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月静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及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以一窝红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09-2012年设置甘薯多年连作(对照,T1)、休闲地-甘薯(T2)、玉米-黑麦-甘薯(T3)、玉米-休闲-甘薯(T4)、(大豆‖豌豆)-休闲-甘薯(T5)、大豆-休闲-甘薯(T6)、大豆-黑麦-甘薯(T7)、豌豆-休闲-甘薯(T8)等8种种植模式处理,研究种植模式对甘薯产量、病情指数及甘薯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相比,不同轮作模式均可以提高甘薯经济产量、降低病情指数,其中T3和T7种植模式显著提高甘薯产量(P<0.05),分别提高108.24%和107.29%,T3和T5种植模式显著降低病情指数,分别降低44.51%和35.56%。2个轮作生长季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在甘薯不同生长时期差异显著,2010年数量呈增长趋势、2012年无明显变化趋势,且总体数量较2010年减少;2010年土壤根际甘薯茎线虫数量较低的是T4和T6,2012年是T3和T4。2010年和2012年甘薯产量均与同年7月根际土壤甘薯茎线虫数量呈显著负相关。2轮轮作结果表明玉米-休闲-甘薯处理可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并降低病情,而玉米-黑麦-甘薯可有效抑制甘薯根际茎线虫数量,7月是防治茎线虫、提高产量的关键时期。
- 乔月静王雪娇武宝悦王占海胡跃高曾昭海
- 关键词:甘薯甘薯茎线虫
- 应用EST-PCR技术鉴定裸燕麦远缘杂交新品系200242
- 2015年
- 为创新种质资源,将野燕麦草(普通野燕麦,Avena fatua L.,P1)作为父本与冀张莜4号(P2)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选育出第一代远杂品系9641-6(f1);继续将f1作为父本与坝莜9号杂交(P3),选育出三个200242系列苗头品系(f21,f22,f23)。以NCBI数据库中搜索到的野燕麦EST序列设计引物,提取幼苗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电泳试验并通过NTSYS2.10e计算相似性系数、建立聚类图。对远交杂种的真实性和远缘杂交技术的可行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父系遗传特征明显:有3条引物(AF7、AF8、AF10)同时在f1和f2中检测到5条P1特征带;其中AF8在f2中检测出2条f1没有的P1特征带。由此可以肯定f1和f2是野燕麦后代,引物AF7、AF8、AF10可作为鉴定普通野燕麦后代的特异引物。(2)12对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77条带,其中135条为多态性带,占76.3%。相似性分析结果:P1和P2:0.4565,P1和P3:0.4347,P2和P3:0.6739,f1和P1:0.5000,f1和P2:0.6522,证明野燕麦P1与栽培燕麦P2、P3亲缘关系较远,f1是P1和P2远缘杂交的后代。f2与f1、P3均得出类似结论。(3)f21和f1、P1分别是0.8043、0.4782,f22和f1、P1分别是0.5435、0.6087,f23和f1、P1分别是0.7174、0.5217,说明后代基因重组与分离较广泛,引入野燕麦基因是一条多性状改良途径,远缘杂交技术获得成功。
- 葛军勇田长叶乔月静曾昭海王俊英胡跃高
- 关键词:远缘杂交父系遗传
- 轮作方式与杀线剂对甘薯产量及根际线虫、真菌、细菌群落的影响
- 甘薯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导致甘薯线虫病害严重,产量大幅度减少,土壤健康状况恶化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于2009-2010年在河北昌黎县设计田间轮作试验。试验处理分别为:A1、休闲-甘薯:A...
- 乔月静
- 关键词:轮作线虫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