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花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超声
  • 8篇造影
  • 7篇超声检查
  • 5篇双重造影
  • 5篇肿瘤
  • 5篇超声双重造影
  • 4篇微气泡
  • 3篇胃癌
  • 3篇胃间
  • 3篇胃间质瘤
  • 3篇间质
  • 3篇间质瘤
  • 3篇超声造影
  • 3篇成像
  • 2篇弹性成像
  • 2篇弹性成像技术
  • 2篇新生儿
  • 2篇造影剂
  • 2篇腮腺
  • 2篇术前

机构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9篇王小花
  • 6篇林益怡
  • 5篇黄品同
  • 5篇王亮
  • 5篇罗洪霞
  • 4篇赵淑丹
  • 4篇郑志强
  • 3篇赵雅萍
  • 3篇王宗敏
  • 3篇黄福光
  • 3篇邹春鹏
  • 3篇潘尹
  • 3篇杨琰
  • 2篇俞耀军
  • 2篇何慧疗
  • 2篇卢明东
  • 2篇薛念余
  • 2篇刘咏芳
  • 2篇吴道珠
  • 2篇倪双双

传媒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第二届长三角...
  • 1篇2006年浙...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超声在小儿单发性骨软骨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骨软骨瘤,又称为“外生骨疣”,是最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约占良性骨肿瘤的20%~50%,占全部骨肿瘤的10%~15%,可单发或多发,单发多见[1]。高发年龄为10~20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该病多发生于股骨下端、胫骨与肱骨上端的干骺部[2]。多数骨软骨瘤可经X线检查作出初步诊断[3],但因无法显示病灶周边软组织情况,仍需进一步行超声检查。
罗洪霞潘尹倪双双邹春鹏王小花刘咏芳杨琰
关键词:骨软骨瘤良性骨肿瘤股骨下端肱骨上端外生骨疣高频超声
双重超声造影:正常胃壁成像及在胃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双重超声造影正常胃壁成像特点及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实验分两组,第一组由3名志愿者组成,行胃双重超声造影;第二组由32例确诊的胃癌患者组成,术前3天内行CT增强扫描及双重超声造影。结果正常胃壁在双重超声造...
杨勇明黄品同郑志强赵雅萍黄福光赵智林王小花卢明东
文献传递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 评价超声双重造影(DCUS)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胃间质瘤的DCUS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6例胃间质瘤中病理诊断为低危16例,高危10例.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76.9%(20/26),DCUS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26/2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胃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灶大小、形态、内部有无坏死、液化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有关(P<0.05),与病灶的边界及有无转移无关(P>0.05).26例患者中,口服胃窗超声造影检出病灶中坏死液化区7例,DCUS检出病灶中坏死液化区13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26,P=0.035).结论 DCUS可用于胃间质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可为胃间质瘤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指导和参考意见.
王小花黄品同赵淑丹赵雅萍薛念余王亮郑志强王宗敏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肠道间质肿瘤
超声双重造影和增强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通过与术后病理对照及相互间比较,对比分析超声双重造影( DCUS)和增强CT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均接受DCUS和增强CT检查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比DCUS与增强CT对胃间质瘤病灶的检出率,对比对胃间质瘤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正确率。结果40例胃间质瘤中病理诊断为低危24例,高危16例。 DCUS对胃间质瘤病灶的检出率为98%(39/40),增强CT对胃间质瘤病灶检出率93%(37/4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615)。DCUS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7%(38/39),增强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70%(26/3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 DCUS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7%(34/39),增强CT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9%(33/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1.00)。结论 DCUS在胃间质瘤病灶的定位能力上明显优于增强CT,但在胃间质瘤的检出能力上和在胃间质瘤生物学行为的诊断能力上与增强CT相近,因此可作为增强CT的重要补充甚至替代方法。
王小花王亮刘咏芳罗洪霞林益怡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间质瘤
超声双重造影与超声内镜评估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的价值比较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评价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经胃镜证实为胃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于术前5 d内均行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检查。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采用χ2检验比较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总的符合率差异。结果病理证实25例患者为N(-)期,40例患者为N(+)期。25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18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20例;40例N(+)期患者,超声双重造影判断正确32例,超声内镜判断正确31例。超声双重造影、超声内镜判断胃癌术前区域淋巴转移(N分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80.0%、72.0%、0.52,77.5%、80.0%、0.58;总的符合率分别为76.9%(50/65)、78.5%(51/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4,P=0.833)。结论超声内镜和超声双重造影判断胃癌术前N分期总的准确率相当,两种检查方法在胃癌术前N分期中各有优缺点,联合两种检查方法可相互弥补不足,增加胃癌术前N分期判断准确率,对手术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意义。
王亮杨琰王小花何慧疗陈浩郑志强王宗敏
关键词:造影剂内窥镜检查胃肿瘤淋巴转移
新生儿环状胰腺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
<正>目的探讨新生儿环状胰腺的声像图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新生儿环状胰腺的超声检查表现、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17例超声示十二指肠降部明显扩张,远端肠管管腔突然变细;15例胰
王小花林益怡赵淑丹
文献传递
超声双重造影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doubl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DCUS)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评价方面的价值。  方法:  ...
王小花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胃肠道间质肿瘤
肾透明细胞癌彩色多普勒与超声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实时超声造影(CEUS)的具体特征及实用性。方法:对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4例CCRCC的CDFI和CEUS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DFI表现及CEUS模式下的增强特点。结果:①CCRCC的CDFI表现:血流丰富型10例,血流稀少型24例;诊断准确性为52.94%。②CCRCC的CEUS表现:共34例,CEUS增强模式有4种,快进快退(26/34)、快进慢退(6/34)、慢进慢退(1/34)及慢进快退(1/34),并以快进快退为主(x^2=66.667,P<0.01);增强强度分为3种,分别为高强化(25/34)、等强化(5/34)、低强化(4/34),并以高强化为主(x^2=37.147,P<0.01);强化形态分为环形强化和不均匀强化,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118,P>0.05)。CEUS诊断CCRCC的准确性为82.35%,与CD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9,P<0.05)。结论:CCRCC的实时CEUS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比CDFI更敏感地显示CCRCC的血流灌注特点,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信心。
王小花潘尹罗洪霞林益怡
关键词:超声造影微气泡肾透明细胞癌
超声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0年
王小花吴道珠
关键词:超声检查
胃癌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基于超声的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中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对53例胃癌患者胃壁病灶进行超声弹性量化检测,分析胃癌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化程度等临床特征间的差异。结果:胃癌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在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发生部位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的横向剪切波速度随浸润深度加深而增加,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胃癌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呈正相关。结论:胃癌组织横向剪切波速度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浸润深度的一项辅助指标。
王小花何慧疗姜淑英林益怡
关键词:超声检查弹性成像技术胃肿瘤病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