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达 作品数:7 被引量:34 H指数:4 供职机构: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机械工程 金属学及工艺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更多>>
气压砂轮双层结构弹性力学分析及加工特性 被引量:1 2018年 为了提升激光强化后高硬度模具自由曲面的光整效果,提出基于软固结磨粒和双层结构弹性体的气压砂轮加工方法。对气压砂轮双层结构弹性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在圆形均布载荷环境下,分别引入磨粒层弹性模量与橡胶层弹性模量的比值m及橡胶层厚度与载荷半径的比值n,建立了双层结构弹性体加工应力计算模型以及接触形变公式。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气压砂轮双层结构弹性力学模型,给出了气压砂轮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形变特征。在试验分析中,通过短纤维增补的方法增强内橡胶层,通过耐水黏结剂控制外磨粒层,微观分析证实了双层结构弹性力学的分析假设。搭建气压砂轮加工试验平台,验证了气压砂轮可在短时间内提升高硬度激光强化模具表面质量的加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面向凹面工件时,较低n值的气压砂轮有助于提升表面质量;面向凸面工件时,在获得相同表面质量的情况下,较高n值的气压砂轮有助于提升加工效率。 曾晰 潘烨 张利 计时鸣 陈国达 杭伟关键词:力学特性 自由曲面 面向等残余面形误差的分层修形模具气囊抛光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6 2012年 气囊抛光方法可成功应用于模具自由曲面,实现自动化抛光。提出一种面向等残余面形误差的分层修形模具气囊抛光轨迹规划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等残余面形误差工件的整个面形修正过程或非等残余面形误差状态下气囊抛光工艺中的某一阶段。针对光栅型抛光轨迹给出一种基于一次去除深度函数数值仿真的驻留点间距优选方法,并设计了对比性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X方向为进给方向的光栅型轨迹中,驻留点间距值选择去除模型中最大去除量1/2处对应Y值的两倍是合理的。 陈国达 计时鸣 金明生 张才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气囊抛光 确定性抛光综述 被引量:9 2010年 对确定性抛光中的磁流变抛光、磁射流抛光、离子束抛光、气囊抛光技术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各种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实现确定性抛光,指出确定性抛光的发展趋势。 计时鸣 杜学山 陈国达 金明生关键词:去除函数 气液固三相湍流环境中气泡破裂对SiC颗粒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为解决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加工中气泡破裂对Si C颗粒运动的可控性研究等问题,研究了气液固三相流中近壁面微纳米气泡破裂对周围流场和颗粒的影响,采用Fluent软件中多相流体体积模型与可实现k-ε湍流模型,建立了气液固三相颗粒流气泡破裂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气泡破裂对壁面和颗粒的作用规律。利用流场中气泡破裂产生的高速射流对周围颗粒的扰动作用,提高了颗粒切削工件表面动能。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初始直径越小或气泡与颗粒之间的距离越小,都使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局部射流对周围颗粒的影响越大;可为流体精密加工、空蚀、气泡可控性研究提供参考。 黄豆豆 计时鸣 陈国达 葛江勤 张利关键词:射流 模具气囊抛光工艺规划方法 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目前模具抛光工艺规划方法研究的不足,提出一种模具气囊抛光总体工艺规划方法。基于抛光实验,研究了不同磨粒粒度水平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及可达的最小粗糙度值,提出一种基于不同抛光阶段中磨粒粒度选取的模具气囊抛光工序规划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实现抛光工序的智能规划。最后基于此方法进行了抛光实验,抛光效果较好。 陈国达 金明生 计时鸣关键词:气囊抛光 耦合超声场的气液固三相磨粒流多物理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针对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研究中流场分布不均问题,对气液固三相磨粒流中的湍流分布、湍流峰值分布、能量分布、温度分布和加工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对气液固三相磨粒流的抛光方法和抛光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一种耦合超声场的气液固三相磨粒多物理场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超声场的交变声压增加了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流场的扰动,改变了流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超声频率和声压幅值会带来不同的流场分布,其中频率为20 k Hz、声压幅值为30 k Pa的超声场所得的流场分布最优。该研究成果对气液固三相磨粒流抛光方法的推广与实际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韩帅非 计时鸣 陈国达 潘烨关键词:多场耦合 超声场 数值模拟 变电站避雷针杆模态及谐响应分析 被引量:10 2017年 针对避雷针杆人工检测与维护的耗时耗力及其结构损伤难以探测的问题,开展变电站避雷针杆的动力学特性研究。通过Solidworks软件建立了变电站避雷针杆的实体模型,并基于ANSYS Workbench对避雷针杆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出了避雷针杆的前10阶固有频率及振型,为了解避雷针杆的动态性能及初步确定避雷针杆的薄弱部位起到了指导作用,并为谐响应分析提供了激振频率范围。通过谐响应分析,得出避雷针杆位移频率响应曲线,分析得到了避雷针杆最易产生共振的频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二阶模态对避雷针杆的动态性能影响最大,同时其第7节和第6节为应力最为集中的部位,法兰连接结构处为薄弱环节。该研究成果对提高避雷针杆的可靠性具有积极意义,并为后续提出基于动力学特性分析的避雷针杆探损方法奠定了基础。 陈洋 陈国达 计时鸣 杨华锋关键词:WORKBENCH 模态分析 谐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