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旭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性能
  • 1篇亚胺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酞菁
  • 1篇碳纳米管
  • 1篇碳纳米管复合
  • 1篇酰亚胺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管
  • 1篇介电
  • 1篇介电性
  • 1篇介电性能
  • 1篇金属
  • 1篇金属酞菁
  • 1篇聚酰亚胺
  • 1篇值模拟

机构

  • 2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作者

  • 2篇杨旭
  • 1篇张丽梅
  • 1篇张云鹤
  • 1篇姜振华
  • 1篇余剑
  • 1篇王琦桐
  • 1篇葛蔚
  • 1篇许光文
  • 1篇蒋富明
  • 1篇刘雅宁
  • 1篇韩永生

传媒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微型流化床内混合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2
2014年
微型流化床反应分析仪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制的具有等温微分反应特性,且适合于气固反应分析的新仪器。细微样品与高温流化介质的瞬间混合是该仪器实现等温微分的必要条件。针对如何满足该要求,基于欧拉多流体模型对连接不同进样器的微型反应器本体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喷口结构和位置下的流动图景及混合区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曲线,定量表征了各种进样器的混合质量。同时采用高速摄像手段获得了冷态实验中颗粒流动的快照,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模拟结果对脉冲射流微量进样器结构的优化提出了如下建议:进样细管应避免采用弯角喷口,弯角结构会导致脉冲进样载流气喷出方向与流化气流相逆,使得细微颗粒试样堆积滞留,影响混合效果。
杨旭刘雅宁余剑蒋富明韩永生许光文葛蔚
关键词:数值模拟
聚(金属酞菁)酰亚胺/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以四氨基铜(锌)酞菁为四胺单体,与4,4'-二苯醚二胺(4,4'-ODA)和二苯醚四酸酐(ODPA)进行共聚,合成了聚(金属酞菁)酰亚胺.由于金属酞菁的引入,聚(铜酞菁)酰亚胺和聚(锌酞菁)酰亚胺的介电常数均高于传统聚酰亚胺(PI).以聚(铜酞菁)酰亚胺为基体,采用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碳纳米管/聚(铜酞菁)酰亚胺复合材料,碳纳米管较为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性能,掺杂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20%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达到200,介电损耗为2.25.
张丽梅王琦桐杨旭姜振华张云鹤
关键词:酞菁碳纳米管聚酰亚胺介电性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