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佳丽

作品数:17 被引量:219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水务局更多>>
发文基金:“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1篇退耕
  • 10篇退耕还林
  • 8篇群落
  • 7篇植物
  • 7篇植物群落
  • 6篇植物群
  • 4篇水土
  • 4篇水土保持
  • 4篇退耕地
  • 4篇退耕还林还草
  • 4篇主要植物
  • 4篇主要植物群落
  • 4篇还草
  • 4篇耕地
  • 3篇示范园
  • 3篇水土保持科技
  • 3篇物种
  • 3篇科技示范园
  • 2篇植被
  • 2篇植被组成

机构

  • 14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深圳市水务局
  • 2篇青海省农林科...

作者

  • 17篇郑佳丽
  • 8篇胡建忠
  • 3篇贺康宁
  • 3篇张春霞
  • 2篇刘硕
  • 2篇秦景
  • 2篇王占林
  • 2篇高国雄
  • 2篇李文忠
  • 1篇陈霞
  • 1篇沈晶玉
  • 1篇李雪萍
  • 1篇韩磊
  • 1篇庞有祝
  • 1篇吕粉桃
  • 1篇周心澄
  • 1篇张伟华
  • 1篇郑国强
  • 1篇史常青

传媒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水利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国际沙棘研究...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生物多样性
本文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在分析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基础上,应用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来综合分析物种丰富...
贺康宁秦景刘硕郑佳丽
关键词: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退耕还林
文献传递
深圳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被引量:20
2013年
为促进当前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良性发展,推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通过回顾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过程,介绍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理念与实践。深圳水土保持园区包括水土文化区、水土保持科普试验区2大部分,将文化性、景观性与水土保持各种技术展示相结合,建设以城市水土保持特色为主的专业示范园。突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广大市民的水土保持宣传、对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营造寓教于乐的户外课堂,同时分析园区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对今后水土保持示范园建设提出设想:准确定位,以科普宣传功能为主;规划设计创新,多专业领域参与,多方面、多层次宣传水土保持理论与实践内容;建立良好的园区运行管理机制,保障长期有效运营。
王永喜叶枫夏兵马义虎陈霞郑佳丽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科普教育运营管理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全面了解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青海省大通县选取退耕年限分别为5 a以内、5~10 a、10~20 a、20 a以上的青海云杉群落及其对比的青海云杉天然次生林及耕地群落,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分层取土样,对各群落表层和中下层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团粒、大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耕地,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土壤孔隙状况和结构性能越来越接近于天然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CEC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农耕地,而且与农耕地相比,退耕地土壤碱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偏向于天然林地。
韩磊郑佳丽贺康宁郑国强王占林
关键词:退耕还林土壤理化性质
广东省深圳市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被引量:4
2011年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以水、土、木、金等元素为全园开篇,浓缩与汇总了近年来深圳城市水土保持治理经验和科研成果,是集科普教育、科技示范、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为一体的示范平台和市民喜闻乐见的生动课堂,对帮助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了解水土生态和人居环境,对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佳丽
关键词:城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生态文明建设助推可持续利用
黄河上游退耕地植被组成、结构及水保功能评价被引量:21
2005年
面对黄河上游地区生态失衡的严重现实,作为植被恢复重建重要手段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其水保功能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十分迫切的实践需要。退耕地人工植被的建立,是一种仿拟自然植被的过程,植物种数越多,垂直层次性越复杂,植被的水保功能也越高。在黄河上游脑山区,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的阶段,往往为植物群落演替的中间阶段,此时植物层次较多,一般可达3~5层,种类繁杂,生物基因保存多;同时,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对降水的截留作用明显,水保功能突出,以青海云杉为主的针阔混交类型,就是其典型代表之一。退耕地植被随着林分年龄增加,其水保功能逐步提高。一些退耕20多年的人工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高,垂直层次结构复杂,水保功能甚至超过一些天然植被类型,直逼水保功能表现最好的50多年生天然青海云杉针阔混交林。在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通过仿拟自然植被结构,建造复层、混交的植被类型,来实现稳定的退耕地人工植被水保功能的整体思路,是切实可行的。
胡建忠郑佳丽张春霞
关键词:退耕地植被组成功能评价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黄河上游地区植物群落演替
深圳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2010年
郑佳丽
关键词:水土保持工作科技示范园少年儿童宣传教育
北川河流域退耕还林还草地主要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对大通县北川河流域内不同植物群落全面考察的基础上,根据立地条件、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选取代表性地段,设置了24个标准地,应用丰富度指数、Gleason指数、Simpon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来综合分析物种丰富度、生态优势度、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林>退耕地>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林。
郑佳丽高国雄王荣秀孙永红张伟周心澄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退耕还林还草植物群落
祁连山南麓退耕地主要植物群落植冠层的截留性能被引量:29
2004年
退耕地人工群落植冠层的截留能力,是群落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不仅可以掌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作用的机理,还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促进工程建设步伐。通过"简易吸水法",可以快速掌握退耕地植冠层的最大截留潜力。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较早、平均年龄约10a以上的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等几种人工群落,它们的林冠截留量较高,平均达1 93mm,为当地3种截留量最高、林龄50a之上天然群落的61%。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中国沙棘等退耕地人工群落的截留量,基本上显示出与林龄之间呈线性或Cubic、Quadratic正相关关系。在植物群落分层截留、消化吸收降雨的这一空间垂直序列中,植冠层截留量虽然较低,平均仅1 29mm(0 25~2 38mm),但植冠层的主要作用还在于减轻、缓冲雨水直接打击地面,改变降水的侵蚀性危害,而这些作用要远远高于截留量自身的区区数量。
胡建忠李文忠郑佳丽张春霞李雪萍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人工植物群落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被引量:6
2010年
2008年3-8月,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区不同样地类型下不同植物群落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了主要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生活型中,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这与群落中各层次的物种组成情况相同。②不同群落间物种多样性也有较大的差异,混交林相对纯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③对不同起源地的群落多样性,天然次生林>退耕地人工林>农耕地,且退耕多年地段的群落物种多样性接近于天然次生林。④在不同的退耕时间序列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逐渐趋于稳定,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呈"小—大—小"的变化过程,而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大—小—大"的变化过程。退耕还林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的林草布局,促进群落的稳定和更新。
秦景贺康宁刘硕郑佳丽王占林
关键词:森林生态学物种组成植物群落退耕还林
大通县土地利用结构规划与退耕还林还草发展方略被引量:3
2005年
青海省大通县土地类型多种多样,受高寒干旱影响的土地居多,各类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正常运转。运用MicrosoftOfficeXP规划求解方法,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满足各种需求的前提下,使农、林、草面积比例由基准年(2001年)的2.3∶2.6∶5.1调整为规划年(2010年)的2∶3∶5,林地指数达到了26.19%。作为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科技试验县,大通县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充分利用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突出重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并举,长期、短期效益结合,国家与群众利益兼顾,项目区内外统筹安排,才能真正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目标。
胡建忠庞有祝郑佳丽
关键词:土地利用适宜性退耕还林还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