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友梅

作品数:22 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教育
  • 7篇知识
  • 6篇认识论
  • 6篇思维
  • 6篇发生认识论
  • 5篇课程
  • 5篇教学
  • 4篇教育目标
  • 3篇信息技术
  • 3篇信息技术课
  • 3篇信息技术课程
  • 3篇知识观
  • 3篇主义
  • 3篇教育技术
  • 3篇教育目标分类
  • 3篇技术课
  • 3篇技术课程
  • 3篇教师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学

机构

  • 15篇南京师范大学
  • 8篇沈阳师范大学
  • 6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20篇冯友梅
  • 6篇颜士刚
  • 4篇李艺
  • 1篇沈书生
  • 1篇顾建军
  • 1篇白倩

传媒

  • 6篇电化教育研究
  • 3篇中国电化教育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师范大学...
  • 1篇中小学信息技...
  • 1篇课程.教材....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现代远程教育...
  • 1篇基础教育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知识结构与思维结构看思维评价——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知识观的演绎被引量:34
2020年
无法理清思维与知识的关系是思维评价工作一直没有取得有效突破的重要原因。实际上,皮亚杰已经为这层关系的解释提供了答案,但一直被人忽视。文章从皮亚杰知识观出发,也即从知识与思维的内在一致性观点出发,以比格斯SOLO分类理论为辅助,重新认识“思维水平”问题,最终从知识结构与思维过程两个方面讨论思维的可“观察”性及思维水平的可评价性。最终所得结论为,借知识结构的间接考察和对思维过程的直接观察是思维评价的两条可能路径。
张沿沿冯友梅顾建军李艺
关键词:发生认识论知识观知识结构思维结构
重识与重估:皮亚杰发生建构论及其视野中的学习理论被引量:36
2020年
在发生学立场上,皮亚杰的发生建构论知识观可以在渐次递进的两个层面来解释:从知识的发生与建构看,知识与思维相伴而生、共同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知识从属于思维,思维以知识为基础,两者其实是知识发生这一事物的状态与过程两个侧面;从知识结构的发生与建构看,知识的发生实际上是因思维发生导致的知识结构的发生,知识结构从属于思维结构,思维的水平决定了知识结构的状态和水平,思维的实现又以知识结构为基础,显现出与知识结构相关联的水平。以此观点考察既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现其只继承了皮亚杰发生建构论中的“建构”表象,错过了“发生”的本质,导致其忽视了对知识发生过程的思考,不能认识到知识与思维的内在一致性,进而错过了对知识的发生及由此而致的人的发展进行深入把握的机会。重新以皮亚杰的发生建构论审视学习理论,可以获得关于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的新启示。
白倩冯友梅沈书生李艺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生学
'术语'类知识的微课结构设计研究
"术语"类知识是学科知识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类型,此类知识是架构知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而遗憾的是,数字化资源建设中,针对此类知识的开发工作比较少见,围绕此类知识的微课资源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
包涵冯友梅颜士刚
关键词:教学设计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批判被引量:40
2019年
既往针对布鲁姆(类)教育目标分类工作的批判,大多集中在教育学或心理学角度,且对两者不予区分,视野稍显狭窄,不能洞察全局,亦不能把握要害。本文尝试从分类学、教育学、心理学及认识论四个方面,层层推进展开综合批判:分类学立场上,没有给出"类"的生成机制,故不能真正称为"学",仅可称为分类框架;教育学立场上,将本来应作为一个整体发展的人切割成多个独立部分(领域),理论上陷入只分析无综合的误区,也给教学实践以误导;心理学角度,止于对业已达成的外在行为状态的表面描绘,未能触及学习者认识及发展的内在本质;认识论角度,作为布鲁姆(类)分类学的直接理论依据,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认识论基础十分混乱,且无到哲学层面寻找认识之本质的自觉意识,无对处于认识论最高水平的发生认识论之知识观的继承,这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冯友梅李艺
关键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发生认识论知识观认知心理学
新技术怎样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来自技术价值论的解答被引量:10
2011年
新技术怎样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教育技术理论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教育技术实践的前提和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下基于技术工具论给出的解答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遭遇了困难,研究表明,对"价值"概念的误读是导致技术工具论困难的根本原因。本文借鉴价值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成果,重新厘定"价值"这一核心概念,给出新的技术价值观,基于此,对"新技术怎样才能带来好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重新解读,进而提出了两个必要前提:"娴熟"地运用技术的能力和良好的"价值取向",基于这两个必要前提,又对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提出了要求,认为只有软硬环境建设保持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才能提高新技术带来好的教学效果的可能性。最后,就当下新技术之所以不能够带来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颜士刚冯友梅
关键词:教学效果技术价值论
支持素养教育的“全人发展”教育目标描述模型设计——基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内核的演绎被引量:44
2018年
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工作为代表,既有"教育目标分类学"因对"人性"肆意切割而一直令人不安。文章在持"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在发展"态度的基础上,从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哲学)的基本内核出发,在理解其知识观的基础上,推演得到一个"学科知识、问题解决、学科思维"教育目标描述模型,并简要讨论了它的内涵和意义。
李艺冯友梅
关键词:发生认识论素养教育全人发展教育目标学科思维
聚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构建——兼论“三层结构”模型的生成逻辑被引量:11
2018年
就核心素养落地而言,与其相协调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至关重要。以此为逻辑前提,该文对核心素养及沿用数十年的布鲁姆风格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进行了认识论审思,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矛盾,此矛盾使得后者在前者语境下已不再适用。故该文以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为依据,重塑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之基本风格,进而运用"认识论—心理学—教育学"三视角交汇运思方式,阐释与核心素养上下贯通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于纵向与横向之生成逻辑及可能样态。同时,该文亦是对业已给出的教育目标"三层结构"模型的力求避免误解的深入解读。
颜士刚冯友梅李艺
关键词:发生认识论
高校知能课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以“教育技术哲学”课程为例被引量:18
2017年
高校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结合信息化环境的时空特性,重新定位课程性质,进而开展相应工作,才能符合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立体化教材的发展阶段;然后,文章以"教育技术哲学"课程为例,确定其应用哲学的课程性质,并结合教学实践,拟采用知能课程理念对原有学科取向进行改造;最后,文章构建了"教育技术哲学"课程立体化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并针对立体化教材内容的外在形态和载体、内在逻辑、优势等进行了分析。期望这种立体化教材建设的思路能够倒逼相应教改模式的发生,从而为当下信息化环境下高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颜士刚冯友梅
关键词:立体化教材
论核心素养语境下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构建逻辑——源自对布鲁姆风格教育目标分类体系的拷问被引量:28
2018年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影响颇深,甚至被看成是通达素质(素养)教育的理想途径。而经考察,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体系为基调的众多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并非遵循"素养"的生成逻辑展开,故若将其作为素质(素养)教育走向实践之阶梯,显然不具合理性。文章认为,众多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制定者如此一致地坚持布氏风格而无法超越,根本原因在于仅以学习理论作为运思起点,缺少自认识论出发的必要省思。缘于此,文章从发生认识论出发,以素养发展为诉求,提出了认识论、心理学及教育学三视角交汇运思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构建之宏观逻辑。
冯友梅颜士刚李艺
关键词:发生认识论
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中主观题价值分析
主观题是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中存在的一种评价方式。本文从课程评价价值取向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主观题的价值并提出了在具体操作层面应用主观题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主观题主要具有尊重学生差异,体现价值多元性和实现对问题解决过程的...
冯友梅李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主观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