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郭浩

郭浩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坏死
  • 5篇骨头
  • 5篇股骨
  • 5篇股骨头
  • 4篇生骨
  • 4篇生物衍生骨
  • 4篇脱蛋白骨
  • 4篇期股
  • 4篇股骨头缺血
  • 4篇干细胞
  • 4篇部分脱蛋白骨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化
  • 3篇血性
  • 3篇英文
  • 3篇缺血性坏死
  • 3篇组织工程化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间充质
  • 3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7篇南华大学
  • 3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兰州军区兰州...
  • 1篇深圳平乐骨伤...
  • 1篇石门县人民医...

作者

  • 12篇郭浩
  • 9篇朱肖奇
  • 4篇贺用礼
  • 4篇马雪峰
  • 1篇肖新跃
  • 1篇邓少杰
  • 1篇邱志辉

传媒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并观察不相同手术措施医治前臂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治愈效果。方法:从我院2010年~2014年期间收治前臂存在双骨折的患者中抽取60例实行研究,并将他们分成A(夹板外稳固)、B(克氏针内稳固)、C3组(尺桡骨钢板内稳固),每组20例。观察并对比3组医治的效果和患者痊愈的时间。结果:A组当中优秀12例,良好7例,尚可1例,优良率为95.00%;B组中优秀9例,良好5例,尚可4例,较差2例,优良率为70.00%;B组中优秀6例,良好5例,尚可4例,较差5例,优良率为55.00%。可见A组的优良率明显比B、C组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恢复时间分别为4.2±1.1个月、5.5±1.3个月、4.4±1.7个月,可见A组的愈合时间显著短于B、C2组,3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夹板外稳固使用在前臂受到双骨折患者的手术医治当中不仅有着创伤较小,优良率较高等特点,还能减低患者的痛苦,缩短愈合的时间,值得在前臂出现双骨折患者的临床当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郭浩
关键词:前臂双骨折医治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修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组织学改变(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背景:以往研究显示,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复合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sed bone,PDPB)对实验动物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血管再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其组织学变化尚不明确。目的:从组织学变化角度观察 aFGF 复合PDPB 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建模后随机分为空白组、PDPB 组和 aFGF/PDPB 组。PDPB 组植入PDPB,aFGF/PDPB 组植入 aFGF/PDPB。所有动物分别于第 2,4,8 周取材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空白组第 8 周缺损区被纤维结缔组织填充,在交界处有少量骨样组织形成。PDPB 组第 4 周有少量新骨生成,髓腔形成,第 8 周较多植入物吸收,髓腔形成,有很多成骨细胞及髓细胞分布其中。aFGF/PDPB组各时间点成骨都普遍优于 PDPB 组,4 周组移植物腔填充以骨样组织,可见较多的成骨前体细胞和骨母细胞,可见较多的微血管,骨样组织开始重建。第 8 周植入物已被新骨取代,髓腔已形成具有很多骨髓细胞分布其中,骨小梁交界处有大量成骨细胞,同时有少量破骨细胞存在可能参与骨塑形,骨陷窝可见成熟骨细胞。组织学检测结果提示,在修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效果上,aFGF 复合PDPB 优于单独应用 PDPB。
朱肖奇郭浩葛宝丰
关键词:部分脱蛋白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织学检查
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干细胞(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MSCs)离体培养后与生物衍生骨(bio-derived bone,BDB)复合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mm的骨缺损,其中20只,将MSCs与生物衍生骨于体外复合培养后,通过手术将其植入右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实验组;以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左侧桡骨缺损处作为对照组;另5只为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在2、4、、8、12周各时间点分别行大体标本X线放射学检查、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结果术后2、4、8、12周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织学检查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对照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结论生物衍生骨能够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移植入异体新西兰大白兔后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是可以选择的细胞载体。MSCs/BDB复合物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植入。
贺用礼马雪峰朱肖奇郭浩
关键词:组织工程骨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骨缺损
aFGF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的实验研究
郭浩
文献传递
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股骨头坏死修复作用的实验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aFGF)对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方法将48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用液氮冷冻法造成左侧股骨头坏死头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第6、9、14d局部注射aFGF,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2、4、8周分别处死各8只动物,观察有关指标。结果所有动物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成功,X线检查结合计算机相对骨密度分析、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BMD)测定:术后第2周,两组无显著差异,4、8周时,实验组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和成骨细胞增生作用,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结论aFGF对液氮冷冻成年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林晓蓬朱肖奇郭浩邓少杰裴伟杰
关键词:成人股骨头坏死
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 探究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惠阳医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经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治疗各期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以及治疗的优良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5.49±23.7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6.94±25.34)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4.21±5.64)周。与术前比较,术后即刻、拆除外固定、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长度明显增加,桡骨关节面台阶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尺偏角、掌倾角及桡骨长度与术后即刻比较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拆除外固定时比较,术后6个月时腕关节活动度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肢体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无畸形愈合以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Dienst功能评分:优16例,良3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 对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恢复腕关节功能效果佳,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郭浩邱志辉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骨折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评价(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具有很好的促进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动物模型血管化的作用,而X射线也是评价骨愈合很重要的指标。目的:应用X射线评估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修复作用,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2009-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材料: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加入部分脱蛋白骨粒,得到复合人工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双侧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挖除股骨头内约50%松质骨,加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灌注30min,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复合人工骨组,并将部分脱蛋白骨、复合人工骨同期手术植入。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进行X射线照片观察。结果:空白组整个过程都呈低密度影;8周时缺损区仍呈X射线低密度影,有2只出现股骨头塌陷。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2周和4周时植骨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清晰可见,8周时1只股骨头X射线表现正常,2只缺损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仔细辨别可区分,但已模糊不清。复合人工骨组4周时移植物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界限不清,需仔细辨别才能区分;8周时所有股骨头缺损区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融合,与宿主骨界限不清。X射线评分结果显示,复合人工骨组优于空白组(P<0.05),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和复合人工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X射线显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对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与单纯部分�
朱肖奇郭浩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脱蛋白骨X射线
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部分脱蛋白骨修复兔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管化作用(英文)被引量:4
2009年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形成作用以及成骨作用,能否有效地促进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的血管化有待研究。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因子复合部分脱蛋白骨对兔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的血管化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2009-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完成。材料: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肋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部分脱蛋白骨。将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用无菌蒸馏水稀释后加入部分脱蛋白骨粒,得到复合人工骨。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双侧股骨颈交界处开窗,挖除股骨头内约50%松质骨,加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灌注30min,建立双侧股骨头坏死骨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复合人工骨组。分别于相应股骨头骨缺损区植入部分脱蛋白骨、复合人工骨,空白组不植入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2,4,8周取材,制备墨汁灌注标本,进行微血管计数以及血管面积分析。结果:2,4,8周时血管计数和血管面积显示,空白组血管数和血管面积最少,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次之,复合人工骨组最多。复合人工骨组与空白组和单纯部分脱蛋白骨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部分脱蛋白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对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朱肖奇郭浩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部分脱蛋白骨血管化
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血管化进程及其生物力学性能被引量:4
2010年
背景:目前组织工程骨的支架材料,力学性能和体内血管化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因而制约了临床的广泛开展。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体外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和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的骨头制备生物衍生骨;体外分离和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再将诱导的成骨细胞接种到生物衍生骨支架上制成组织工程骨。取大白兔25只,制成骨膜-桡骨缺损模型,其中5只兔不做处理为空白组;另外20只兔左前肢为对照组单纯植入生物衍生骨,右前肢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术后2,4,8,12周分别取5只兔标本,观察血管面积和缺损区植入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液循环丰富,血管面积较大,12周血管面积趋于稳定,接近正常状态;2,4,8周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排列规律,12周形态结构已接近正常骨组织,力学性能明显增强。结果证实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有较好的血管化进程和力学性能,是修复骨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马雪峰朱肖奇贺用礼郭浩肖新跃
关键词:生物衍生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生物力学
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移植骨能否血管化是移植成活的关键。目的:验证生物衍生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化工程骨修复兔桡骨-骨膜缺损的血管化进程。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的动物对照实验,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5只,双侧桡骨制备成中段1.5cm的桡骨-骨膜缺损。方法: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按随机数字表法,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造成骨缺损后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主要观察指标:植入后2,4,8,12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物衍生骨与断端的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骨组织中血管形成情况,并进行血管面积图像分析。结果:25只兔无脱落。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植入后8周两断端已融合为一体;植入后12周,已经塑型,外观接近正常。对照组各时间点愈合程度不如实验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植入后4周均有大量血管生成,植入后8周,实验组修复区的血管网较对照组开始排列规律;植入后12周,实验组血管已达成熟阶段,血管排列方向比对照组均匀、有序,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皮质骨的血管形态。血管面积图像法测定的血管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后2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低于正常骨组织,植入后4,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管面积高于正常骨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植入后4周实验组血管面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加快骨修复后的血管化进程。
朱肖奇马雪峰贺用礼郭浩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组织工程化骨血管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