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玉桂

作品数:12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3篇体层摄影
  • 3篇灌注
  • 3篇成像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影像
  • 2篇盆腔
  • 2篇化疗
  • 2篇灌注成像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对比剂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肿瘤
  • 1篇胸部结节病

机构

  • 9篇广州医学院附...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12篇陈玉桂
  • 6篇凌国辉
  • 6篇汤日杰
  • 3篇李建生
  • 3篇卢斌贵
  • 3篇彭俊琴
  • 2篇林彬
  • 2篇张海南
  • 2篇游佳
  • 2篇张书旭
  • 1篇王俊
  • 1篇刘成林
  • 1篇游佳
  • 1篇张涛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不良反应观察对比
2010年
目的探讨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不良反应。方法 75例肾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离子型静脉肾盂造影,实验组给予非离子型静脉肾盂造影。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12.8%,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30.6%,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离子型对比剂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凌国辉林彬陈玉桂
关键词:离子型对比剂静脉肾盂造影
羟基喜树碱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采用羟基喜树碱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162例,每例介入治疗1-3次,总治疗次数391次。结果:治疗后154例食欲增加,生命质量改善,135例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106例患者术后体重增加。半年生存率94%,1年生存率65%,2年生存率27%,4例生存期大于4年。总有效率为95%。结论:羟基喜树碱肝动脉化疗栓塞对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卢斌贵汤日杰陈玉桂刘成林王俊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
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相关性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与探讨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并探寻星形肿瘤细胞CT灌注成像对于手术前分级的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星形细胞肿瘤患者20例,对其于手术前3~7d进行常规CT与CT灌注成像检查,并对其手术后病理学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检查,使用单克隆抗体CD34对血管进行标记。结果本文20例星形细胞肿瘤患者共8例低级星形细胞肿瘤,12例高级星形细胞肿瘤。且星形细胞肿瘤患者其脑血流量、表面通透性、脑血容量均比正常人高(P<0.05),而高级星形患者的脑血流量、表面通透性、脑血容量也明显高于低级星形细胞肿瘤患者(P<0.05)。由以上结果可得,肿瘤的脑血流量、表面通透性、脑血容量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对星形细胞肿瘤进行术前CT灌注成像检查,其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现正相关,该检查不仅能够帮助医师准确地对肿瘤进行术前分级,还能为脑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的区分提供有效证据。
凌国辉李建生陈玉桂
关键词:星形细胞肿瘤CT灌注成像肿瘤微血管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并分析其与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5例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CT表现,并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5例患者的CT表现主要为:胸膜下的结节和肿块,其边界较为清晰,肿块或伴有分叶,通过CT平扫,肿瘤的密度与肌肉密度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CT增强扫描,肿瘤出现均匀或不均与的强化,并伴有曲线状血管影,血管影出现明显强化。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通过CT有助于临床诊断此疾病。
凌国辉陈玉桂卢斌贵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CT胸膜纤维瘤
64层螺旋CT对胃癌及肿瘤血供显示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 64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陈玉桂
关键词:胃癌64层螺旋CT肿瘤血供
盆腔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部分盆腔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1例肿瘤患者行盆腔多层CT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合轴扫资料,与活检病理所见对照分析。结果:与轴扫资料对比,采用后处理图像提供病变细节,增加诊断信息37例;复杂部位病变准确定位13例;直观显示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39例;无明显增加诊断信息2例。结论:盆腔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有效增加和提高轴扫CT诊断信息及临床应用价值。
张海南张书旭汤日杰张涛凌国辉彭俊琴陈玉桂游佳
关键词:盆腔后处理技术
钼靶CR联合彩超诊断乳腺癌价值
2012年
目的探讨钼靶CR与彩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5月115例经临床确诊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行乳腺钼靶、超声,及钼靶超声联合检查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钼靶CR对乳腺癌确诊率86%,彩超确诊率84.3%,钼靶CR联合彩超同时检查确诊率94.7%。结论钼靶CR联合乳腺彩超检查能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两者互补,是乳腺癌患者影像检查最佳组合。
陈玉桂卢斌贵
关键词:彩超乳腺癌
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逐级改变mA等参数对仿真人体盆腔模型行16层螺旋CT扫描,确定低剂量阈值参数最优组合。以此标准对49例患者按盆腔大小改变剂量行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对记录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低剂量阈值扫描参数最优组合;49例患者低剂量扫描产生的图像质量优占91.84%,CTDIvd(mGy)和DLP(mGy.cm)占常规剂量的20.17%~42.08%。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盆腔检查中应用恰当,能有效保护患者和保证图像质量。
张海南汤日杰张书旭彭俊琴陈玉桂游佳
关键词:16层螺旋CTCT低剂量扫描体层摄影盆腔检查
宫颈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放化疗疗效评价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放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宫颈癌的10例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以及峰值CT值。结果:宫颈癌放化疗后1个月内的BF、BV明显高于治疗前,测得高峰时的CT值也略高于治疗前;两者相比,BF、BV的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CT峰值没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放化疗后6个月至1年的BF、BV明显低于治疗前,测得高峰时的CT值也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BF、BV、CT峰值的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MSCT灌注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李建生汤日杰凌国辉黄守松彭俊琴陈玉桂林彬游佳
关键词:宫颈肿瘤肿瘤治疗方案
直观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MR快速诊断中提高时间效能的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直观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对于帮助MR阅片医生在鼻咽癌快速诊断中提高时间效能的可行性。方法 60例鼻咽癌MR患者均分为A、B两组。阅片医生D1分析A组的常规MR资料和B组的"常规MR+DWI"资料。阅片医生D2分析A组的"常规MR+DWI"资料和B组的常规MR资料。要求每个病例的阅片时间都控制在4 min之内,记录所有诊断结果及阅片时间。将诊断结果与定性金标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常规MR与"常规MR+DWI"之间的诊断价值,比较时间效能。结果常规MR和"常规MR+DWI"的Az值(0.722±0.071和0.785±0.066)在鼻咽癌原发灶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颈淋巴结转移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44±0.025和0.834±0.021);在颅底骨质侵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17±0.068和0.883±0.048)。常规MR的平均阅片时间是(179.5±48.5)s,而"常规MR+DWI"是(149.5±41.7)s,两者之间的时间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观DWI有助于提高鼻咽癌MR快速诊断的时间效能,会一定程度上提高诊断者对于原发灶与转移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DWI应该成为鼻咽癌MR检查的常规扫描序列之一。
陈玉桂汤日杰
关键词:弥散加权成像MR鼻咽肿瘤诊断影像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