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东伟

李东伟

作品数:2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焦
  • 1篇植入
  • 1篇上皮
  • 1篇上皮下角膜磨...
  • 1篇视觉质量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方式
  • 1篇内障
  • 1篇皮下
  • 1篇屈光
  • 1篇人工晶体
  • 1篇人工晶体植入
  • 1篇准分子
  • 1篇准分子激光
  • 1篇准分子激光上...
  • 1篇像差
  • 1篇磨镶术
  • 1篇近视
  • 1篇晶体植入
  • 1篇激光

机构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2篇李东伟
  • 1篇贺贵云
  • 1篇何书喜
  • 1篇陈蛟
  • 1篇段国平
  • 1篇熊炜
  • 1篇罗栋强
  • 1篇王华
  • 1篇李前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屈光手术方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三种手术方式术后人眼角膜高阶像差(包括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方根)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82例164眼,其中行飞秒激光制瓣(FSLASIK)手术者31例62眼,B组行SBK者31例62眼,C组行LASEK者20例40眼,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15d;1,3mo彗差(C7,C8)、球差(C12)及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术后各时段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像差: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角膜像差均有显著影响,三组患者角膜彗差(C7,C8)、角膜球差(C12)、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均于术后1d开始显著增加(P<0.05)。术后3mo,患者的C7,C8,C12和RMSh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但FS-LASIK组患者增幅比其它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BK和LASEK相比,飞秒做瓣LASIK在术后早期拥有较好的裸眼视力,且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幅相对较小。
何书喜李东伟王华罗栋强陈蛟李前
关键词:飞秒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多焦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爱尔康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Acry Sof Restor)植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52眼),分别植入AcrySofRestor渐进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体(多焦组24例/32眼)和单焦点人工晶体(单焦组,16例/20眼)。术后3~6个月随访,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的视力、视觉症状、视功能质量及对比敏感度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焦组的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全程视力优于单焦组(均P〈0.05);光晕眩光视觉不良症状多焦组发生率高于单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组脱镜率(96.88%)高于单焦组(65.00%)(P〈0.05);术后3个月眩光及无眩光条件下低空间频率多焦组对比敏感度均明显低于单焦组(均P〈0.05),多焦组中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均低于单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尔康(Acry Sof Restor)多焦点人工晶体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远、近视力,提高了患者脱镜率,但空间对比敏感度有缺失。
贺贵云段国平李东伟熊炜
关键词:人工晶体高度近视白内障视觉质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