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丽雅

作品数:22 被引量:76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遗址
  • 6篇遗存
  • 6篇农业
  • 5篇植物遗存
  • 4篇出土
  • 3篇新石器
  • 3篇新石器时代
  • 3篇石器
  • 3篇石器时代
  • 3篇农业经济
  • 3篇农作
  • 3篇农作物
  • 3篇作物
  • 2篇植物
  • 2篇石家河文化
  • 2篇史前
  • 2篇农业特点
  • 2篇屈家岭文化
  • 2篇周代
  • 2篇先秦

机构

  • 22篇西北大学
  • 9篇湖北省文物考...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安航空职业...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教育部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陕西历史博物...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22篇唐丽雅
  • 6篇罗运兵
  • 6篇赵志军
  • 2篇韩国河
  • 2篇温睿
  • 1篇秦岭
  • 1篇杨玉璋
  • 1篇刘妍
  • 1篇傅稻镰
  • 1篇朱津
  • 1篇袁靖
  • 1篇李婷
  • 1篇李婷
  • 1篇陶洋
  • 1篇张坤
  • 1篇张坤
  • 1篇赵海洲
  • 1篇余西云
  • 1篇翟霖林
  • 1篇笪浩波

传媒

  • 8篇南方文物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江汉考古
  • 2篇农业考古
  • 2篇西部考古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华夏考古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北房县计家湾遗址出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房县计家湾遗址是鄂西北地区重要的遗址,浮选结果显示,计家湾先民实行的是典型的稻旱混作农业经济。随着屈家岭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水稻(Oryza sativa)一度成为次于粟(Sataria italica),但优于黍(Panicum miliaceum)的农作物;西周时期可能受到北方考古学文化的强烈影响,粟、黍是绝对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结构中的弱势部分。这体现了计家湾遗址所在的鄂西北地区是黄河流域考古学文化南下、长江中游考古学文化北渐的交汇之地,农业生产结构受到考古学文化的强烈影响。
田洁唐丽雅史德勇罗运兵罗运兵
湖北鄂州城子山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湖北鄂州城子山遗址地处鄂东长江以南地区,其文化堆积的年代大致可分为石家河文化早期、西周中期和西周晚期。2012年7月至9月,在发掘遗址的同时进行了土样的采集和漂洗,发现了一批石家河文化早期和西周中期的古代植物遗存。此次浮选共计采集样品67份,共发现了4733粒炭化植物遗存,包括3771粒稻米(Oryza sativa)、200粒粟(Setaria italica)、10粒非农作物种子(weeds)和17粒失去了鉴定特征的残碎种子,此外还有735粒炭化稻谷基盘(rice spikelet base)。浮选结果显示,城子山遗址在石家河文化早期和西周中期应该都以稻作农业为主,至迟到了西周中期开始对粟进行利用。
唐丽雅罗运兵赵志军
关键词:西周中期
龙山—二里头时期环嵩山地区农业演变被引量:9
2019年
龙山-二里头时期是剧烈的社会变革期,环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在二里头时期显示出了强烈的优越性。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补充了新砦、东赵、花地嘴等遗址最新研究内容,对环嵩山地区龙山-二里头时期农作物遗存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阐明农业经济结构与二里头文化崛起之间的关系。
唐丽雅唐丽雅顾万发吴倩
关键词:农业经济
湖北石首走马岭遗址史前植物遗存鉴定与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石首走马岭遗址的发掘为史前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地区植物利用研究提供了契机。通过浮选,该遗址发现了水稻、粟以及其他野生植物的炭化遗骸,农作物AMS14C的测年数据为长江中游新石器晚期至末期的考古学文化年代提供了新的数据。史前植物遗存研究显示,两湖平原地区主要为稻作农业,但是在平原边缘地区发现粟类遗存的环状分布带。两湖平原地区的史前粟类作物很可能来源于鄂西北豫西南地区,并通过秦巴山道、汉水谷地和随枣走廊传入两湖平原。
唐丽雅刘嘉祺单思伟余西云赵志军
关键词:史前
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初探: 以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H85出土植物遗存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植物考古学界多以研究古代农业经济及其发展演变为主,鲜有对其他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对一个灰坑内出土植物遗存的组合特点和量化特点分析,探讨了古代植物的医药功能。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美国际田野考古学校联合发掘的西安市高陵区杨官寨遗址H85是庙底沟文化中晚期灰坑,H85坑底的生土台结构和烧烤草拌泥处理壁面的现象显示其早期功能可能与居住有关。前人仅对H85 B12层以上出土植物遗存进行过研究,研究显示第⑧~B12层与居住生活关系密切。此次采集的浮选土样合并相同单位后共计21份,不仅包括第①~B12层样品,还包括最底层的第B14层样品(采样缺少B13层)。此次浮选发现了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草木樨属(Melilotus sp.)、胡枝子属(Lespedeza sp.)、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夏至草(Lagopsis supina)、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以及植物鳞茎(bulk)等20余个种属的植物遗存。H85最底层比较集中地发现了禾本科(Gramineae)杂草、猪毛菜、植物鳞茎、夏至草、秃疮花和泥胡菜等植物。其中,夏至草、秃疮花、泥湖菜的药用价值需要被重视,可能与调节妇女生理机能密切相关,禾本科杂草暗示了铺垫坑底行为的存在,据此推断H85不仅作为房子被使用过,并且其功能可能还具有一定特殊性,这是初次对史前人类的原始医疗情况进行探讨,从医药考古的角度看具有重要意义。量化统计分析还显示,粟、黍是重要的日常口粮,大豆应被利用,胡枝子属、草木樨属这样的小型豆科植物可能与牲畜饲料关系密切。综上,H85出土植物遗存不仅反映了遗迹功能,某种程度上还原了杨官寨先民在饮食、家畜饲养和原始医疗等方面的生活场景。
唐丽雅唐丽雅叶娃殷宇鹏刘晓媛赵志军赵志军
关键词:庙底沟文化
农作物传播研究:以陕西汉中龙岗寺遗址新石器时代炭化植物遗存为例被引量:13
2020年
粟的南传和水稻的北传是目前学术界极其关注的问题,南北过渡地带是研究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区域.陕南地区地处汉水上游,是典型的南北过渡地带,这一地区植物考古研究工作仍十分欠缺.此次以汉中龙岗寺遗址发掘和浮选为契机,对陕西秦岭以南地区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时代)的农业经济特点进行了研究.该遗址地处秦岭以南的中国南北过渡地带,属于北方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系统.龙岗寺遗址按照针对性采样法共采集土样222份,出土农作物遗存2462粒,非农作物遗存1419粒(枚),其中,农作物遗存主要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和水稻(Oryza sativa)这3种.根据陶器类型显示的相对年代选取T1309G7④层和T1308H171③层的水稻遗存进行了AMS 14C测年,校正后的年代区间(2σ)为4973~4826 cal.a B.P.,该结果与遗址相对年代判断基本一致.炭化植物的分析研究揭示了5000~4000 cal.a B.P.时期(仰韶-龙山时代)龙岗寺遗址的农业经济情况,表明龙岗寺遗址先民们的农业经济是以小米类作物为主的北方旱作农业经济,并对水稻有一定程度的利用.除此之外,龙岗寺遗址还发现了大豆(Glycine max)、紫苏(Perilla frutescens)、藜(Chenopodium album)等植物遗存,表明先民对这些植物也进行了利用或采集.对该遗址植物遗存进行鉴定与分析填补了秦岭以南汉水上游地区的植物考古研究空白,对研究南北过渡地带的农作物传播和文化交流具有较大意义;龙岗寺所在的汉水谷地不仅是水稻北传、小米南传的必经之地之一,而且是南北方考古学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通道.
唐丽雅唐丽雅马明志赵志军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从中间型经济到农业:西亚早期村庄中野生食物的利用、驯化和栽培
2022年
本文介绍了西亚地区向农业转变这一长期过程中的生计策略,并讨论和定义了何为中间型经济。它应该是以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果物栽培和作物农业(crop agriculture)为特征的一种混合型经济。本文涉及的植物考古材料主要来自新月沃地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的考古遗址,比较分析了同作物驯化(如非落粒性和种子尺寸增长)和作物多样性有关的数据,以及作物农业和野生资源利用的区域性特点。通过比较研究,表明西亚地区从狩猎采集向不同农业系统发展是存在内部区域性差异的。
傅稻镰卢卡斯·莉兰妮冈萨雷斯·卡雷特罗·劳拉史蒂文森·克里斯唐丽雅杨瑞琛(译)田洁(译)韩凯(译)傅文彬(译)王楚喻(译)高子衡(译)杜博文(译)秦岭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觅食驯化
湖北云梦县郑家湖墓地M274葬具木材研究
2024年
云梦郑家湖C区墓葬均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的秦文化中小型饱水墓葬。其中M274一棺一椁制且规模较小,从形制规模和随葬品来看,墓主人应当为一名下层吏士。本文作者从M274的棺、椁上分别取样9份,除去一份腐烂严重无法鉴定,其余8份鉴定结果均为紫葳科梓属(Catalpa sp.)。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应用梓木,且梓木是楚地乡土树种,就地取材作为棺椁很合理,但当时梓木葬具还不是高等贵族的专属。西汉及以后,梓木葬具与社会等级之间的关系得到强调。
唐丽雅祝静赵军罗运兵
关键词:葬具木材
新砦期农业经济研究--花地嘴遗址炭化植物遗存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新砦期是龙山向二里头时代转变的过渡时期。目前有关新砦期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如新密新砦和郑州东赵遗址的植物遗存研究成果业已公开发表。本文以介绍花地嘴遗址浮选结果为切入点,结合新砦和东赵遗址的研究成果,系统分析了中原腹地郑州地区新砦期的农业经济特点。这对观察过渡时期中原腹地农业经济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唐丽雅顾万发高博吴倩温睿
关键词:新砦期浮选
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的生业经济被引量:7
2019年
本文梳理了长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生业经济发展的整体脉络,并对其形成动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自彭头山文化至屈家岭文化,长江中游的两湖地区就产生并逐步发展起繁荣的稻作农业经济,逐渐形成稳定的稻作农业文化传统;生业模式由采集和渔猎为主,向稻作种植和家畜饲养为主逐步过渡。汉水中游作为长江中游与中原文化交汇的过渡地带,起到了农业交流的桥梁作用,稻作与旱作由此分别向北和向南持续传播。由于自然环境的制约以及文化影响的不同,长江中游的各个地理单元,其生业经济结构又表现出区域性和阶段性的差异,这其中文化因素应是主要动因。
罗运兵袁靖姚凌唐丽雅
关键词:稻作农业家畜饲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