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曹
- 作品数:20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9年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胰腺肿瘤,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0.17%~2.70%,大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现就我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例SPT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 俞永涛张曹胡志鹏马俊文王磊张庆元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胰腺肿瘤临床医师病例分析发病率SPT
- 大肠癌患者粪便与癌组织APC基因突变检测的一致性研究
- 背景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由于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大多已是中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的疾病的进展程度有关。当大肠癌患者癌灶局限于肠壁时(A期或B...
- 张曹
- 关键词:大肠癌粪便APC基因突变
- 文献传递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与治疗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术前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均经手术治疗:6例单纯行胰体尾肿物切除术保留脾脏,1例行胰体尾+...
- 俞永涛胡志鹏马俊文王磊张庆元张曹
-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术前诊断外科治疗
- 文献传递
- 大肠癌患者粪便与癌组织APC基因突变检测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检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粪便脱落细胞中APC基因的突变,探索粪便基因检测代替癌组织检测的可行性。方法运用蛋白截断技术(PTT),对50例散发性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及癌组织中APC基因第15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APC基因突变检出17例,突变率为34%(17/50);患者粪便脱落细胞APC基因突变检出14例,突变率为32.6%(14/43);癌组织及粪便脱落细胞APC基因检测突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值为0.749,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APC基因及粪便脱落细胞APC基因检测的一致性较好。结论大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中APC基因突变与癌组织APC基因突变一致性较好,粪便脱落细胞APC基因检测有望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方法之一。
- 张曹杨银学杜勇李海宋伟
- 关键词:大肠癌粪便APC基因突变
- 肠伤寒穿孔合并膀胱滑动疝1例
- 2021年
- 1病历资料患者,男,75岁,消瘦体型,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右侧腹为重,迅速波及全腹,且呈持续性加重,病程中出现发热,同时合并有排尿困难,遂来就诊(援外贝宁洛克萨医院)。追问既往有排尿困难病史,余无特殊。查体:体温38.5℃,脉搏110次/min,呼吸21次/min,血氧饱和度93%,血压90/50 mmHg。消瘦体型,神清、痛苦表情,心肺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脾、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全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尤以右下腹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未闻及。右侧腹股沟区可见6 cm×5 cm质韧包块,压痛阳性,不能还纳入腹腔。
- 赵伟李博钱海权张曹王磊
- 关键词:右侧腹股沟腹部疼痛病历资料排尿困难肠伤寒穿孔
- 体重指数与胃癌患者胃切除术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初步探讨体重指数与胃癌患者胃切除术术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行胃切除术的早期胃癌患者且符合研究要求的9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于术前或术后1年的体重指数(BMI),分别将其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高体重组。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到术后1年的BMI、手术类型、胃根治性切除术类型、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型。并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所有患者术后1年的生存情况,计算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分布、手术类型、胃根治切除术类型、病理分期及组织学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体重组术前不同BMI的总生存率高于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年不同BMI的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体重组>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多因素分析显示,65岁及以上、术后1年低BMI、R1及R2的姑息性切除、肿瘤病理分期高(Ⅱ、Ⅲ和Ⅳ期)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起到负向影响,均为风险因素。而术后1年高BMI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起到正向影响,为保护因素。结论体重干预对于早期胃癌患者行胃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广。
- 张曹叶晶晶丁波刘东涛
- 关键词:体重指数早期胃癌胃切除术
- 荷包缝合包埋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探索及比较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否荷包包埋阑尾残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科室2022年8月~2023年8月间接收的诊断急性阑尾炎均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80例患者,采用两组完全随机设计将受试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到两个组中,其中对照组共40例,术中处理残端时予双重3-0可吸收线结扎处理;荷包缝合组共40例,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手术方案治疗,且于结扎后行交叉荷包缝合包埋处理。观察及比较2组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高于荷包缝合组。荷包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荷包缝合组有助于加速患者康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首次排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荷包缝合组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中行荷包包埋阑尾残端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荐。
- 徐祖培张曹
-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阑尾残端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2024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胃肠外科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胃癌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开腹胃癌根治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比较2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12.4±20.6)min]长于对照组[(176.4±30.6)min],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3±23.6)mL、1.8%]低于对照组[(330.6±35.6)mL、14.6%],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3.5±0.6)cm、(36.6±4.2)h、(8.6±2.2)d]短于对照组[(8.8±1.2)cm、(45.6±5.8)h、(11.4±3.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CRP、IL-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CRP、IL-6[(26.5±5.2)mg/L、(65.3±5.3)pg/mL]低于对照组[(58.5±8.6)mg/L、(78.5±10.6)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疗效与安全性高,可减轻手术引起的机体损伤,促使患者早期出院。
- 徐祖培张曹李如意
- 关键词:胃癌血清指标炎症反应复发率
- 大鼠结直肠腺瘤—癌序列模型的APC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SD大鼠结直肠"腺瘤—癌"序列模型不同病变阶段正常组织、腺瘤和癌变组织中结肠腺瘤性息肉病基因(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1,2-二甲基肼盐建立结直肠"腺瘤—癌"序列动物模型。按30mg·kg-1体质量,每周皮下注射1次,连续注射20周。造模完成后取同时存在正常、腺瘤和癌组织的30例SD大鼠结直肠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AP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PC阳性表达率在癌、腺瘤、正常组织中均不同(P<0.05);APC阳性率正常组高于腺瘤组和癌变组,腺瘤组高于癌变组(P<0.0125)。免疫染色结果显示,在腺瘤-癌序列进展过程中,阳性细胞数与染色强度逐渐下降。结论 SD大鼠"腺瘤—癌"序列动物模型中,APC蛋白在不同阶段表达水平不同,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发生的早期肿瘤标志物。
- 宋伟张曹李海杨银学屈玉玲
- 关键词:APC基因免疫组化
- miR-153-3p通过靶向FZD3调控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迁移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miR-153-3p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60例胃癌患者的癌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胃癌细胞系NCI-N87、AGS、SNU-5、SGC7901和胃上皮细胞GES-1,qPCR法检测miR-153-3p在胃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将miR-153-3p mimic及mimic对照序列转染至SGC7901细胞,用CCK-8、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TUNEL、Transwell和划痕愈合实验分别检测上调miR-153-3p对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构建裸鼠SGC7901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miR-153-3p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miR-153-3p与FZD3靶向关系,WB法检测miR-153-3p对FZD3蛋白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miR-153-3p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表达水平分别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GES-1细胞(均P<0.01),以SGC7901细胞中表达水平最低。上调miR-153-3p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并提高细胞凋亡率(均P<0.01),同时上调细胞中E-cadherin表达而下调N-cadherin、MMP2和MMP9表达(均P<0.01)。在体内实验表明,静脉注射miR-153-3p mimic显著降低移植瘤体积和瘤组织中Ki-67表达而上调P57表达(均P<0.01)。机制分析表明,miR-153-3p靶向结合FZD3基因的3′UTR区域,上调miR-153-3p会抑制FZD3表达并上调β-catenin、TCF-4和cyclin D1水平(均P<0.01)。结论:miR-153-3p靶向FZD3并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张曹何亚琴钱海权叶晶晶
- 关键词:SGC7901细胞增殖迁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