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士林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文化
  • 2篇江南文化
  • 2篇笔谈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文化精神
  • 1篇诗学
  • 1篇诗学研究
  • 1篇文化解读
  • 1篇文化精神
  • 1篇历史理性
  • 1篇国文
  • 1篇陈寅恪

机构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刘士林
  • 2篇朱逸宁
  • 1篇李正爱
  • 1篇刘铁军
  • 1篇耿波
  • 1篇徐雁平

传媒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苏行政学院...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陈寅恪听曲文的文化解读
2005年
中国传统戏曲以其道德内容之纯正与艺术形式之完美,一直为旧式士大夫所喜爱乃至于痴迷。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晚年也是如此。中国戏曲的特点一般都实有其人,因而它在某种意义上特别引起史家的“别趣”,另一方面则是历史原型经过戏剧化过程(其核心是用儒家伦理观念使之更加彰显其道德意义)之后其形象则更加感人至深。这无疑是陈氏晚年对于半真半假、亦真亦幻的传统戏文如此迷恋的根本原因。
刘士林
关键词:陈寅恪中国文化精神
静安词中的学术与思想被引量:2
2005年
在领悟知识无法解决人生痛苦的同时,王国维把西方现代哲学在罢黜理性本体之后求助于审美本体的运思方向揭示出来。这可以看作是王氏早年由哲学移情于文学,同时也是他明确区分开"诗"词"之功能的原因。但由于在他的诗学结构中还存在着与"诗人之诗"(词)相对立的充满了现实忧患的"学人之诗"(诗),因而他不可能把这种区分坚持到底并坚守审美主义者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王国维的悲剧原因在于,一方面是西方哲学不断吞剥着他从学术研究中获得的历史理性,另一方面这种历史理性却又直接毁灭了他从文学中求慰藉之审美可能性。
刘士林
关键词:历史理性
江南文化诗学研究笔谈被引量:2
2005年
刘士林认为,对以务实著称的中国民族来说,由于持续的文化压抑因而它的审美机能是严重匮乏的。在充满苦难、又在苦难中产生出巨大生命热情的江南轴心期,才使得中国民族的审美意识从沉重的政治伦理异化中解脱出来。以礼乐政治为中心的“北国诗性文化”,只能看作是一个自身特征尚不明晰的“初级阶段”或“早期状态”。朱逸宁认为,自 8世纪起,中国的文化中心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江南文化为代表的诗性精神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并由此成为中国民族二元精神中的一极。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晚唐和五代时期的文艺活动。李正爱认为,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以及不同主体所采取的生活态度不同,江南民族和北方民族产生了本质的不同。北方黄河文明选择了政治 -伦理为其生活理念模式,建立在鱼稻文化基础之上的江南则选择了审美-诗性作为它的生活理念模式。这种有着江南特色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了具有独特江南文化气息的一种审美-诗性文化。刘铁军认为,在远离政治中心、疏离国家权力中心的乡村宗族组织中,乡绅成为中国乡村的知识占有者与权威阶层。他们既有公众话语遵循道德伦理的一面,又有私人话语追求精神自由审美的一面。这种有道德伦理与精神自由追求的乡绅话语直接表现在他们的治家文化中。
刘士林朱逸宁李正爱刘铁军
江南文化与江南诗学笔谈被引量:6
2004年
刘士林认为,北方话语哺育了中国民族的道德实践能力,而从江南话语中则开辟出这个以实用著称于世的古老民族的审美精神一脉。江南话语是中国诗性话语体系的一个专门执行审美功能的元叙事。要使江南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在当代世界中澄明出来,一种关于江南话语的语言本体论意识是惟一的桥梁。徐雁平认为,以学术和文学为特色的江南世家图景的绘制工作,才刚刚开始,它的展开与深入,必须建立在对清人诗文集和家谱族谱等文献的梳理排比基础之上。只有在注意到每个诗学世家的不同性(如海宁查氏、德清俞氏)的同时,又能以多视角观照问题,才能绘制出细节丰富的江南世家图景。朱逸宁认为,在江南文化的发展史上,晚唐五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阶段,因为正是在这一时期,江南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文化现象和人物,江南的精神气质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并从此开始取代北方成为中国诗性文化的象征。耿波认为,在明清时代的江南城市文化语境中,士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互利互惠的组织化。士人之间互通声气,互相援系,为了能在城市文化生产的逻辑中生存而结成了一个"共同体"。江南士人在城市文化语境中所产生的那种在张扬个体和"士志于道"的事业之间寻求调和的深微刻苦精神心态是城市文化中最富诗意的因素。江南士人的情性状态?
刘士林徐雁平朱逸宁耿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