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龙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动力学
  • 2篇石灰
  • 2篇石灰石
  • 2篇通风
  • 2篇通风量
  • 2篇自然风
  • 2篇吸收剂
  • 2篇空冷
  • 2篇加热器
  • 2篇间接空冷
  • 2篇高压加热器
  • 2篇给水泵
  • 2篇焚烧
  • 2篇风量
  • 2篇钙基
  • 2篇
  • 1篇单组份
  • 1篇氮吸附
  • 1篇动力学参数
  • 1篇动力学分析

机构

  • 11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河北省电力勘...

作者

  • 12篇陈龙
  • 6篇陈鸿伟
  • 4篇危日光
  • 4篇陈江涛
  • 2篇于溯源
  • 2篇周兰欣
  • 2篇吕雪峰
  • 2篇侯艳峰
  • 1篇叶萍
  • 1篇索新良
  • 1篇张娜
  • 1篇黄雪丽
  • 1篇郝颖
  • 1篇李金海
  • 1篇林晓巍
  • 1篇李红莉
  • 1篇赵晓莉
  • 1篇于伟峰

传媒

  • 2篇电力科学与工...
  • 2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化学工程师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华东电力
  • 1篇电站辅机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5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灰石煅烧/碳酸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被引量:6
2013年
对石灰石煅烧/碳酸化过程中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石灰石不同煅烧/碳酸化阶段产物的氮吸附/脱附等温线为Ⅳ型,并在煅烧过程和碳酸化初期存在H1型吸附滞后环;石灰石煅烧产物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随煅烧时间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而碳酸化产物的比表面积和比孔容随碳酸化时间的增加呈指数规律迅速衰减;石灰石完全分解产物的孔容分布曲线呈双峰结构,随着煅烧反应的进行,双峰峰值不断增大,而碳酸化反应导致峰值减小;微孔、中孔和大孔对孔容积和孔面积的增加贡献不同,微孔只对孔面积的增加有一定的贡献,而中孔和大孔对孔容积和孔面积的增加皆有较大的贡献;随着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的增大,石灰石煅烧转化率呈线性增大趋势,而CaO的碳酸化转化率呈指数衰减.
危日光陈江涛陈鸿伟陈龙
关键词:石灰石碳酸化微观结构比表面积氮吸附
铬/氢/空气体系焚烧动力学模型修正被引量:1
2012年
建立完善的含铬废物焚烧动力学模型,有利于对含铬废物焚烧体系进行动力学研究,便于进一步分析剧毒六价铬生成的影响因素,尽而提出减少六价铬排放措施.应用量子化学理论和过渡态理论分析了铬/氢/空气体系焚烧动力学模型中反应的微观机理,并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研究表明,该焚烧动力学模型中有4个总包反应,每个总包反应都由两个基元反应组成.修正后的铬/氢/空气体系焚烧动力学模型删除了4个总包反应,增加了6个基元反应.最后,还计算出新增加的6个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
吕雪峰叶萍陈龙于溯源
关键词:焚烧动力学模型
660MW机组四合一式空冷塔变工况运行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6年
四合一式空冷塔由脱硫塔、湿式除尘器、烟囱和原始空冷塔组合而成。以某2×660 MW间接空冷机组的四塔合一式空冷塔为模型,通过CFD模拟,在空冷塔变工况条件下,分析了环境温度、热负荷、自然风速、风向和百叶窗角度等因素对换热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调节迎风侧百叶窗的角度,可明显提高四塔合一式空冷塔的通风量。
周二奇陈龙侯艳峰
关键词:间接空冷空冷塔自然风通风量
超超临界机组主给水泵移至高加出口方法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超超临界机组高压加热器(简称高加)汽水两侧压差急剧升高后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降低汽水两侧压差的方法即将主给水泵的位置由高压加热器进口移动到高压加热器的出口,并以某电厂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为例,对主给水泵位置变化后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主给水泵位置变化后,高加汽水两侧压差大幅度降低到9.5MPa,并且对主给水泵的启动和运行不会带来影响。
周兰欣陈龙
关键词:高压加热器安全可靠性
CaO和Fe(NO_3)_3复合催化锦界煤焦-CO_2气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在搭建的固定床实验台上对CaO和Fe(NO3)3复合催化锦界煤焦-CO2常压等温气化的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最佳质量添加比例为1%Ca、2%Fe,且在最佳添加量下气化时间比原煤焦和单组分催化剂下的气化时间分别缩短了103min和18min,催化强度系数分别是原煤焦、单组分催化剂CaO和Fe(NO3)3的5.71倍、1.65倍和2.04倍,气化温度降低了100K,气化温度降低程度介于单组分催化剂CaO和Fe(NO3)3之间;复合催化过程生成的部分Ca(NO3)2与CaO的活性不同,即Ca的催化强度与其前驱物的形式有一定关系;添加单组分催化剂的煤焦活化能与原煤焦的活化能基本相同,不同添加比例的复合催化剂的煤焦活化能增加的程度不同,且在最佳添加比例下增加程度最小,其值为15.4%.
陈鸿伟索新良陈龙于伟峰黄雪丽
关键词:复合催化剂气化气化温度活化能
铬/氢/空气/氯体系的焚烧动力学分析
2012年
对含铬固体废物焚烧体系进行动力学分析是提出控制六价铬化合物排放措施的基础。本文对铬/氢/空气/氯焚烧体系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了温度、初始氯含量对产物中六价铬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六价铬化合物主要以CrO2(OH)2的形式出现,最高含量出现在1700K左右;氯的存在没有导致六价铬化合物CrO2Cl2的大量生成;六价铬化合物CrO2(OH)2的含量随初始氯含量的增大略有下降。建议含铬固体废物实际焚烧过程中,避开1700K左右的温度区域,减少六价铬化合物的排放。
吕雪峰于溯源陈龙
关键词:焚烧动力学六价铬
CO_2浓度对钙基CO_2吸收剂循环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2012年
为分析CO2浓度对钙基CO2吸收剂循环反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利用两段的收缩核模型对石灰石循环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气氛中CO2浓度的变化只对化学反应控制阶段有较大影响,对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影响不明显。对于单次循环,CO2浓度的增大促使化学反应控制阶段结束时间缩短,表观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对于多次循环,CO2浓度的增大导致化学反应阶段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加速衰减。另外,CaO碳酸化反应在25%CO2浓度下已经饱和,继续增大CO2浓度不能提高最终转化率。
陈江涛陈鸿伟陈龙危日光
关键词:CO2浓度动力学参数
多种单组份醇胺试剂对CO_2的吸收特性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该文主要着眼于对燃煤电厂进行低碳减排,采用各单组份醇胺溶液对烟气中CO2进行吸收分离。建立一个鼓泡吸收装置,将N2和CO2进行混合配制模拟烟气,然后通入配方溶液进行反应,通过进出口气体流量的变化来分析CO2的吸收情况。
林晓巍陈龙陈鸿伟
关键词:DEATEAMDEA
不同温度下钙基吸收剂煅烧反应动力学中的补偿效应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自建的热重分析仪进行分析纯CaCO3和石灰石2种不同钙基吸收剂煅烧分解的热重实验,得到温度对2种钙基吸收剂煅烧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考察动力学参数间的补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分析纯CaCO3和石灰石煅烧反应动力学参数随煅烧温度变化而变化,二者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但是各自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随温度的变化规律相似,存在动力学补偿效应。通过对反应性指数、反应速率常数以及补偿线差异的分析,得出补偿线的高低可以成为判别不同钙基吸收剂分解快慢的一个依据。
陈鸿伟陈江涛危日光陈龙
关键词:钙基吸收剂煅烧反应动力学
石灰石循环分离CO_2过程活性下降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得到石灰石循环分离CO2过程活性下降的原因,在热重分析仪上考察了石灰石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特性,并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考察了不同循环次数下样品表面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CaO碳酸化反应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阶段和产物层扩散阶段组成,石灰石循环反应活性降低主要由化学反应控制阶段CaO转化率的下降引起,而其根本原因是循环反应过程中烧结所引起的空隙结构变化促使反应迅速的化学反应控制阶段提前结束,CaO碳酸化反应较早地进入到反应缓慢的产物层扩散控制阶段。
陈江涛危日光陈鸿伟陈龙
关键词:石灰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