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莲

作品数:23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新生儿
  • 10篇血浆
  • 5篇血性
  • 5篇窒息
  • 5篇缺血
  • 5篇缺血性脑病
  • 5篇缺氧
  • 5篇缺氧缺血性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脑病
  • 5篇聚体
  • 5篇患儿
  • 5篇儿童
  • 5篇二聚体
  • 4篇新生儿缺氧
  • 4篇新生儿缺氧缺...
  • 4篇新生儿窒息
  • 4篇神经元
  • 4篇神经元特异性

机构

  • 18篇南通医学院附...
  • 5篇南通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2篇海安县人民医...
  • 1篇南通大学附属...

作者

  • 23篇张金莲
  • 17篇徐杰
  • 13篇钱镜秋
  • 9篇姜荣
  • 5篇赵建美
  • 4篇周小建
  • 3篇季风华
  • 3篇郭飞
  • 3篇袁伯稳
  • 3篇徐美玉
  • 3篇朱余德
  • 3篇周辉
  • 2篇柴忆欢
  • 2篇王浙东
  • 2篇顾东明
  • 2篇何庆娟
  • 2篇周辉
  • 1篇吴月芳
  • 1篇陈瑞新
  • 1篇杭杲

传媒

  • 4篇南通医学院学...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交通医学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03年
为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 (HSP)止血分子标志物D 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在HSP发病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将 41例HSP患儿根据临床有无肾脏损害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 ,并以 2 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D 二聚体的含量。结果 ,两组患儿在发病初期 ,血浆D D水平均显著升高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这种改变在肾炎组更为明显。恢复期 ,两组患儿血浆D D水平均显著下降 ,较发病初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果表明 :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即血栓前状态 ,具有肾炎表现者则更具此倾向。通过对此指标的检测 ,可以更好地了解HSP的病理基础 ,有助于血栓前状态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并为临床采取相应的抗凝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何庆娟钱镜秋柴忆欢张金莲徐杰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浆D-二聚体止血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及复方丹参滴丸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患儿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 (CSD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2例PNS患儿随机分为CSDP组 2 2例和对照治疗组 2 0例 ,选择 2 0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CSDP组予CSDP ,学龄前儿童每次 3粒 ,学龄儿童每次 5粒 ,均每日 3次 ,两组均同时服用强的松 2mg/(kg·d) ,治疗 8周 ,治疗前后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α 颗粒膜蛋白 (GMP 140 )水平 ,并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 ,及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前 ,CSDP组、对照组血浆GMP 14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治疗后 ,CSDP组蛋白尿转阴、水肿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5 ,P<0 0 1) ,同时GMP - 140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 ,与正常组无差别 (P >0 0 5 ) ,对照组部分患儿GMP - 140水平仍高于正常组 (P <0 0 5 )。血小板计数差异则无显著性。结论 PNS患儿存在血小板的活化 ,CSDP可抑制PNS患儿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而改善症状。
周小建姜荣钱镜秋张金莲徐杰金露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Α颗粒膜蛋白-140复方丹参滴丸
纳络酮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神经肽Y和β-内啡肽的影响被引量:23
200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及纳络酮治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将34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18例),纳络酮治疗组(16例),以14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络酮治疗,连用3天。HIE患儿组治疗前、治疗3d后各采血收集标本一次,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NPY、β-EP。结果①HIE患儿血浆NPY、β-EP水平为(174.23±18.31)ng/L、(123.36±16.42)ng/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19±12.95)ng/L、(63.27±12.65)ng/L(P<0.01)。HIE急性期NPY与β-EP呈正相关(r=0.347,P<0.05)。②HIE常规组、纳络酮组治疗3d后血浆NPY、β-E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HIE纳络酮组NPY、β-E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NPY、β-EP共同参与了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在HIE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纳络酮能显著降低NPY、β-EP水平,减轻脑损伤。
周辉王浙东钱镜秋张金莲徐杰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Β-内啡肽纳络酮
新生儿窒息时血浆β-内啡肽改变及纳络酮疗效观察:附51例报告被引量:26
1996年
探讨新生儿室息时血浆β-内啡肽(β-EP)改变及纳络酮临床疗效。结果显示,51例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浆β-EP水平较20例对照组新生儿增高,18例严莺窒息儿有明显增高;20例纳络酮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β-EP浓度差值及病死率与31例非纳络酮组比较未见差异,但病程缩短。提示新生儿窒息可致血浆β-EP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纳络酮使患儿病程缩短,但未能改变β-EP在血浆中的浓度及降低病死率,其在新生儿窒息中的机理、疗效有待进一步探索。
杭杲蒋晓天张金莲卞泳良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血浆Β-内啡肽纳络酮药物疗法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浆GMP-140和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时血浆颗粒膜蛋白 - 140 (GMP- 140 )、D二聚体的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43例 HIE患儿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组。采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血浆 GMP- 140、D二聚体的含量 ,并以 19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 结果 三组HIE患儿 GMP- 140值分别为 (2 9.0 3± 9.48)、(37.39± 12 .94)、(6 2 .11± 15 .0 3) μg/ L,较对照组的(14.73± 6 .5 8)μg/ L显著升高 (P<0 .0 1)。血浆 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 (2 .0 3± 0 .81)、(4.6 3± 1.48)、(8.16± 4.0 2 ) m g/ L ,较对照组的 (0 .6 5± 0 .31) mg/ L显著升高 (P<0 .0 1)。血浆 GMP- 140、D二聚体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血浆 GMP- 140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 (n=43,r=- 0 .44 ,P<0 .0 5 )。结果还表明轻度 HIE患儿血小板数量尚未明显下降时 GMP- 140、D二聚体就已较对照组升高(P<0 .0 5 ) ,危重儿在恢复期虽然血小板数量明显上升 ,但 GMP- 140、D二聚体水平仍高于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HIE患儿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高凝状态及纤溶的改变 ,表明患儿处于血栓前状态。监测血浆 GMP- 140、D二聚体的变化 ,有助于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周小建钱镜秋姜荣张金莲徐杰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GMP-140D二聚体血浆
D-二聚体检测对儿科血栓形成相关性疾病的诊治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检测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儿222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过敏性紫癜74%、重症呼吸道疾病86%、肾脏疾病74%、川崎病71%、新生儿窒息70%、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脂膜炎均为阳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D-二聚体对儿科血栓前状态及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及抗凝剂的使用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黄锋张金莲徐杰
关键词:D-二聚体高凝状态抗凝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血浆GMP-140水平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 ic encephalopathy ,HIE)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40 (granule m em brane protein- 140 ,GMP- 140 )水平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3例 HIE患儿分为轻、中、重 3组 ,并以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血浆 GMP- 140采用 EL 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结果 :起病初期 ,血浆 GMP- 140水平显著升高 ,并与病情严重度一致。血浆 GMP- 140水平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 (r =— 0 .44 ,P <0 .0 5 ) ,另轻度 HIE患儿在血小板数量还没有明显下降时 ,GMP- 140就已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危重儿在恢复期虽然血小板数量明显上升 ,其 GMP- 140水平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HIE患儿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 ,血浆GMP- 140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度一致。监测患儿血浆 GMP- 140的变化 ,有助于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 ,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周小建钱镜秋姜荣张金莲徐杰
关键词:膜蛋白质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窒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观察及临床意义
2002年
目的 :观察新生儿窒息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变化及其对止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 EL ISA法检测 4 2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血栓调节蛋白 (TM)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 WF)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 14 0 (GMP- 14 0 ) ,D-二聚体 (D- D)的血浆水平 ,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 1(PAI- 1)的血浆水平 ,并与 18例正常足月新生儿比较。结果 :窒息新生儿血浆 TM、v WF、GMP- 14 0、D- D、t- PA和 PAI- 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重度窒息组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结论 :窒息新生儿存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导致血液高凝状态 。
郭飞钱镜秋姜荣徐杰张金莲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D-二聚体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采用免疫荧光测量法对 81例住院新生儿进行血降钙素原 ( PCT)测定。结果示严重细菌感染并有全身表现或败血症患儿血中 PCT明显升高 ,局部细菌感染无全身表现或非感染性疾病 ,患儿血中 PCT正常或仅轻度升高。因此 。
陆建红姜荣张金莲徐杰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降钙素原新生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3 例HIE按病情轻重分为轻、中、重三组,并以19 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血浆颗粒膜蛋白-140(GMP-140)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小板计数采用Coul-ter-stks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发病初期血浆GMP-140 显著升高,并与病情严重度一致。血浆GMP-140 与血小板数量呈负相关(n= 43,r= - 0.44 P< 0.05),轻度HIE患儿血小板数量还没有明显下降时,GMP-140 就已较对照组升高(P< 0.05),危重儿在恢复期虽然血小板数量明显上升,其GMP-140 仍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HIE患儿体内存在血小板活化,表明患儿处于血栓前状态,该指标的变化与病情的严重度一致。监测血浆GMP-140 的变化有助于血栓前状态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
周小建钱镜秋姜荣张金莲徐杰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活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