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潮
- 作品数:193 被引量:320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由“陕西秦筝艺术节”看民族器乐表演的个性发展
- 2020年
- 作为地方器乐流派,"秦筝"的演奏技艺个性鲜明,音色音响独特,慷慨激昂,跌宕起伏,又能凄婉悲怆,感天动地,几代琴家多是集演奏、创作、理论的技艺于一身。因而,这一地方器乐流派在历史发展、技术演绎、现代创编方面的成绩斐然,成为同类筝派中杰出代表,尤其是对地域音乐风格传承与发展之法成效显著。
- 王安潮
- 关键词:秦筝演奏技艺音乐风格器乐表演感天动地
- 隋唐俗乐研究导论
- 2010年
- 隋唐俗乐是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的重要基础概念之一,但历来少受眷顾。通过对其历史价值及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引发针对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评判。从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对这一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学术突破进行宏观探索,导引并勾勒出隋唐俗乐研究的基础方略。
- 王安潮
-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体裁
- 构建新时代民乐的新色彩——“民族管弦乐配器法艺术周”评述被引量:1
- 2020年
- 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的探索一直是上海文化艺术发展的最为突出的方向和特色之一。从20世纪30年代大同乐会的郑瑾文对民族管弦乐队吹、拉、弹、打四个乐器组构成部分的建构,到60年代的胡登跳对配器法的理论研究,再到现今的朱晓谷在乐器配器法的现代发展的进一步理论研究,这些探索都是开一时之先的学术创新之举,它不仅是上海音乐学院在国内最早开设民族管弦乐配器专业的学科方向的背景之一,也是上海不断涌现大批的民族管弦乐创作人才的教育基础。除了前述的胡登跳、朱晓谷外,上海这一创新高地上还出现了何占豪、王昌元、杨青、王建民、周湘林等,在不同时代的民族管弦乐创作者,也产生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 王安潮
- 关键词:民族管弦乐队配器法
- 融会古今中外手法 探索中国风范戏剧——音乐剧《汤显祖》评析被引量:3
- 2017年
- 2016年11月19日,由上海音乐学院创演、制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汤显祖》在美琪大戏院上演,这部纪念汤显祖逝世四百年的剧作从新闻推介到江西的试演,再到沪上的正式上演,始终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汤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卓越影响力,还与已有的系列汤显祖题材作品(如舞剧、话剧和戏曲)的成功演绎所产生的期待有关,再加上沪上良好的音乐剧文化氛围,使该剧票房火爆,热议的频发,
- 王安潮
- 关键词:戏曲家中国古典戏曲原创音乐音乐主题明清戏曲
- 民族歌剧戏剧性的历史演变被引量:2
- 2020年
- 民族歌剧戏剧性的早期探索1.黎锦晖及聂耳的初期戏剧性黎锦晖创作的《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等12部儿童歌舞剧、聂耳的《扬子江暴风雨》(1932)是民族歌剧萌芽期的探索。儿童歌舞剧以适合儿童欣赏趣味为基础,巧妙地融入了中国民族民间的故事素材,以戏剧性而表现儿童需求的故事内容和审美旨趣。因其能与中国故事及其寓意结合得巧妙,所以,也达到了较好的戏剧性艺术效果。
- 王安潮
- 关键词:儿童歌舞剧民族歌剧审美旨趣
- 汉魏大曲考被引量:3
- 2007年
- 汉魏大曲中的相和大曲和清商大曲,在结构上相似,都为三部性结构,但其结构术语有着不同的涵义,涵盖的范畴也大小不一;在所用调式上,两者都以"平、清、瑟"三调为主,但具体调式有异,宫调主音也与相和诸调有别;在选用的歌词素材方面,清商大曲多以爱情等人民生活相关的内容为主,相和大曲多数把现成的诗篇,配在现成的乐曲上;从曲目的历史记载来看,相和大曲只有十五六首曲名及部分歌辞记于史书,而清商大曲则有60余首留下来。
- 王安潮
- 关键词:相和大曲
- 莺啭乐响春意来 软舞美韵古今载——《春莺啭》的历史与形态考论被引量:2
- 2013年
- 唐代俗乐大曲《春莺啭》是在唐宫廷中由唐高宗等统治者共同创作而成,这其中,乐工白明达起了很大作用。本文通过其创作、历史沿革、音乐特点、传承发展及当时文人们对它的评价的考索,为深入认识这一唐代注重声音本体美感及情趣发展而成的俗乐舞进行了全面研究。
- 王安潮
- 关键词:唐大曲
- 辨析历史成就 谋求新界发展——《秦筝》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针对《秦筝》既往成就,对其进行了历史评析,认为它在初创、发展、复兴、定型等四个时期中,以秦派筝乐艺术的理论阐释为中心,逐步走向办刊更为灵活的内容选择与特色构建。藉此而认为,刊物应在进一步发展中固本、求变,争取成为成熟、完善发展的正式期刊。
- 王安潮
- 关键词:长安乐派
- 古琴趋现代 丝竹更相和——由学院派古琴现代探索引发的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一、古琴现代发展的时势选择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代表的古琴,以其清、和、淡、远的音乐美吸引着历代文人士大夫一直将其奉为修身养性的雅器,它在现代文化日益多元的当下也面临新的审美拓展。虽然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古琴受关注度增加,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等地不断涌现的"雅集"或研讨即可见一斑;但它过于成熟的文化品格和高洁脱俗的内在蕴涵还是让人敬而远之,古琴音乐仍属于少数人的风花雪月。
- 王安潮
- 关键词:古琴音乐学院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文人士大夫
- 曾侯乙编磬铭文校释及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曾侯乙编磬上的铭文给我们展示了中国先秦时期的乐律学成就,但器上太多的残缺仍给理解带来许多困难。由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校释和研究,使理解更为顺畅、深刻,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对曾侯乙编磬铭文进行了全面的校释,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 王安潮
- 关键词:铭文校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