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兰
- 作品数:11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现代评论》与善后会议被引量:1
- 2009年
- 《现代评论》周刊,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1927年7月23日出版第6卷第137期后迁往上海,1928年12月29日出刊至第9卷第209期后停刊。该刊主要撰稿人有王世杰、周鲠生、胡适、唐有壬等,多为留学英、美的教授、学者。该刊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科学、教育、文艺诸方面,以论文为主,具有较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
- 黄亦君李晓兰
- 关键词:《现代评论》自由主义撰稿人
- 《晨钟报》特色专栏之“警语”
- 2010年
- 《晨钟报》特色专栏"警语",引用中西哲人之名言、摘录经典语录,以短小精悍、颇富寓意的文字诉求方式表达后袁时代报人对国事的关注、对国人的精神寄托以及自身的理想追求和向往。其主流思想,试图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作为处世的基本准则,在礼崩乐坏的时代用传统礼仪道德约束日渐堕落之人心,以西学作为救国之良策,青年作为挽救国家危亡的主力军。
- 李晓兰
- 关键词:特色专栏
- 周素园与贵州自治学社
- 2009年
- 周素园创办贵州自治学社一是受晚清社会尖锐的民族矛盾影响,二是受"地方自治"理论的影响。周素园控制了自治学社的理论喉舌,为自治学社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具有较大的话语权,在自治学社处于核心地位。在周素园的领导下,自治学社举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
- 黄亦君李晓兰
- 关键词:周素园
- “八一三”事变后中共在上海的难民工作被引量:2
- 2009年
- 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及近郊的居民大量涌入租界成为“难民”,大批乡村中的自耕农、小地主、城市中的小商人以及没落的小资产阶级,因生产机构基本停业,实际上亦已堕入难民境遇。公共租界和法租界难民人数一度离达70万人以上,仅闸北和虹口区避至租界者即超过20万人,各收容所人满为患,后至者露宿街头,难民处于饥饿、寒冷、疾病的死亡威胁之下,惨不忍睹。解决难民问题,成为影响时局的迫切要求。中共上海地下党(江苏省委领导下)应对时局需要,积极开展难民工作。
- 李晓兰黄亦君
- 关键词:民工难民问题共在事迹小资产阶级法租界
- 卫三畏的汉学观
- 2009年
- 卫三畏是近代中美关系史上的重要人物,是美国的第一位汉学教授。他从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但在科学上是保守的,在生活上是落后的。
- 黄亦君李晓兰
- 关键词:卫三畏
- 《警钟日报》与女权运动
- 2009年
- 《警钟日报》及其前身《俄事警闻》用近代西方社会理论改造中国社会,以天赋人权、进化论理论为基础,参照西方女性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提倡女性放足,获取生理自决权和行动自由权;鼓吹女子教育,提高女子思想水平,培养其自主意识和自立能力,争取男女平等,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 黄亦君李晓兰
- 关键词:《警钟日报》女权运动
- 试析李提摩太的“四民说”
- 2010年
- 李提摩太的教民、养民、安民、新民"四民说",介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了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主张变法实行新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四民说"深刻影响了康有为等维新志士,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蓝本。"四民说"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进程,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
- 李晓兰
- 关键词:李提摩太近代化
- 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精神
- 2008年
- 时代精神是历史时代的客观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在社会生活领域的集中反映,它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意识形态中。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则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锻炼出来,体现民族特点、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顺应并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遵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时代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体现,是社会的灵魂和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精神极为丰富,文章从以人为本、知识经济和生态环保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黄亦君李晓兰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
- 渐进的共和:李仲公与《晨钟报》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就任《晨钟报》编辑期间,李仲公发表多篇文章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在中国实行渐进的共和。此种政治思想的形成,既是其民族主义立场和爱国主义情结的使然,又与当时中国社会局势的动荡和多变有密切关联,还与个人的学术背景和知识构成有极大关系。由于缺乏对中国政局的本质了解,此种政治思想的最后结果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 李晓兰
- 审视与批判:《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
- 《晨钟报》,1916年8月创刊于北京,先后为进步党、宪法研究会机关报,以“商榷时政得失,宣究民群疾苦”为立言标旨,以批判的眼光、反抗权势的勇气和普遍关怀的情结,审视和关注国计民生,试图自觉扮演政局稳定建言人、经济问题监督...
- 李晓兰
- 关键词:审视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