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红波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4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折射方法在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地层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9年
- 潮汕坳陷是中生界地层为主的沉积坳陷,被认为是南海油气勘探的重要勘探领域。潮汕坳陷已有丰富的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但是由于多次波干扰严重,获取的反射波速度精度低。潮汕坳陷多道反射地震资料中包含丰富的折射波数据,但是很少人重视多道地震记录中的折射波信息并利用他。在此我们通过编写处理程序拾取了折射层的地震速度。试验测线所在海区的水深在600—800m,测线的最大偏移距为6 250m。测线所测的第三系地震折射波速度为2.0—2.5km.s-1,与潮汕坳陷其他地方的第三系地震波速度基本相等。但是潮汕坳陷西南部中生界的地震折射波速度在3.5—4.2km.s-1,低于潮汕坳陷中东部中生界的地震波速度(4.0—5.0km.s-1),预示潮汕坳陷西南部油气储集物性可能较好。
- 吕修亚阎贫陈洁郑红波王彦林
- 关键词:折射波中生界
- 研究海水温盐结构的反射地震方法被引量:4
- 2009年
- 在物理海洋学的研究中,利用CTD(Conductivity,Temperature and Depth sensors)测量方法研究海水温盐结构存在着获取数据时间长、数据横向精度低的缺点,而利用反射地震记录可以获得剖面上连续的水体温盐结构,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反射地震方法研究海水温盐结构是个新的交叉学科方法,称为"地震海洋学"。由于海水水体的物性变化比地层物性变化小得多,造成海水水体的反射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各类干扰强烈,因而海水水体的反射地震资料处理也和常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有所不同。它处理的重点是振幅补偿,叠前去噪以及叠后处理。笔者通过对"十五"973项目在南海东北部采集的一条高分辨率多道反射地震测线的海水水体部分的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压制了强线性干扰波,获得了水体反射图像。地震叠加速度分析获取的3个CDP(Common Depth Point)的垂向速度从1540 m.s-1单调减小到1478 m.s-1,与CTD测量得到的速度变化趋势一致。
- 郑红波阎贫王彦林张辉张辉吕修亚
- 关键词:反射地震去噪
-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的浅地层探测与深水沉积特点被引量:9
- 2011年
- 采用新引进的海洋深水浅层剖面仪,从珠江口外陆架进入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进行了浅地层探测,获得了高分辨率反射记录。分析发现,白云凹陷上陆坡段沉积连续性较好,海底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平缓,显示了比较均一的沉积底质和微弱的海底水动力条件;在白云凹陷-东沙岛西南海区中陆坡区,海底滑坡严重,局部存在强烈的、平行陆坡的海底洋流冲蚀,海底地形崎岖不平,反射强度侧向变化大,表明海底底质不均匀,海底水动力强。浅地层记录还显示中陆坡海底山丘有海底气体泄露现象,结合常规反射地震识别的海底泥底辟特征,确定海底山丘为泥火山。气体泄露和海底反射振幅的变化代表了海底浅层聚有丰富的气体以及嗜甲烷生物链活动的钙化,因而推断该区不仅是油气的聚集区,也是水合物的聚集带。
- 阎贫王彦林郑红波
- 关键词:浅地层剖面滑坡气体泄漏泥火山
- 东沙群岛西南海区泥火山的地球物理特征被引量:17
- 2014年
- 多道反射地震和CHIRP浅地层剖面显示在南海东沙群岛西南陆坡和白云凹陷东部陆坡之间的深水(600~1000m)陆坡上矗立着一系列高出周围海底50~100m的丘形地质体,其内部地层发生褶皱,反射波呈现杂乱和空白,海底声波屏蔽严重。浅地层剖面还显示丘状构造带有气体羽状构造,从海底进入水体高达50m。海底沉积取样分析表明,这些海丘区的表层分布着生物成因的致密碳酸盐结核。可以推断东沙西南的丘形地质体就是泥火山带,并且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水合物潜在区。东沙西南海区泥火山表现出构造挤压和带状分布的特点,不同于南海北部神狐和九龙甲烷礁已发现水合物区的非泥火山,也不同于全球其他典型被动大陆边缘的泥火山特征,其构造成因和水合物潜力有待进一步研究。
- 阎贫王彦林郑红波邹大鹏陈忠
- 关键词:泥火山
- 潮汕坳陷多次波组合压制技术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潮汕坳陷中生界发育,是我国海上重要的油气勘探后备区。但该区多次波非常发育,多次波识别和压制一直是该区地震资料处理的关键和难点。合理地选取有效的多次波压制方法是获得高品质地震剖面的关键所在。针对原始资料中多次波异常发育的情况,文章分析了该区多种类型多次波的特点,尝试了零偏移距截距时间-射线参数(τ-p)域预测反褶积、自由界面多次波衰减法(Surface-Related Multiple Elimination,SRME)和双曲线Radon变换,对多次波进行组合压制,克服了仅依靠一种手段难以压制多种类型多次波的局限。从资料处理效果看,τ-p域预测反褶积方法对短周期的鸣震和微曲多次波的压制效果较好,SRME有效地压制自由表面多次波,且在近炮检距范围内压制多次波效果很好,而双曲线Radon变换是衰减长周期的层间多次波和未被充分压制的自由表面多次波很好的选择。组合压制多次波后的剖面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 林秋金阎贫于宏郑红波唐群署王彦林
- 关键词:预测反褶积
- 相干声纳多波束与传统型多波束测深系统综合对比与实验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在工作原理、技术参数、采集软件和处理软件功能与操作,以及数据实测等方面对相干声纳多波束测深系统Geoswath Plus和传统型多波束测深系统Seabeam 1180进行了详细对比。对比表明,两套多波束系统的工作原理完全不同;传统型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探头下方数据密集,两侧的数据逐渐变稀,相干声纳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探头正下方的数据比较稀疏,探头两侧的数据较密集;相干声纳多波束测深系统Geoswath Plus的采集和处理软件实现了一体化,具有较直观的数据质量监控功能,传统型多波束测深系统Seabeam 1180可应用的后处理软件较多,功能更丰富;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两套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数据测量精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符值数列的标准偏差为3%—4%。对比为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引进和选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 邢玉清刘铮郑红波
- 关键词:PLUS
- Kirchhoff波场延拓在OBC记录海水层基准面校正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莺歌海盆地是南海西北部一个重要的含气盆地,大量含气带导致了常规地震资料中出现纵波地震反射模糊带,海底电缆(OBC)探测被作为揭示该区含气带特征的新方法。OBC探测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然而由于它具有不同于海面拖缆观测方式:它的炮点和检波点不在一个基准面上,地震波沿不对称路径传播,不能直接采用常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为此需要进行基准面校正将炮点和检波点校正到同一基准面上。常用的基准面校正方法包括静校正、Kirchhoff波场延拓法等,文章采用Kirchhoff波场延拓法对莺歌海盆地的OBC资料做基准面校正,并与静校正方法对比,结果表明,静校正方法对浅层速度分析造成的误差较大,超过10%;Kirchhoff波场延拓则保持了正确速度,并得到了目标基准面的正确波场。
- 金丹阎贫唐群署郑红波王彦林林秋金陈静
- 关键词:基准面校正KIRCHHOFF积分法波场延拓静校正
- 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Chirp信号浅地层剖面数据分析及转换被引量:8
- 2012年
- 浅地层剖面系统在海洋工程勘察、海洋矿产资源探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EdgeTech公司生产的3200系列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Chirp信号浅地层剖面系统,该仪器原始记录的JSF格式数据与传统的SEGY地震数据格式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具体体现在文件头和道头部分,特别是数据记录方式上它同时记录了包络信号和振幅信号两种类型的数据。因此,编写适用的C程序代码将JSF原始数据转换为包络信号和振幅信号两种类型的SEG-Y标准地震数据,并运用该程序读取并转换了南海北部某区域的实测浅剖数据,并分析了浅剖资料解释中采用包络信号数据的原因,为利用振幅信号数据反演海底反射系数等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 郑红波阎贫王彦林邢玉清
- 关键词:希尔伯特变换
- 南海西南次海盆反射莫霍面成像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6
- 2017年
- 深部地质结构是研究海盆动力成因的重要基础。南海西南次海盆以往多道地震资料中莫霍面的成像普遍不清,选取NH973-1测线长排列多道地震数据对西南次海盆的莫霍面反射成像进行研究。该地震资料中层间多次波非常发育,严重掩盖或干扰了莫霍面有效反射信号。针对地震资料特征,首先采用抛物线型Radon变换滤波对部分层间多次波进行压制以拾取一个相对准确的初始速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速度滤波和内切除组合方法对层间多次波进行压制。从资料处理效果看,层间多次波得到有效压制,莫霍面成像清晰,呈现出断断续续的特征。由此解释的海盆区地壳(除沉积层外)厚度整体较薄,约为2.3~3.9km,有别于正常洋壳结构,更接近于构造拉伸主导型的地壳。
- 于俊辉阎贫郑红波王彦林赵旭
- 反射地震方法研究南海北部的深水底流被引量:5
- 2012年
- 1引言
对于深水的定义,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的,目前普遍认为水深大于300m的海域即为深水,其沉积动力机制和沉积体系与陆相和浅水环境有较大的不同,是全球油气勘探和开发的热点和前景领域。目前海洋油气勘探已经逐步从浅水区转向深水区,
- 郑红波阎贫邢玉清王彦林
- 关键词:地震资料沉积物波南海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