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健
-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舟状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59例腕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带血管蒂骨移植术的29例为对照组,行腕关节融合术的30例为观察组。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腕关节疼痛程度及腕关节功能,比较两组骨愈合时间和愈合率。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0%和83.33%。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3.11±0.54)个月,术后3个月X摄片检查均可见骨性愈合,愈合率为100.00%;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3.84±0.61)个月,术后3个月27例可见骨性愈合,愈合率为90.00%。观察组拆除石膏时间(5.17±0.73)w明显早于对照组(6.42±0.44)w(P<0.05)。结论腕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舟状骨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功能,有利于骨愈合。
- 曾建学陈伟健
- 关键词:腕关节舟状骨骨折带血管蒂骨移植
- 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取向支架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acellular cartilage extracellular matrix,ACECM)取向支架复合软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取市售猪关节软骨组织,分离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并传代。取第3代软骨细胞行PKH26荧光标记,MTT检测标记对细胞增殖无影响后,分别取标记及未标记的软骨细胞复合ACECM取向支架并体外培养后,大体观察支架形态,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中的黏附、生长和分布情况,扫描电镜观察支架中细胞形态,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情况。将PKH26标记的软骨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裸鼠背部皮下腔隙,术后观察裸鼠一般情况,4周后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无创伤性评估细胞-支架复合物生长情况,取材行大体观察以及番红O、甲苯胺蓝、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评价形成软骨组织的能力。结果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7 d,大体观察呈半透明并具有一定硬度;倒置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软骨细胞在支架上能良好黏附生长,并沿支架管道方向生长,分泌Ⅱ型胶原。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后,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观察示细胞均存活;术后4周,大体观察见复合物呈类软骨样组织,组织学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细胞周围软骨细胞外基质分泌,可见"陷窝"样结构形成。结论 ACECM取向支架有利于软骨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取向性分布类似于正常软骨结构,并在裸鼠皮下成功异位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 鹿亮刘彬尚希福张雨张雨陈伟健刘舒云黄靖香汪爱媛郭全义
- 关键词:软骨组织工程软骨细胞
- 肌腱转位术治疗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总结肌腱转位术治疗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5年3月采用肌腱转位术治疗的12例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2~45岁,平均28岁。交通事故伤致肱骨干骨折并桡神经离断6例,肱骨内固定物取出时医源性损伤3例,机器绞伤致软组织神经缺损3例。一期手术均未行神经修复,术后12~18个月、平均14个月出现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症状。其中桡神经主干损伤8例,桡神经深支损伤4例。术前患者均出现垂腕畸形,腕关节背伸肌力0级,屈曲肌力5级。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背伸活动可、肌力3级,屈曲肌力4级。根据费起礼等和陈德松等疗效评定法,获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肌腱转位术治疗桡神经损伤晚期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满意。
- 刘彬鹿亮尚希福陈伟健
- 关键词:桡神经损伤
- 跗骨窦入路与传统L形入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分析比较跗骨窦入路和传统L形入路手术治疗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64例患者根据采用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跗骨窦入路的跗骨窦组和传统扩张式L形入路的传统入路组两组各32例,比较两组术前等待时间、手术前后行走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脚踝学会(AOFAS)评分、B?hler角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跗骨窦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入路组(P=0.04)。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跗骨窦组(6.3%)明显低于传统入路组的31.2%(P=0.01)。两组术后6个月时VAS评分、AOFA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两种手术入路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不同时间点的B?hler角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移位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跗骨窦入路较之传统L形入路,降低了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术前等待时间,而临床和影像学结果与传统L形入路类似。
- 曾建学尚希福陈伟健
- 关键词:关节内跟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