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辉

作品数:23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纤维
  • 7篇纳米
  • 5篇多壁碳纳米管
  • 5篇碳纳米管
  • 5篇纳米管
  • 3篇熔融
  • 3篇聚酰胺
  • 3篇共混
  • 3篇合纤
  • 3篇纺丝
  • 3篇复合纤维
  • 3篇FEP
  • 2篇电池
  • 2篇原位聚合
  • 2篇原纤
  • 2篇原纤化
  • 2篇熔融共混
  • 2篇硕士
  • 2篇硕士研究生
  • 2篇凝聚态结构

机构

  • 23篇天津工业大学
  • 2篇中国纺织科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中国神华煤制...
  • 1篇绿驰汽车科技...
  • 1篇德蓝水技术股...

作者

  • 23篇刘海辉
  • 13篇张兴祥
  • 5篇王宁
  • 4篇赵义平
  • 4篇刘海辉
  • 3篇靳艳梅
  • 3篇王学晨
  • 2篇马昌
  • 2篇赵明宇
  • 2篇李文瑞
  • 1篇宋俊
  • 1篇韩娜
  • 1篇侯立晨
  • 1篇张倩
  • 1篇王猛
  • 1篇冯霞
  • 1篇李婷
  • 1篇赵孔银
  • 1篇史景利
  • 1篇李伟

传媒

  • 4篇天津工业大学...
  • 3篇纺织学报
  • 3篇复合材料学报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合成技术及应...
  • 1篇山东化工
  • 1篇合成纤维
  • 1篇合成纤维工业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炭素技术
  • 1篇铝加工
  • 1篇水污染及处理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碳聚合物研究
氟乙烯作为一种具有多方面特殊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从四氟乙烯的结构和特性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外一系列四氟乙烯与全氟第二单体(六氟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以及与聚甲醛、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聚苯硫醚、聚...
靳艳梅王宁张兴祥刘海辉
关键词:FLUORINATEDPROPYLENEPERFLUOROALKYLCO-POLYMERIZATION
Lyocell纤维的凝聚态结构与原纤化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以Lyocell纤维的制备技术为出发点,概述了通过纺丝工艺改变凝聚态结构与原纤化的国内外研究,并总结了控制Lyocell纤维原纤化的方法,为Lyocell纤维原纤化程度的控制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导,同时为Lyocell纤维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李文瑞李婷迟克栋程春祖刘海辉刘海辉
关键词:LYOCELL纤维纺丝工艺凝聚态结构原纤化
角蛋白/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的制备被引量:2
2017年
为促进废旧羊毛的回收利用,采用L-半胱氨酸还原法溶解羊毛提取角蛋白,将羊毛再生角蛋白溶于碳酸钠/碳酸氢钠缓冲溶液中配制成纺丝液,并且向其中添加经傅克反应处理的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再生角蛋白/功能化碳纳米管复合纤维。研究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均匀的分散在复合纤维中,没有发生团聚现象,并且与角蛋白基体有着良好的界面作用;碳纳米管加入对纤维的结晶度有所提高,并且能够诱导角蛋白内部形成较多的β-折叠的二级结构构象;随着碳纳米管的加入,复合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增加,当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15%时,拉伸断裂强度达到最大(91.5±12.6)MPa,比纯角蛋白纤维提高了139%。
赵明宇刘海辉王学晨张兴祥
关键词:羊毛角蛋白蛋白纤维多壁碳纳米管湿法纺丝
紧张热定型工艺对多壁碳纳米管/聚醚醚酮复合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熔融共混纺丝工艺制备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质量分数分别为0.1%和0.5%的MWCNTs/PEEK(聚醚醚酮)复合纤维,研究了紧张热定型过程中热定型温度和降温速率对复合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TEM、SEM、DSC、DMA、XRD和单纤维电子强力仪研究了复合纤维的形貌、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热定型温度和冷却降温速率对其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有影响,经过热定型处理,复合纤维内部MWCNTs的取向程度明显提高。280℃热定型、1.5℃/min冷却纤维的拉伸强度达384MPa,杨氏模量为0.62GPa,断裂伸长率28%,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较130℃热定型纤维提高了147%和19%,获得了优化复合纤维性能的最佳工艺条件。
靳艳梅王宁刘海辉王学晨张兴祥
关键词:碳纳米管聚醚醚酮复合纤维熔融共混
两种国产汽车车身铝合金板冲压成形性研究及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对5182和AC170两种国产汽车车身铝合金板进行化学成分检测、单向拉伸等试验和理论研究,结合两种铝合金板各自的特点为车身零件材料选择提供依据。以某车型发动机罩外板和前车门内板两个零件为例,使用铝合金板替代钢板,通过AutoForm软件进行成形分析,确定冲压工艺方案,最后投入模具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国产铝合金板在汽车车身零件上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王猛康建立康建立刘海辉
关键词:5182铝合金冲压成形性能压边力减薄率
不同尺寸石墨烯/聚酰胺66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2020年
为了研究不同尺寸石墨烯对聚酰胺66(PA66)性能的影响,利用高速剪切的方法来改变石墨烯的尺寸,制备出不同片径尺寸的石墨烯;先将石墨烯分散在去离子水中,通过控制剪切时间来获得不同尺寸的石墨烯,利用熔融共混将石墨烯与PA66混合得到复合材料,再利用微型注塑机制备得到复合材料哑铃型样条;利用透射电镜、示差扫描量热仪、万能拉伸机、X射线衍射仪对石墨烯的尺寸、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力学性能、晶粒大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PA66加入石墨烯,聚合物的熔点、力学强度和结晶度都有一定的提升,相比于纯PA66熔点提升了3~5℃,力学强度提高了100~180 N,结晶度提高了2%~3%;石墨烯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3%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石墨烯尺寸在2~3μm时,复合材料的拉力达到949.11 N,结晶度为33.2%;PA66力学性能随着石墨烯尺寸的减小先增加后减小。
刘海辉付浩男张孟奇张兴祥
关键词:石墨烯聚酰胺66复合材料结晶度力学性能
功能化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功能化碳纳米管/尼龙6复合纤维被引量:20
2013年
采用多聚磷酸(PPA)/P2O5弱酸体系,通过傅克反应(Friedel-Crafts reaction)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功能化改性,加入己内酰胺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功能化碳纳米管(F-MWCNTs)/尼龙6(PA6)复合材料,并熔融纺丝制备复合纤维。通过TEM、TG、DSC、SEM及力学性能测试对复合纤维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MWCNTs表面成功地接枝了氨基,F-MWCNTs均匀地分散在PA6基体中,没有发生团聚现象,并且与基体具有很好的界面作用;F-MWCNTs的加入,对复合纤维的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影响不大,结晶温度有所提高,并明显提高了复合纤维的热稳定性;随着F-MWCNTs的加入,复合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和杨氏模量增加,当F-MWCNTs质量分数为0.5%时,拉伸断裂强度和杨氏模量达到最大,比纯PA6纤维分别提高了45%和208%。
侯立晨刘海辉王宁彭伟伟谭勇张兴祥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功能化尼龙6原位聚合复合纤维
导电性MWCNTs/PA6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被引量:5
2017年
为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高质量分数(最高达10%)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聚酰胺6(PA6)复合材料,使用SEM、DSC、TG、XRD和电导率测试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形貌、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MWCNTs的分散性较好.PA6基体的结晶行为、热性能以及晶体结构随着MWCNTs质量分数的提高而有所改变.当MWCNTs质量分数达到10%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达14.29 S/m.
张兴祥于思聪刘海辉赵明宇王学晨
关键词:导电性多壁碳纳米管聚酰胺6复合材料熔融共混
四氟乙烯基全氟纤维的机械性能与热力学性能研究
纤维作为一种高性能纤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牵伸温度和牵伸倍数对氟碳纤维结晶与机械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了纤维表面形貌,差示量热扫描法(DSC)研究了不同拉伸倍数下的全氟乙丙烯(FE...
刘海辉王宁张兴祥靳艳梅
关键词:MELT-SPINNINGFLUORINATEDPROPYLENEPERFLUOROALKYL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与改革被引量:3
2015年
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培养质量参差不齐。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培养现状来看,主要存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学习缺乏动力,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本文以作者讲授的《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新技术》课程为例,有针对性的提出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思路,以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韩娜张兴祥刘海辉赵义平
关键词:专业硕士课程建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