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门丽娜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群落
  • 5篇沙棘
  • 5篇土壤
  • 5篇土壤动物
  • 5篇退耕
  • 5篇退耕还草
  • 5篇农田
  • 5篇群落特征
  • 5篇还草
  • 4篇沙棘林
  • 4篇人工沙棘林
  • 3篇群落结构
  • 3篇蜡螟
  • 3篇大蜡螟
  • 2篇大型土壤动物
  • 2篇叶蜂
  • 2篇幼虫
  • 2篇幼虫形态
  • 2篇沙棘木蠹蛾
  • 2篇生命表

机构

  • 16篇山西农业大学
  • 5篇内蒙古师范大...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天津自然博物...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海南出入境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22篇门丽娜
  • 16篇张志伟
  • 4篇张宇宏
  • 3篇刘新民
  • 3篇郝淑莲
  • 2篇王利军
  • 2篇张伟
  • 1篇刘贤谦
  • 1篇马瑞燕
  • 1篇韩有志
  • 1篇鲁艺芳
  • 1篇蔡波
  • 1篇严善春
  • 1篇王利军
  • 1篇明凡渤
  • 1篇张晋华
  • 1篇刘伟

传媒

  • 6篇山西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植物检疫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沙棘林螟蛾科群落结构及发生规律被引量:1
2020年
研究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生态站人工沙棘林螟蛾科的物种组成及发生规律,旨在为晋西北沙棘灌木林螟蛾科害虫的发生、防治和健康经营提供科学参考。2014年5—10月,每日夜间以灯诱法对林业生态站人工沙棘林内的螟蛾科昆虫进行监测,制作标本,物种鉴定后,统计物种组成和多度分布,计算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并分析群落相似性。结果表明,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生态站人工沙棘林内共有螟蛾科19个属的20个物种,其中,库氏歧角螟是优势种,7月物种的个体数达到最多,为259头,7、8月的螟蛾科物种数均为15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为8月最高,分别为2.3228和2.9451;均匀度指数5月最高,为0.9945;优势度指数7月最高,为0.7237;6、7月的群落相似性最高,为0.7500。该地区的螟蛾科害虫治理主要是防治库氏歧角螟,应该集中在7月进行。
冯丹丹薛琪琪祁靖宇王利军李浩门丽娜张志伟
关键词:螟蛾科人工沙棘林群落结构
应用DNA条形码结合形态特征鉴定口岸船舶截获蛾类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口岸船舶检疫截获昆虫之中,鳞翅目蛾类占较大比例。然而,截获的蛾类标本外部形态常磨损严重,加之涉及类群多,所需参考资料广泛、复杂,给口岸船舶检疫截获蛾类的鉴定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八所口岸船舶检疫截获的18头蛾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外生殖器特征鉴定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其中,10头蛾类标本通过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直接鉴定到种级水平,隶属于4科8属8种,经形态学特征检视复核,鉴定准确率为100%;其余8头标本依据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序列比对先鉴定到属,再进行外生殖器特征检视,鉴定为4科7属7种。本次鉴定出的15种蛾类之中,12种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3种为海南口岸首次截获。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批量初筛与形态特征鉴定复核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既能够解决传统形态鉴定对标本保存要求高、鉴定难度大的问题,有效提高检出率;同时又减少了检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为检验检疫部门截获蛾类的快速、准确鉴定提供重要参考。
胡晓雯门丽娜吕海英蔡波Deng Angie张志伟孟瑞
关键词:蛾类船舶检疫DNA条形码
顺-3-己烯醇乙酸酯对大蜡螟的驱避作用
2024年
利用植物挥发物监测和调控害虫行为已逐渐成为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途径。顺-3-己烯醇乙酸酯广泛存在于瓜果及绿色植物的叶片中,具有环境友好、无残留的优点。大蜡螟是养蜂产业中常见的害虫,严重影响蜂产业和蜜蜂资源保护。为生产中应用顺-3-己烯醇乙酸酯调控大蜡螟的行为控制其对蜂群的危害提供依据,为开发新型昆虫行为调控剂以及大蜡螟的绿色防控提供支持,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大蜡螟不同虫态的个体对不同浓度、同一浓度不同剂量顺-3-己烯醇乙酸酯的行为趋性。结果表明,大蜡螟幼虫对顺-3-己烯醇乙酸酯表现出显著的负趋性,浓度为0.5 mol/L时,大蜡螟幼虫总选择率为79.33%,并表现为极显著的负趋性;雄成虫对顺-3-己烯醇乙酸酯的选择率为8.33%,具有显著的负趋性;不同剂量的顺-3-己烯醇乙酸酯对大蜡螟成虫的选择行为影响不显著,但对幼虫均具有明显的驱避效果。
连雅琴付童李一然刘巧周令霞门丽娜张志伟
关键词:大蜡螟驱避
内蒙古武川县农田退耕还草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2006年5—9月,以50 mL土壤环刀采集土样,以干、湿漏斗法分离湿生和干生中小型土壤动物,分析了内蒙古武川县农田退耕后不同还草管理措施对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为退耕还草措施的评价提供依据。试验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9845只,隶属于6门8纲8类。优势类群为线虫和线蚓,占总捕获量的比例分别为81.37%和15.68%。与农田比较,不同退耕还草管理方式均导致线虫个体数显著提高(P<0.05),并以退耕后种植菊芋+蒿属植物提高最为突出,线蚓、螨类和弹尾类个体数提高不显著;退耕后,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垂直分布形式无显著变化,但种植紫花苜蓿导致螨类垂直分布的表聚性升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地区所采取的几种农田退耕还草管理措施均对线虫数量的恢复有益;在退耕还草地的管理中,应该注意地表凋落物的保存和积累,以促进螨类和弹尾类数量的恢复。
明凡渤门丽娜刘新民
关键词:退耕还草群落特征
农田退耕还草管理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研究
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作技术简单粗放,大风季节与农田裸露时间同步,导致发生强烈的土壤风蚀,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结果形成了大面积沙漠化农田。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止土地沙漠化进一步...
门丽娜
关键词:退耕还草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人工沙棘林沙棘木蠹蛾灾害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沙棘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先锋树种,是区域经济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物资源,但人工沙棘林易遭受蛀干、蛀根害虫--沙棘木蠹蛾(Eogystia hippophaecolus)的危害。为了提供沙棘木蠹蛾防控的量化测报和预警结果,指导钻蛀性害虫防控,结合指标预警法和对象属性解析法,计算了沙棘木蠹蛾灾变过程中警源、警兆和警情等不同要素的综合预警指标值,构建了沙棘木蠹蛾的灾害预警指标体系。进一步以山西晋中市人工沙棘林为样区,利用本体系预测沙棘木蠹蛾灾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调查区警源、警兆和警情值分别为22.9、23.2和20.7,综合警度值为66.8,处于中警等级。该体系不但预估了害虫危害程度,还作出精准定位、发布预警信号,为进一步量化防控措施提供资料,减少虫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为农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构建提供有效支撑和参考。
门丽娜王利军王利军张宇宏韩有志张志伟
关键词:人工沙棘林沙棘木蠹蛾预警指标
内蒙古武川县农田退耕还草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3
2009年
用手拣法采集大型土壤动物,应用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分析了内蒙古武川县农田退耕还草管理下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49类1479只,隶属于3纲、7目、41科;农田退耕后大型土壤动物的类群数、个体数和生物量均有增加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和密度-类群指数(DG)显示,农田退耕还草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明显增加,但由于退耕时间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并不比农田高;不同动物类群对退耕还草的响应不同.退耕后采用紫花苜蓿或紫花苜蓿+蒿属植物的人工种植管理方式较为合适.
刘新民门丽娜
关键词:退耕还草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柳厚壁叶蜂幼虫、虫瘿形态及成瘿抑制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通过研究柳厚壁叶蜂幼虫及虫瘿形态变化规律,确定其最佳防治时期,探索安全有效的成瘿抑制方法,从而为其防控提供指导,应用经典形态学研究方法,测定幼虫与虫瘿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采取物理与化学2种策略抑制虫瘿生成。结果表明,柳厚壁叶蜂在山西中北部地区一年发生1代;虫瘿的生长及形态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生长期(4月20日至5月17日)及稳定期(5月17日至10月30日);而幼虫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蚁形"阶段(4月20日至5月9日),稳定阶段(5月9日至9月29日),"茧前"阶段(9月29日至10月30日);化学方法对虫瘿形成的抑制率可达80.85%,但与物理方法没有显著差异。根据幼虫与虫瘿形态研究结果,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在成虫羽化后产卵前(晋中地区在4月上中旬);物理和化学2种方法对柳厚壁叶蜂虫瘿的形成都有显著抑制效果。
薛莹刘丽闫晓璐郝淑莲门丽娜张志伟
关键词:柳厚壁叶蜂垂柳幼虫形态
人工沙棘林灯下蛾类群落结构及时间生态位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给人工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的害虫防治和健康管理提供重要资料,选择山西农业大学林业站12年生人工沙棘林进行灯下蛾类群落连续调查,分析了人工沙棘林灯下蛾类的群落结构及时间格局。2013—2014年共采集灯下蛾类标本2 948头,隶属22科100种,卷蛾科、螟蛾科、夜蛾科、菜蛾科、尺蛾科为优势科,螟蛾科的物种数最多,为20种,卷蛾科的个体数最多,为655头。灯下蛾类无论是在科数、物种数还是在个体数上由高到低依次为8月份、7月份、6月份、5月份、9月份、10月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没有明显差异,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各月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7月份和8月份蛾类群落相似性最大,与10月份的群落相似性最小。人工沙棘林灯下蛾类优势科的时间生态位分析显示:卷蛾科、螟蛾科、夜蛾科、尺蛾科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均较大(>0.70),菜蛾科的时间生态位宽度较小(<0.50);卷蛾科、螟蛾科、夜蛾科、尺蛾科两两之间的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均高于0.90,它们分别与菜蛾科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小于0.85,说明菜蛾科物种的发生时间短于其他4科,较其他4科易于集中防治。
门丽娜张志伟王利军郝淑莲韩有志
关键词:人工沙棘林群落结构时间生态位
农田退耕还草管理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变化研究——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
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耕作技术简单粗放,大风季节与农田裸露时间同步,导致发生强烈的土壤风蚀,成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主要过程之一,结果形成了大面积沙漠化农田。 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止土地...
门丽娜
关键词:退耕还草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