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子玉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村寨
  • 1篇仪式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黔东南苗族
  • 1篇黔中
  • 1篇自然环境
  • 1篇文化景观
  • 1篇乡村民宿
  • 1篇民宿
  • 1篇街区
  • 1篇京郊
  • 1篇景观
  • 1篇居住
  • 1篇居住环境
  • 1篇聚类
  • 1篇聚类方法
  • 1篇聚落
  • 1篇军事
  • 1篇军事策略
  • 1篇类方

机构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6篇贾子玉
  • 5篇周政旭
  • 1篇杨昌鸣

传媒

  • 3篇住区
  • 1篇建筑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仪式景观与地方认同的互构:以黔中屯堡聚落抬舆仪式为例
2022年
聚落景观的生成是一个不断与民族文化信仰、社会秩序相互影响、建构的过程。以黔中地区典型屯堡聚落为例,研究屯堡聚落的抬舆仪式与聚落空间及景观的互动关系,分析仪式景观社会、文化象征性生成的过程,并且总结这一自觉行为对景观主体地方认同感建构功能。研究发现:1.抬舆仪式景观受到屯堡空间特征、族群文化信仰与社会秩序的共同影响;2.在这一影响下,抬舆仪式空间序列和活动包括:起止空间与沐浴礼、核心祭祀空间与祭祀礼、巡游路径与境域空间与抬神巡游、家庭迎神空间与迎神礼、停留祭祀空间与民俗展演;3.屯堡聚落抬舆仪式景观具有强化屯堡聚落空间认同、凝聚共同文化信仰、整合"家-族-村"社会结构三方面的重要功能,从空间认同、文化信仰认同、社会身份认同三方面共同构建起屯堡聚落的地方认同。抬舆仪式景观的构建与重复上演对屯堡聚落传统空间与文化的保护、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周政旭贾子玉
关键词:文化景观
基于Airbnb数据的京郊乡村民宿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在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大环境下,"民宿"成为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已成为乡村旅游极具特色的业态之一,对缓解乡村空心化带来的房屋、土地闲置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北京郊区的乡村民宿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定量研究其空间布局的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京郊乡村民宿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现象,体现为"一区多核"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北郊富集、南郊稀疏"的南北空间分异;2.民宿分布与自然地貌区分具有相关性,在浅山区范围内分布最为密集;3.民宿分布依托于国家A级景区等重要旅游资源,主要趋近分布在景区富集的地区。对京郊当前乡村民宿的空间分布情况的分析结果,对探索乡村未来发展路径具有一定意义。
贾子玉高梦瑶厉基巍周政旭
黔中屯堡的村寨调研(七):鲍屯被引量:1
2018年
鲍屯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堡内面积约为2.8hm2。据信,鲍屯是明初征南军队最早一批屯驻的聚落之一,其村志记载其甚至是作为先锋进驻的军队驻地。自营建起,鲍屯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历经600余年,依然较好地保存着最初格局。
贾子玉熊杰周政旭
关键词:村寨居住环境
黔中屯堡的村寨调研(一):九溪
2017年
在万山耸立、连亘万里的贵州境内,以黔中腹地安顺一带地势相对平缓,山谷相夹之间田坝广阔,具有优渥的农耕条件和宜居的自然环境。在此峰林之间、田坝之上,滇黔古驿道横贯而过,构架出历史上中原地区通往西南边陲的“咽喉要道、一径之地”。起源于明初“调北征南”等军事策略的屯堡聚落就大量聚集于此。它们以汉族移民为主体,依附于肥田沃野,沿驿道走向线性排布,呈现出彼此守望相持的网络式布局特征。黔中屯堡聚落跨越漫漫六百余年,建立之初承担了保疆守土的军事重任,随后经历兵荒马乱、朝代更迭的历史过程,最终形成了极具地域、民族特色的建筑空间和文化景观。在安顺一带将近三百多个屯堡古村落中,九溪村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空间与文化形态格局完整而独特,有“屯堡第一村”的称号。
贾子玉封基铖周政旭
关键词:村寨军事策略建筑空间自然环境汉族移民
“历史动态”对当下历史街区空间修复的启示被引量:16
2018年
当下对于历史街区的动态保护主要关注"保护"与"发展"间关系的协调,对于历史街区发展中的演化逻辑关注不够。通过对经典理论的研究,分析了城市发展的动态影响因素与表现维度,指出空间的动态性是时间动态性的投射,记录了蕴含在时间维度中的动态内因及外因,并将空间动态分为延续、重构与扩张3种模式,结合案例对3种模式进行分析,明晰动态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在空间动态中的作用,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依据。
张雨洋杨昌鸣贾子玉
基于三维量化与因子聚类方法的山地传统聚落形态分类:以黔东南苗族聚落为例被引量:11
2019年
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是聚落地域性景观与文脉价值的集中载体,对其形态的保护与延续是乡村聚落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与策略。其中,山地传统聚落因所处地形复杂而具有区别于平原聚落的突出的竖向形态特征,但当前研究普遍缺少针对聚落三维形态的综合量化方法。本文在已有的聚落二维平面空间形态研究基础上,创新性引入竖向空间和建筑混乱度两方面指标,构建山地传统聚落三维形态量化指标体系,以黔东南苗族山地传统聚落为例,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苗族聚落形态特征与类型。主要结论如下:(1)因子聚类将聚落形态指标综合提取为三维空间因子、规模形态因子、空间结构因子三大主要因子;(2)聚类分析实现了对所涉及苗族聚落形态的有效划分;(3)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自然环境等其他质性因素,将苗族聚落形态划分为深谷山腰型松散指状聚落、缓坡型松散团带状聚落、平坡型致密团状聚落、复合地形松散指状聚落4种典型类型,并进一步解释了不同类型聚落形态的异同与生成逻辑,实现了对苗族聚落三维形态的科学表征与分类。这一方法科学有效地揭示了山地聚落形态的三维本质特征,对未来聚落形态规划与分类保护提供了有益的量化导引。
贾子玉周政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