60.8%和27.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13.5,P=0.000)。检出率高的前3种病毒依次为RSV、HRV和PIV,其在〈1岁组分别是50.9%、36.2%和12.0%。(2)RSV和HRV的流行季节在冬春,而PIV在春夏。(3)〈1岁、1~〈3岁、3~〈6岁和36岁组病毒阳性患儿中检出2种以上病毒的比例分别为38.2%、36.4%、30.2%和15.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6.00,P=0.000)。结论病毒是小年龄儿童ALRTI的主要病原,以RSV、HRV和PIV最为重要,其感染存在季节特征;ALRTI患儿存在多种病毒感染,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谢正德肖艳刘春艳胡英惠幺远杨燕钱素云耿荣王健伟申昆玲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呼吸道病毒儿童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2009年
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疱疹病毒B亚科,人感染HCMV后病毒可在体内长期甚至终身潜伏,在免疫受损或抑制时可再次激活,引起临床症状。HCMV是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tion,HSCT)患儿术后中期(2-3个月)感染最常见的病原,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影响预后^[1]。因此,密切监测HSCT患儿的HCMV感染,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HSCT至关重要。
谢正德秦茂权周翾王燕闫静刘春艳申昆玲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造血干细胞移植人类巨细胞病毒儿童HCMV感染HSCT
麻疹的实验室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单份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在麻疹的实验室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05年1~6月间门诊诊断的疑似麻疹病例共705例,男390例,女315例,其中<8 m o 298例,8 m o^3 y 210例,3~6 y 115例,>6 y 8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nzym e linked imm unosorben t assay,EL ISA)检测血清中的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对抗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阴性的标本,同时检测抗风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结果705例疑似麻疹病人中,抗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547例(阳性率77.6%,547/705),其中<8 m o248例(45.4%,248/547),8 m o^3 y143例(26.1%,143/547),3~6 y 93例(17.0%,93/547),>6 y 63例(11.5%,63/547);麻疹-IgM阴性共158例,占总病例数的22.4%(158/705)。该158例麻疹可疑病例中,45.6%(72/158)的病例通过检测风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IgM而确诊。结论6 y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8 m o以下婴儿患病率最高,提示母传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单份血清在麻疹实验室确诊中存在缺陷,对于麻疹IgM阴性的临床麻疹疑似病例,不能除外麻疹,应查恢复期血清以明确诊断;另外临床麻疹疑似病例需要与风疹、肠道病毒感染和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其它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相鉴别。
刘亚谊闫静王燕张辉买颖刘春艳谢正德
关键词:麻疹抗体检测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