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 作品数:29 被引量:1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的解剖学基础及应用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的解剖学基础,提高该入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方法成人尸体解剖22具,颈椎前路手术患者50侧。通过尸体解剖及手术观察向左侧推移脏器鞘时颈动脉鞘的位移情况,颈动脉鞘与脏器鞘间隙在不同颈椎水平的特点,向内侧推移气管时食管随气管移动的情况及食管向内侧相对于椎体的移动发生在哪一筋膜间隙,向内外侧推移颈动脉鞘时其移动情况。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颈椎间盘髓核射频技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疼痛及颈性眩晕206例患者资料,男93例,女113例;年龄22-71岁,平均48岁,共434个椎间盘。结果尸体解剖和术中观察均发现在约C4椎体水平以下颈动脉鞘和脏器鞘之间不存在天然间隙,为使二鞘之间产生可供穿刺的间隙需借助手法分离。椎前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容易分离。在脏器鞘完整情况下,向内侧推移气管时,食管随气管一同活动,脏器鞘相对于颈椎的活动主要发生在椎前筋膜浅、深层之间。颈动脉鞘主要由椎前筋膜向两侧移行而成,受椎前筋膜的限制加之颈动脉本身的张力使其向内外的活动度受到明显限制。434个颈椎间盘穿刺均安全完成,无一例发生颈动脉、食管损伤和椎间盘炎等并发症。结论颈椎前外侧入路穿刺技术应基于对颈前解剖的正确理解,在此基础上的操作合理安全。
- 单建林姜恒王崇伟张阳王飞李放
- 关键词:颈椎穿刺术解剖学
-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膝关节软骨和骨软骨缺损适用于大面积骨软骨缺损的修复,且不受缺损形状和面积的限制,在临床上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现对国内外同种异体骨软骨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张阳钱齐荣
-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软骨缺损
-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 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3月采用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腰椎退变患者46例(Dynesys组),以同期行PLIF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PLIF组).记录2组手术前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近侧邻近节段的椎间ROM,评估2组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轻度升高(P>0.05),而PLIF组显著升高(P<0.05)且大于Dynesy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4.9°(P<0.05),而PLIF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3°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P<0.05).2组近侧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在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且PLIF组大于Dynesys组(P<0.05).Dynesys组有6例患者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PLIF组患者有15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PLIF组有1例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ROM,邻近节段椎间ROM的增幅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数均较低.
- 张阳李放单建林关凯赵广民文天林张志成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
- 腰椎经椎弓根后路非融合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但腰椎融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率之间不成正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合的邻近节段会发生退变或失稳。腰椎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腰椎退变疾病的新治疗手段,其设计理念旨在保留腰椎手术节段的部分活动度的同时维持其稳定性,从而使手术节段的活动限制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异常载荷的产生。经椎弓根后路非融合技术在临床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椎弓根.韧带装置和半刚性椎弓根螺钉固定装置。本文对经椎弓根后路非融合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 张阳李放
- 关键词:腰椎内固定器
- 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下腰痛症状观察及机制分析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下腰痛症状在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诊断意义,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92例,观察有无骨折局部疼痛症状及下腰痛症状。前瞻观察2010年1月~2011年12月急诊收治的〉70岁低能量腰部外伤患者369例,考察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结果回顾性观察392例患者中,仅有骨折局部痛205例(52.3%),仅有下腰痛77例(19.6%),二者均有110例(28.1%)。前瞻性观察369例中94例确诊为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占受伤总人数24.0%。结论下腰痛症状对胸腰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发生机制是腰椎传入神经的传导通路和牵涉痛原理。
- 单建林张阳单忠林李放
- 关键词:胸椎脊柱骨折腰痛传入通路
-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腰椎相邻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3年
-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但腰椎融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率之间不成止比,随着时间的推移,融合的相邻节段会发生退变或失稳,导致相邻节段退变.腰椎融合手术所存在的局限性及问题导致一些学者开始探索一些新的手术方式,腰椎非融合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腰椎退变疾病的新治疗手段,
- 张阳李放
- 关键词:腰椎退变相邻节段非融合技术标准术式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血红蛋白(Hb)变化原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名股骨颈骨折行空心钉内固定术的老年(>60岁)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d1所做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输液情况,了解它们对围术期患者Hb变化的影响。结果 98名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8.3±10.5)min,术中失血量(17.2±8.9)ml。平均Hb,术前输液后(113.0±15.0)g/L、术后d1(108.4±12.4)g/L均较入院时(122.3±15.4)g/L有所变化(P<0.05)。患者平均红细胞比容(Hct),入院时(38.2±5.2)%、术前(34.1±4.1)%和术后d1(34.0±3.9%)(P>0.05)。术后Hb<100 g/L的患者由入院时的9人增加至术前的18人,术后d1增加至30人(P<0.05)。5人术后d1的Hb<80 g/L,给予输血治疗。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围手术期Hb下降的真实原因可能是术前输液对血液的稀释作用,并不需要即刻输血。对于入院时Hb<100 g/L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需监测围手术期Hb变化情况,积极行输血治疗,避免发生术后贫血。
- 张阳彭城刘智郭永智桑大伟王立伟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空心钉血红蛋白术后贫血
- 髂后痛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 2012年
- 腰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能够引起腰痛的解剖部位多且复杂,如何判断腰痛的来源,进行定性及定位诊断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点。在众多的可能产生腰痛的病因中,近年来椎间盘源性腰痛受到更多的重视,并被认为是腰痛最常见的病因[1,2]。
- 单建林王飞单忠林张阳文天林赵广民关凯李放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症状椎间盘造影
- 肱骨近端恶性肿瘤人工关节置换结合骨水泥技术的软组织重建策略
- 背景 在过去的数十年,肿瘤切除后的骨及软组织缺损重建的技术进步巨大。很多不同的人工关节系统目前在临床应用于肱骨近端缺损的重建。但在中国,由于的经济的原因,受到一定限制。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探讨使用水泥复合人工关节系统的临床结...
- 钱齐荣吴海山李晓华吴宇黎张阳翁伟峰
- 关键词:肩关节关节置换骨水泥骨缺损
- 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5年
- 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对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加以概括,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 张兴胜李放任大张阳赵戊辰
- 关键词:交感型颈椎病颈椎病患者工作节奏发病机制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