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贵华 作品数:57 被引量:437 H指数:13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莪术油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莪术油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12家医院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中提取的894例接受莪术油注射液治疗的病例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患者一般性资料和用药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并利用VOSviewer软件结合Python程序对894例患者原患疾病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可视化关联分析。结果:894例使用莪术油注射液患者中,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最高,治疗总体有效率达99.55%;894例病例数据中超过说明书规定滴速使用的病例占11.52%,报告不良反应3例。在莪术油注射液联合用药方面,溶媒主要以5%葡萄糖注射液(73.60%)为主且多与热毒宁注射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等联用。结论:莪术油注射液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关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目前现有数据资料有限,莪术油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中药注射液上市后有效性和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对莪术油注射液等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更高质量证据支撑。 李心怡 武玉卓 杨基举 周园园 田贵华关键词:莪术油注射液 临床用药分析 199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内科学领域研究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总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在中医内科学领域立项项目的研究热点及前沿,为中医内科学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学科发展规划提供思路。方法检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官方网站199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医内科学领域立项的项目,提取项目负责人、名称、单位、项目金额、项目编号、项目类型、批准年份等信息建立数据库,提取主题词进行拆分、剔除、统一等预处理,筛选出现频次≥5次的主题词构建可视化网络并对纳入的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以主题词出现的平均年度为依据构建主题词时间叠加网络。结果 1997-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医内科学领域共立项1751项,总资助金额76 174万元,其中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地区项目是主要资助类型,依托单位前三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216项)、北京中医药大学(154项)和中国中医科学院(132项);纳入项目共包含3518个主题词,共出现8295次,出现频次前三位的主题词为信号转导通路(791次)、微小RNA(155次)、自噬(135次),围绕信号转导通路、糖尿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微小RNA共形成5个热点研究领域,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自噬、NLRP3炎症小体、巨噬细胞、外泌体、线粒体等为2014至2019年研究的前沿领域。结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中医内科学领域资助金额总量基本稳定,资助项目数量稳中有升,研究主题丰富度逐渐增加,但研究所属系列较集中于探索、人才系列,融合、工具系列研究仍较薄弱。 李新龙 陈雅丹 刘长英 胡烨胤 刘岩 张冬梅 田贵华 商洪才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医内科学 天然生物碱类镇痛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20年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当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目前临床常用止痛药为阿片类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等,但易造成多种不良反应或存在成瘾性的风险。寻找和开发更安全更有效的新型镇痛药物,已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及难点。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中的一类天然活性成分,多种生物碱已经明确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如以吗啡为代表的阿片类镇痛药物,以及延胡索、附子等传统镇痛中药主要镇痛活性成分均为生物碱类成分。该文综述了已发现的具有镇痛活性的天然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基于天然产物的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王玲燕 夏桂阳 夏欢 王亚男 卫晓红 田贵华 林生关键词:生物碱 镇痛 天然非生物碱类镇痛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20年 疼痛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长期疼痛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当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临床上常用的阿片类和非甾体抗炎类镇痛药(NSAIDs)等对肾脏、肝脏、心血管或胃肠道系统会产生不良反应并存在药物滥用的问题,因此,研发毒副作用小、效果显著的新型镇痛药物一直是药物学家追求的目标。天然产物是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如延胡索乙素、草乌甲素等已作为临床一线药物广泛用于各种疼痛的治疗。前期已对天然生物碱类镇痛成分进行了综述,但在此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具有镇痛活性的天然非生物碱成分。该文旨在对具有镇痛活性的天然非生物碱类成分进行综述,以期为扩大基于天然产物的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王玲燕 夏欢 夏桂阳 卫晓红 田贵华 林生关键词:非生物碱 萜类 香豆素 慢性疼痛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及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20年 慢性疼痛分类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治疗措施有限且进展缓慢。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其作用机制有待深入探讨。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还原慢性疼痛发生发展的关键机制,对于新靶点的发现、新疗法的开发和中医药镇痛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为探明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作用机制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一些成果。该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慢性疼痛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动物模型常用的评价方法,按照最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梳理了慢性原发性疼痛、慢性癌症相关疼痛等七大类慢性疼痛常用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评价指标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并介绍了中医药研究中常用的慢性疼痛动物模型,为今后开展相关实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代倩倩 李心怡 夏桂阳 夏欢 卫晓红 商洪才 林生 田贵华关键词:慢性疼痛 动物模型 中医药 长期电针刺激百会、足三里对SHR大鼠海马CA1区微血管和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高血压引发的脑血管病变和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是高血压发展为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所以,在改善血压的同时,能否改善脑血管病变,从而减轻海马神经元损伤是治疗高血压及其脑血管病变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期电针刺激百会和足... 田贵华关键词:内皮素受体 文献传递 针刺镇痛临床试验设置安慰对照的分析与反思 被引量:6 2016年 针刺是治疗疼痛性疾病的有效疗法,然而,近年来国际上却经常出现有关针刺镇痛疗效等同于安慰对照的报道。这些与临床实际相悖的结论掩盖了设计和文化理念的冲突,以及理论、实际效应间的落差,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公众对中医理论和穴位疗效的认识。文章从针刺效应的内涵与表达、安慰对照的中西认识差异和临床试验设计与操作的不足,分析了出现阴性结果的可能因素,反思针刺镇痛试验中安慰对照设置的合理性。 赵晨 思金华 李戈 郑文科 王辉 翟静波 田贵华 商洪才关键词:针刺 镇痛 疼痛性疾病 循证医学向循证科学发展的内涵和思考 被引量:22 2019年 循证医学的产生和发展为医疗领域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决策模式,随着循证理念与方法逐渐推广到其他学科,循证科学范式被正式提出。循证科学的产生不仅是不同学科之间发生的方法借鉴,更在优化知识运行过程中展示出深刻的驱动势能。正是这种优势内涵推动着循证科学在规范化理念和系统性方法两个层面向其他学科延伸,不断凝练各领域循证实践的共性规律,逐步形成循证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支撑组织,使循证理念和方法能发挥更广泛的科学支撑作用。 赵晨 田贵华 张晓雨 王燕平 卞兆祥 商洪才 李幼平关键词:循证医学 针刺对大鼠颅脑损伤后Nogo-A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Nogo-A在大鼠颅脑损伤后表达变化,探讨针刺干预颅脑损伤后大鼠Nogo-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用改良Feeney’s打击法制成大鼠左顶叶局限性脑挫裂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6、24、48 h和6 d组取损伤局部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ogo-A的表达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后,从24 h开始,针刺组大鼠脑损伤组织中Nogo-A的表达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较,针刺组48 h、6 d的Nogo-A表达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对大鼠颅脑损伤后Nogo-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针刺对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具有促进作用。 田贵华 王锡友 姚海江 李志刚关键词:颅脑损伤 免疫组化 针刺 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2022年 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难以被广泛接受的主要问题是缺少足够客观定量的数据支撑和完备而自洽的理论体系。此外,传统中医术语的模糊性、理论知识的难以理解性、治疗思维的抽象性、中医医案的繁杂性也对中医现代化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规范中医诊疗数据、构建智能中医诊疗体系以及突破传统中医诊疗模式提供了新方法,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智能化的发展。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医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果,如中医药中医信息化数据库、中医四诊采集设备、中医辅助诊疗系统以及智慧中医健康管理等。但就目前而言,中医药智能化发展中仍存在数据标准欠缺、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交叉人才匮乏等问题,未来还需进一步建立规范的数据标准,完善数据共享、知识产权、伦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加速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创新思维革新医疗模式等,促进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中医药创新发展。本文从知识发现与机器学习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在中医药的研究进展概括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智能化提供助力。 李心怡 罗思言 徐常胜 丁贵广 张勇东 田贵华关键词:人工智能 中医 知识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