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荣光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中华按蚊
  • 6篇按蚊
  • 4篇英文
  • 4篇种群
  • 3篇旋毛虫
  • 3篇生命表
  • 3篇自然界
  • 2篇自然种群
  • 1篇动力学
  • 1篇印迹
  • 1篇幼虫
  • 1篇生态
  • 1篇生殖
  • 1篇疟疾
  • 1篇种群生命表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媒介能量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印迹

机构

  • 9篇河南医科大学
  • 6篇商丘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张荣光
  • 7篇曲传智
  • 6篇苏天增
  • 4篇苏天运
  • 4篇王继恒
  • 3篇杨柳萍
  • 3篇王中全
  • 3篇史崇敏
  • 2篇王梅英
  • 2篇尹清源
  • 1篇杨瑞琴
  • 1篇晋雪香
  • 1篇毛福荣
  • 1篇王仲文
  • 1篇崔晶

传媒

  • 6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年份

  • 6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的分析与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4
1999年
目的研究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抗原(pre-encystedlarvaantigens,PELA)的组分和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对比分析PELA和成囊幼虫抗原(ELA)的组分和它们对人及大民旋毛虫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PELA有3条抗原带(分子量分别为:15、17和129kD)与ELA明显不同;对于感染旋毛虫的大鼠,PELA的首次血清阳性反应出现在感染后第10天,而ELA则在感染后第14天,大鼠抗PELA血清抗体出现较早(P<0.01);对22份旋毛虫病人血清,PELA的阳性率为100%,ELA为7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除1例鞭虫病人外,其它寄生虫病入及健康人血清,两种抗原均呈阴性反应,两种抗原的特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LA比ELA对早期旋毛虫病的诊断著有更大的价值。
张荣光尹清源王中全曲传智
关键词:旋毛虫免疫印迹
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研究工具及其在生命表制作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为了能在自然界大型水体和旷野中对中华按蚊种群进行研究。方法:研制出适合于稻田浅水定 量研究的实验筒,适合于深水的实验网和接近自然状态的大实验笼。应用这些工具进行了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生 命表的研究。结果:利用系列研究工具定量研究出1998年第8代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命表。求出各发育历期的 死亡数和死亡因素,死亡率,存活率和死亡因素k值,分析出各发育阶段的关键死亡因素,计算下代预计产卵量为 8288粒,种群趋势指数I为6.3027。结论:系列研究工具使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的定量研究成为可能。郑州中华按 蚊第9代种群数量还趋于增加之中。
曲传智苏天增王继恒杨柳萍张荣光史崇敏苏寿汦
关键词: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命表
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传疟媒介能量的研究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了解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潜在能力。方法:采用媒介能量诸因素定量调查和运 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结果:计算出中华按蚊叮人率、人血指数、叮人习性、经产蚊比率、生殖营养周期、每日存活率、 预期寿命、孢子增殖时间、有传疟性蚊的比率,预期传疟寿命、媒介能量等参数值。结论:每年7月下旬、8月上、 中旬郑州中华按蚊的媒介能量最高,潜在存在着间日疟流行或暴发流行的可能。
曲传智苏天增王梅英董涛史崇敏张荣光苏涛汦
关键词:中华按蚊疟疾媒介能量流行病学
不同地区中华按蚊种群生命表的比较(英文)被引量:1
2000年
比较不同地区中华按蚊生命表的特性。方法:在相同条件下,采用生命表的方法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地区中华按蚊除了不同性别蚊的预期寿命差别有显著性外(P<0.01),其他各项生命表参数值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地理株的中华按蚊生命表特性很接近。
曲传智王继恒杨瑞琴苏天增张荣光苏天运苏寿汦
关键词:中华按蚊生命表
郑州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殖、存活和种群繁衍规律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确定郑州地区自然界中华按蚊生殖、存活和种群变动规律,获取各项参数值以制定经济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郑州郊区祭城乡西湖庄村的池塘和稻田为实验区,对中华按蚊的生殖、存活及数量变动进行观察。结果:获得自然界中华按蚊的参数值如下:生殖营养周期为2-3.375d,平均为2.5d;每d有两次产卵高峰,分别为黎明和夜晚活动高峰后;最大产卵数为400个/粒,最小产卵数为4个/粒;7月份和8月份每只雌蚊平均产卵量分别为 96/次和 73/次,平均成蚊前期历期分别为 14.l66 7 d和 13.316 7 d,平均成蚊寿命分别为 3.929 3 d和 6.234 4 d;从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 1.0078 d;只有 0.7%的雌蚊寿命超过 12 d。结论:中华按蚊具有极大的疟疾传播能力,在每年7月份和8月份各出现一次高峰。
曲传智张荣光苏天增王仲文王继恒苏天运苏寿汦
关键词:中华按蚊产卵存活生殖
郑州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净增殖率和其他参数的研究(英文)
2000年
目的:获得中华按蚊自然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动力学参数。方法:于1993年、1994年的7-8月份,在郑州郊区的水塘和稻田内,以实验种群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中华按蚊的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参数值,并和实验种群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和实验种群动力学相比,除了平均世代周期长和 12 d后成蚊存活百分比相近外,其余各项参数值明显偏低。结论:野外自然因素和天敌对中华按蚊所构成的环境阻力是很大的。计算出该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参数值对防蚊灭疟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曲传智张荣光杨柳萍苏天增王梅英苏天运苏寿汦
关键词:中华按蚊动力学
自然界中华按蚊生态生命表的制定(英文)
2000年
目的:探讨中华按蚊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方法:于1994年-1995年在郑州地区,对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第5、6、7、8世代的生命表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建立了8个生命表,从中可以看出:进入雨季后,死亡关键因素K值中,K5最高,K9次之。用Valey的图解分析法和Podoler的回归分析法进行了关键因素分析。根据l995a的生命表资料绘制了当年5-8代的存活曲线。种群趋势指数I值均大于1,第5代的I值最高。结论: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死亡的第1关键因素是大暴雨引起l-2龄幼虫的死亡,第2关键因素是捕食引起的3—4龄幼虫的死亡。最高死亡率出现在l-2龄幼虫阶段。存活曲线均属于SlobodkinⅣ型。在郑州地区6、7、8月份内,中华按蚊自然种群数量均是增加的,第5代增加的最高(I=34.4548)。
曲传智王继恒张荣光史崇敏苏天增苏天运苏寿汦
关键词:生命表中华按蚊
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收集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0
1998年
为了分析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PEL)抗原以寻找更有效的旋毛虫病诊断方法,本实验国内首次对PEL的收集方法进行了研究。在贝氏法原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了160目、200目、240目和280目4种分样筛以及布袋收集PEL,并观测了PEL的数量和纯度。结果表明:在4种分样筛和各种收集时间中,用240目分样筛收集3h为比较理想的实验条件,在此条件下能够得到大量纯度较高的PEL虫体;另外,用棉布袋比用分样筛的收集效果更好。在收集2.5h时用240目分样筛得到的虫体数量比用棉布袋多(p<0.05),但纯度较低;在收集3h以后,用这两种方法得到的虫体数量相近(P>0.05)。
张荣光王中全尹清源
关键词:旋毛虫成囊前期幼虫
旋毛虫移行幼虫收集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1999年
目的:研究旋毛虫移行幼虫(migratorylarva,ML)的收集方法。方法:本实验在贝氏法原理的基础上,观测了采用不同规格的分样筛、棉布袋、收集时间、以及不同组织器官对收集效果的影响。结果:在3种分样筛和一种棉布袋中,用280目分样筛收集25h能够得到纯度和数量均达到抗原分析要求的ML;在大鼠的血液、肝、肺和肾中,由血液中收集到的ML数量最多,肝脏次之,肾脏最少,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结论:在ML的收集中,选择大鼠的血液和肝作原料,采用280目的分样筛和25h的收集时间是较理想的实验方法。
张荣光崔晶毛福荣杨柳萍晋雪香王中全
关键词:旋毛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