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维真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他克莫司治疗的肝移植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及意义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他克莫司免疫治疗的肝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 年5 月至2014 年12 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肝移植治疗的63 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45±1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采用他克莫司+ 吗替麦考酚酯+ 肾上腺皮质激素三联用药方案.于术前、术后当天、术后1~5 d 测定患者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Plt.检测数据的比较采用t 检验.结果 患者术前平均Plt 为(104±37)×10^9/L,术后1~5 d 分别为(73±21)×10^9/L、(60±19)×10^9/L、(64±20)×10^9/L、(50±17)×10^9/L、(52±17)×10^9/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8,-4.462,-4.584,-2.048,-2.934;P〈0.05).其他凝血功能检测指标(PT、Fib、APTT、TT)较术前逐渐改善.结论 肝移植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恢复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持续性Plt 降低,应用他克莫司时应警惕血小板变化.
- 徐长志林维真李晓杰胡波
- 关键词:肝移植血小板他克莫司结合蛋白质类
-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子宫颈ISM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子宫颈ISMC的细胞学、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表达特点。以“浸润性复层产黏液性癌”“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子宫颈肿瘤”及“病理诊断”为检索词(包括中英文),对2020年3月前发表在PubMed、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收集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该例女性患者50岁,因阴道排液、出血就诊,盆腔MRI示子宫颈局部肿物考虑子宫颈癌,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提示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18型阳性。病理活组织检查肿瘤呈乳头状增生并局部呈实性巢片状浸润性生长,细胞有异型性,核分裂像易见,胞浆透亮,可见黏液空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角蛋白7(CK7)及P16弥漫强阳性,CK5/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MP3)部分阳性,P40、P63阴性,Ki67约90%阳性,黏液染色(阿尔新蓝染色)阳性,病理诊断为子宫颈ISMC。文献复习22例,多数病例中出现阴道流液、出血等症状,发病年龄29~66岁、中位年龄48岁,随访1.5~126个月,其中5例因疾病进展死亡,4例出现复发或转移。结论ISMC是组织学形态类似于复层产黏液上皮内病变的浸润性癌,子宫颈ISMC非常罕见,正确识别及诊断子宫颈ISMC对临床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李海凤林维真周璐张娜娜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 IHHE恶变为血管肉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婴儿型血管内皮瘤(IHHE)转变为血管肉瘤的可能性及肝移植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1例有IHHE病史且行肝移植术后发现肿瘤恶变为血管肉瘤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分析IHHE及血管肉瘤的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特征。以"肝移植""肝婴儿型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及"临床病理"为检索词(包括中英文),对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并分析检索到的IHHE恶变为血管肉瘤的资料。结果该例为4岁男性患儿,IHHE综合治疗后2年余,因腹胀、身目黄染就诊。MRI显示肿瘤复发,遂行"同种异体原位移植术"。病理活组织检查见肿瘤由2种结构构成,部分为典型血管肉瘤,部分区域则表现为婴儿型血管内皮瘤的形态特征,但组织结构更为复杂,且细胞异型性较普通的IHHE大,2种不同类型结构区域之间可见移行过渡。患儿病情重,于肝移植术后第17日死于肺部感染及心力衰竭。文献复习的3例IHHE转为血管肉瘤患儿经类固醇、IFN或化学治疗等治疗后,均因病情加重死亡。结论 IHHE可恶变为血管肉瘤,故应对患儿作长期随访,及时正确诊断,给予合理化治疗,肝移植手术的具体时机须由临床及病理医师共同商榷,是否应放宽移植的手术指征以期获得更好的预后值得讨论。
- 赵畅刘星菱张小芳林维真张娜娜唐录英周静
- 关键词:血管肉瘤临床病理
- 子宫内膜桑葚样化生14例临床病理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活检标本中桑葚样化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伴桑葚样化生的子宫内膜活检标本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β-catenin、p16、SATB2、CD10、p63、ER、PR、CK7、Ki-67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患者年龄21~54岁,其中1例子宫内膜样癌、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11例良性子宫内膜病变。镜下见桑葚样化生呈实性巢团状或漩涡状排列,边界清楚,细胞无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巢中央可见坏死。免疫表型:β-catenin、p16弥漫核质阳性,CD10弥漫浆膜阳性,ER散在或局灶阳性,71.4%的病例SATB2弥漫或局灶核阳性,CK7均阴性,PR、p63阴性或个别细胞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1%~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行孕激素治疗,4例患者活检术后未作特殊处理,预后均良好。结论子宫内膜桑葚样化生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预后良好,病理医师应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避免误诊及过度诊断。
- 关结霞林维真高锦添唐录英惠大阳
- 关键词: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