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淑红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斯人已去,声名永存——也门作家宰德·穆提厄·戴马吉其人其作
- 2012年
- 2009年7月,也门曾经为逝世九周年的著名作家宰德·穆提厄·戴马吉举办过隆重的纪念活动,也门文化部长亲临开幕式,高度赞扬了宰德所取得的文学成就。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作家图片实物展、作品朗诵会和研讨会。如此大规模地纪念一位已故作家,在也门实属罕见。
- 丁淑红
- 关键词:著名作家文学成就门文化
- 新时期的中阿关系
- 2011年
- 2009年12月5-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举办了“新时期中阿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方与会代表有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和总参的资深官员,新华社高级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阿拉伯问题专家,还有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
- 丁淑红
- 关键词:对外经济贸易阿拉伯语外交部
- 跨文化重构之下的意义生成与演变轨迹——中国式的阿拉伯文学史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中国的阿拉伯文学史书写进行线性脉络轨迹的梳理和形态种类的分析,在跨文化重构的观照下,探析意识形态、文学史观和主体介入对中国的阿拉伯文学史书写所产生的影响,旨在对今后阿拉伯文学史的中国式书写有所裨益。
- 丁淑红
- 征服黑暗,创造传奇——《日子》对阿拉伯现代自传书写的典范作用
- 2014年
- 埃及著名作家塔哈·侯赛因的《日子》开创了阿拉伯自传体小说之先河,影响巨大而又深远。《日子》体现自传的基本范式:个人成长与社会镜像的契合;体现自传的艺术品格:坦率诚实和真实人格的重合;体现自传的美学原则:纪实叙事和文学技巧的结合。另外,《日子》还隐含了20世纪初埃及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观念。
- 丁淑红
- 关键词:《日子》基本范式艺术品格美学原则
- 不同文化语境中的埃及女王形象——莎士比亚和埃及文学家邵基笔下的克娄巴特拉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拟通过对莎剧与邵剧的比较分析 ,揭示两位剧作家在不违背克娄巴特拉这一历史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情况下 ,却能游刃有余地在有限的运笔空间中 ,依存各自所处的文化语境 ,从民族主义的立场对同一人物性格做出了符合本国文化需求的逻辑性诠释 ,令历史人物克娄巴特拉的性格呈现出多棱性。同时 ,也显示出两位剧作家面临不同文化处境的心态和文本策略 ,使其文本承载着有利于本国文化语境的语码符号和意义增殖功能。
- 丁淑红
- 关键词:文化语境莎士比亚克娄巴特拉
- 阿联酋
- 2002年
- 丁淑红
- 关键词:经济发展农业旅游业财政
- 揭开神秘的面纱——评《神话与现实-(一千零一夜)论》被引量:1
- 2005年
- 郅溥浩所著《神话与现实-<一千零一夜>论》是我国第一部以多层次、多视角研究阿拉伯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的专著。作者首先追本溯源,解析《一千零一夜》的成书之谜;其次在国际民间故事研究的宏大视野下,考察其故事母题和故事类型的特点;再用微观求证的方法,以文化参与的开阔视点深入挖掘文本的丰富文化内涵并探究其双重价值取向;最后在宏观的视野下考察其世界地位。
- 丁淑红
- 关键词:《一千零一夜》文化参与
- 诺奖得主马哈福玆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
- 2014年
- 本文采用描述性分析的翻译批评方法,从跨文化研究角度,借用译介学、翻译操控理论与接受美学理论,从翻译和研究层面展开,梳理了马哈福玆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后在中国的译介脉络与接受轨迹,在对不同时期的接受心态和接受方式进行共时性和历时性分析后,指出马哈福兹在中国的文学形象经历了由单一的"社会问题的揭露者"到多元的"走向世界的文学家"的转变历程,并探析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这位获奖的东方作家所显示出的文化过滤和价值取向,及当前文化语境对马哈福玆作品在中国演绎的影响和制约。
- 丁淑红
- 文化冲突与文学意境主题的嬗变——考察阿拉伯文学文本中的《古兰经》天堂、火狱意境被引量:1
- 2001年
- 本文以《古兰经》的天堂火狱意境为测试剂 ,将其抛入阿拉伯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中 ,通过对中世、近代、现代这三个时期的三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题进行个案分析 ,阐释出文化冲突与文学主题的嬗变是跟随着历史变革的步伐 ,在展现历史的同时又带着特定时期阶段性特征 。
- 丁淑红
- 关键词:文化冲突《古兰经》嬗变
- 母题与嬗变——“盖斯和莱拉”故事分析
- 2004年
- “盖斯和莱拉”的爱情故事发源于阿拉伯半岛 ,在伊斯兰文化圈中广泛流传。中世纪波斯诗人尼扎米和现代埃及作家邵基利用这一本事母题所提供的叙事空间 ,在同质的伊斯兰文化语境中 ,因契合的社会关注点不同 ,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诠释 ,进而使作品的意义和效果各异。此外 ,文本还蕴含了破译波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和审美心理特征的因子。
- 丁淑红
- 关键词:历史文化渊源审美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