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向平

作品数:32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5篇信仰
  • 8篇社会
  • 8篇佛教
  • 7篇信仰方式
  • 7篇宗教
  • 6篇神圣
  • 5篇中国宗教
  • 4篇社会学
  • 3篇心态
  • 3篇伦理
  • 2篇秩序
  • 2篇中国人
  • 2篇人间
  • 2篇人间佛教
  • 2篇身体观
  • 2篇权力
  • 2篇宗教社会
  • 2篇宗教社会学
  • 2篇文化
  • 2篇面向社会

机构

  • 30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0篇李向平
  • 7篇李向平
  • 1篇杨杨
  • 1篇赵翠翠

传媒

  • 3篇宗教社会学
  • 1篇中国宗教
  • 1篇世界宗教文化
  • 1篇法音
  • 1篇东南学术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历史研究
  • 1篇社会科学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学术月刊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五台山研究
  • 1篇普陀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上海翻译(中...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广州公共管理...
  • 1篇当代佛教与文...
  • 1篇第二届“宗教...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1990
  • 1篇198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部事务·精神鸦片·社会资本——60年中国宗教的变迁历程
宗教乃人类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的重要构成。它的发展与变迁,深受政治、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政治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重要因素。1978年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从此,当代中国...
李向平
文献传递
信仰是一种权力关系的建构——以中国社会的“信仰关系”为中心被引量:4
2013年
从杨庆堃的"制度宗教""扩散宗教",到弗里德曼的"中国宗教体系"等研究论著,皆说明宗教研究在中国,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至于宗教"信仰"在中国,其问题可能更有争议。本文认为中国信仰是一种象征权力或符号权力的建构,是一种以神人之伦基础的权力关系的建构。信仰对于中国人而言,它常常是指以神人—人际交往关系为基础,涉及天下、国家、道德、民间社会的重要概念。中国宗教及其信仰具有一种独特的整体性,但其"信仰—关系"乃以神人交往、人伦要求为基础,伴随着家族、伦理、国家及其权力关系而逐步建构起来。因此,中国宗教中的神人交往及其信仰,常常呈现出一种个人信仰与家族、伦理、国家、权力之间重叠与互动的整体关系,进而使信仰关系与各种社会权力纠结为一体。
李向平
关键词:信仰关系
信仰认同与宗教交往:关于佛耶交往关系的社会学问题
<正>宗教是一个想象中的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制度形式、组织结构的价值共同体。它们的组合及其社会认同方式,迄今为止给予人类文明生活以极大的影响。它们同时也成为宗教交往、宗教与社会交往、宗教信仰与社会认同的重要方式。就此而言,宗...
李向平
文献传递
面向社会的认同与共识——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的信仰方式
<正>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
李向平
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功能主义偏向被引量:2
2016年
社会人类学的相关理论之中,涂尔干、马林诺夫斯基与拉德克里夫-布朗等早期理论家皆已发展有功能主义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若干主要原则,如社会主要通过生物学模型或"有机体"类比来描述;所有组成部分共同起作用以维持整体的平衡;宗教被理解为将社会结合在一起的黏合。
李向平
关键词:宗教功能中国传统社会功能主义宗教社会学帕森斯
“神圣”宗教社会学研究刍议被引量:1
2020年
“神圣”问题是宗教社会学的核心问题,它是人类文明原始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任何一个宗教信仰体系的源头。如何定义神圣、建构神圣关系、形成以神圣信仰为基本内核的宗教信仰特征,就大致构成了中外宗教、宗教学与宗教社会学的普遍性与共同性问题。通过对神圣问题等经典概念的梳理与讨论,我们不难发现,神圣关系、对神圣对象的选择与信仰,它们作为宗教的核心,最初只是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形式,然后体现为超自然神圣崇拜与超社会神圣崇拜两种类型,以至于人们对神圣关系的信仰或宗教形式的体现,大多离不开这两种神圣关系的建构及其社会关系的表达。人们崇拜的“神祇”与“神圣”对象是一个被建构的不同概念,无论是超自然的神圣,还是超社会的神圣,无不真实、深刻地反映了个体与神灵、社会与个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由此构成了神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李向平
关键词:宗教信仰
生态共业与社会环保人间佛教信仰方式的新建构
2014年
所谓生态问题,在佛教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共业的问题。人间社会共同的造业方式,由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直接影响,已经从以往相对分散的方式,转变为相对集中的方式,其所感召的果报也呈现出共同受业的趋势。
李向平
关键词:现代工业社会人间佛教生态问题信仰方式环保
周代的王权与神权研究
李向平
关键词:政教关系
楷模伦理与完美心态:以儒释道共有之伦理特质为例
2022年
儒释道三教的伦理特质可谓以“心教”为核心,把圣人效仿天,其“心与天交”的模式延伸到现实世界中庶民大众对于三教圣人道德的模仿,视之为世间最完美的楷模伦理。从“天生德于予”的孔子,到“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君子以为文,百姓以为神”的神圣差异,被《白虎通》总结和定义为“上行下效曰教”,因此促成儒释道三教借助于圣人行而众生效仿的模式强化了“心教”所固有的价值秩序,实现了圣人楷模和现实底线伦理间的总体整合功能。依此,圣人之心及其道德模仿便能很轻松地抹去“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建构、呈现为天地人浑然一体和所有人成圣、成道、成佛的完美心态。
李向平
关键词:道德能力
以圣化神:德位信仰的秩序与心态--王权敕封祠神中的双重神圣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公私关系是传统中国配置权力与神圣关系的载体,它能把超社会圣明崇拜与自然神灵崇拜直接呈现为不同属性的王圣—私神格局,最终形成以公控私进而以圣化神的总体圣神秩序。中国历史上王权敕封祠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王公圣教与民间祠神的双重神圣化。一方面是处于私领域、自然崇拜的祠神及其信奉者凭借官方认可而纳入"王公"圣教秩序中而获得正统资格,依附于整体圣神结构;另一方面是超社会崇拜的王权基于民间神祇资格的把控,在庶民社会中实现自身的显现与证成而建成祠神秩序。在此过程中,"以圣化神"和"德位信仰"的双重建构,形成王公教化掌控民私祠神的德位信仰、圣神等级,最终建构了"神圣依附"的心态秩序及其衍生机制。
李向平姚明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