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涵冰

作品数: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新市民
  • 1篇政党
  • 1篇政党制度
  • 1篇政协
  • 1篇政协民主
  • 1篇政协民主监督
  • 1篇人民
  • 1篇人民政协
  • 1篇人民政协民主...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民主
  • 1篇世界政治
  • 1篇市民
  • 1篇市民化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市民
  • 1篇农民市民化
  • 1篇主权
  • 1篇主义
  • 1篇协商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谢涵冰
  • 3篇郭忠华

传媒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国际政治研究
  • 1篇岭南学刊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试析国家分离发生的路径和动力被引量:1
2019年
分离促使国家和国际体系适时进行系统地自我更新。民族主权与族群冲突、国家建设与政权崩溃、民主化与政治失序、全球化与国际干预是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路径和表现。它们分别从社会原生要素间的政治关系、政治系统内外部权力的结构和关系、政治社会与垄断权力开放竞争和参与的关系、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性质与国家独立自主发展的关系,说明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动力来源,即"主权"要素改变、"政权"建设遇阻、"政治社会"关系不对称以及"超国家"外部介入。这四种动力统一存在于国家主权的"同质性""专断性""对称性"和"正义性"四种属性内。它们是主权国家在全球持续裂变和扩散的原因,也是当下国家发生分离的路径和动力从单一走向复合的提示。
谢涵冰
关键词:世界政治主权
民族国家建构的方式与轨迹——基于联合国会员国的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民族国家是当今时代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国家形式。民族国家的形成存在不同的建构方式,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则具有特定的时空路径。然而,现有有关民族国家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战争、暴力、国家结构等单一因素和机制上,主要从国家内部来解释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因此无法从总体上理解民族国家的扩展轨迹和建构方式。以2016年"战争相关研究"(COW)所发布的数据作为分析素材,通过对联合国193个会员国的分析表明,民族国家建构总体上呈现以下时空轨迹:以近代早期的欧洲作为起点,在19世纪早期率先扩展到南美洲,然后扩展到北美洲,再于20世纪广泛扩展到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民族国家建构的方式总体上可概括为四种:独立建国、去殖民化、国家解体和国际协助。其中,"去殖民化"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式。
郭忠华谢涵冰
关键词:民族国家联合国
可控的约束: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空间及其展望被引量:4
2017年
民主监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自建国以来经历了"互相监督—民主监督—政治监督"的变迁过程。回溯历史、梳理政策以及解读相关文件表明,中国共产党以党建国的历史事实,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府、社会三者的关系结构,以及人民政协自身的性质和功能,构成了政协民主监督职能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了这一职能的三个构成要素,即政治、结构和组织。同时,这些因素还塑造了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合作性、非权力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发展方向和实践空间,即关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共政策制定。
郭忠华谢涵冰
关键词:政协政党制度协商社会主义民主
农民如何变成新市民?——基于农民市民化研究的文献评估被引量:7
2017年
农民市民化是我国现代社会转型和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流动人口的迅猛增多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农民市民化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问题。当前,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四种视角展开:制度/结构视角、身份/角色视角、认同/融入视角和权利/资本视角。以四种相关理论作为基础:二元结构理论、社会网络理论、推拉理论和公民身份理论。这些研究视角和理论资源反映了市民化进程所围绕的四种基本要素,即制度、身份、情感和收益,以及市民化进程赖以展开的逻辑:一是在制度上实现农民角色集向市民角色集的转型,最终达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身份趋同;二是以外部"赋权"与自身"增能"来提高农民的城市适应能力,最终成为合格的城市市民。
郭忠华谢涵冰
关键词:农民市民市民化户籍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