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盛茂

作品数:21 被引量:90H指数:6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CT
  • 4篇肺癌
  • 3篇成像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术前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侵袭性
  • 2篇晚期
  • 2篇细胞
  • 2篇疗效
  • 2篇机体
  • 2篇计算机体层
  • 2篇计算机体层摄...
  • 2篇光谱
  • 2篇CT血管成像
  • 2篇CT诊断
  • 2篇病变
  • 2篇病理

机构

  • 19篇合肥市第二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盛茂
  • 9篇李若梅
  • 7篇程庆红
  • 6篇王嗣伟
  • 3篇刘莹
  • 3篇吴瑞祥
  • 3篇何家伟
  • 2篇李小虎
  • 2篇张继
  • 2篇李群
  • 2篇张东升
  • 2篇陶磊
  • 1篇夏明武
  • 1篇王龙胜
  • 1篇谢扬虎
  • 1篇赵韧
  • 1篇余永强
  • 1篇王琴
  • 1篇王瑾
  • 1篇戴莉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CT理论与应...
  • 2篇分子影像学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电子技术(上...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双能量成像参数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CT双能量成像参数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2021年12月一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恶性肺结节患者作为恶性组,同期收治的106例良性肺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特征及CT双能量成像参数,进行肺结节病变性质的CT双能量成像征象、参数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双能量成像参数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价值。结果:恶性组强化不均匀、淋巴结增大、结节边缘毛刺/分叶、血管受累患者占比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均高于良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较高是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OR=1.451、1.502、1.640,P<0.05)。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联合鉴别肺结节病变性质的曲线下面积(AUC)值高于三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肺结节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患者之间影像学特征、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容积CT剂量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且动脉期、静脉期能谱曲线斜率及容积CT剂量指数是肺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三者联合对肺结节病变性质的鉴别具有较好价值。
张东升盛茂何家伟陶磊
关键词:肺肿瘤
COVID-19患者胸部CT变化规律及转归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普通型COVID-19患者病程中胸部CT表现的变化规律及最终转归。方法选择临床普通型COVID-19患者33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6例,年龄18~74岁(48.60±11.85岁)。住院期间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和相关基础疾病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变化,间隔2~10 d复查胸部CT,出院14 d后再次复查。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主要观察病变的位置、数目、形态、密度及有无胸膜增厚、胸腔积液等征象,并统计首诊、历次复查的病灶特征和间隔时间,分析病程中病变的CT动态变化规律及转归与时间相关性。结果首诊时3例CT显示阴性,其余30例中75.8%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45.5%伴有亚实变或实变,病灶主要位于胸膜下。33例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了1~4次复查,21例在病程中病变出现加重或此消彼长现象,最终均明显吸收。17例出院后复查病灶完全吸收,10例有少量残留,其中60%合并基础病,另有6例暂未复查。33例患者在出现症状或核酸检测为阳性后15.79±3.79 d进入恢复期,17例完全吸收患者恢复期为21.70±5.61 d,总病程37.89±7.15 d。结论临床普通型COVID-19预后良好,影像表现的动态变化及与时间相关性具有一定规律,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
程庆红盛茂赵子健刘莹苏祝平
关键词:CT表现转归
IQon能谱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IQon能谱CT(IQon-spectral CT)多参数定量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6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且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IQon能谱CT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肺癌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共获得淋巴结143枚,其中转移93枚,未转移50枚。比较肺癌原发病灶与转移、未转移淋巴结的动脉期及静脉期能谱参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能谱参数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结果: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各能谱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转移淋巴结与肺癌原发病灶动、静脉期碘浓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值,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值,能谱曲线斜率(the slope of the spectral Hounsfeld unit curve,λ_(H)),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 atomic number,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淋巴结动、静脉期IC值,NIC值,λ_(H),Eff-Z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组NIC值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3,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48%、92.72%;静脉期NIC值的AUC为0.882,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72%、82.87%。静脉期NIC值诊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更高。结论:IQon能谱CT多参数定量对评估肺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以NIC参数诊断效能最高,可为肺癌患者术前淋巴结鉴别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何家伟程庆红祝丁丁盛茂
关键词:肺癌淋巴结转移
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与间质瘤的CT鉴别诊断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间质瘤在诊断上易于混淆,通过对CT征象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总结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7例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和9例间质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平扫与三期增强的CT表现,并对两者的CT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者发生部位、囊变或坏死、强化时相、强化程度的P值均为0.01,差异具有显著性,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其中强化时相和程度有重要价值;两者在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和病灶内的血管、出血、气体、钙化情况上差异无显著性,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结论:当病灶位于胃肠道外、无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上升的直线型时多考虑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可进一步结合MRI进行鉴别诊断;当病灶位于胃肠道壁、有囊变或坏死、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的抛物线型时多考虑间质瘤。
程庆红王嗣伟盛茂
关键词:侵袭性纤维瘤病间质瘤计算机体层摄影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4例结肠癌患者(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10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X线进行诊断)、观察组(采取CT进行诊断),各27例,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符合率及术后复发检出率。结果:观察组结肠癌患者诊断符合率为96.30%——阳性例数26例,阴性例数1例,对照组诊断符合率为62.96%,由此可见,采用CT对结肠癌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P值<0.05。观察组结肠癌患者复发检出率数据为(92.59%),优于对照组70.59%,P<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采取CT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且复发检出率较高,值得研究。
晋丹丹盛茂
关键词:CT诊断结肠癌复发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肺癌及其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1年3月~2022年1月共87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肺癌组,并选择同期入院治疗的36例肺炎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2周内均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扫描。比较两组常规CT参数及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并分析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光谱CT定量参数差异。结果 两组棘突征、CT值及动脉期碘密度(IC)、标准化IC(NIC)、有效原子序列(Zef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CT征象多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静脉期IC、NIC及Zeff均低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不同病理特征者动脉期IC、NIC、Zef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者静脉期IC、NIC及Zeff高于鳞癌及小细胞癌者(P<0.05),鳞癌者则高于小细胞癌者(P<0.05)。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对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有利,且能辅助判断肺癌病理特征,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张东升盛茂程庆红陶磊
关键词:肺癌
双层探测器光谱CT虚拟平扫评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的可行性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评价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SD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的虚拟平扫(VNC)图像对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评估的准确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医院行CCTA扫描的197例患者资料,对其中CACS大于0的88例患者作进一步分析。对非对比增强(TNC)、VNC图像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TNC、CACS-VNC)和冠状动脉钙化体积(CACV-TNC、CACV-VNC)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线性方程及校正系数λ_(1AVG)、λ_(2AVG)。分别使用相应的回归方程校正CACS-VNC、CACV-VNC并记为CCACSVNC、CCACV-VNC。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采用Bland-Altman图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 test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对于总体冠状动脉而言,CACS-TNC与CACS-VNC(r_(s)=0.952,P <0.001,λ_(1AVG)=2.19)、CACV-TNC与CACV-VNC (r_(s)=0.954,P<0.001,λ_(2AVG)=1.93)的相关性极强。Mann-Whitney U test分析显示CACS-TNC与CCACS-VNC及CACV-TNC与CCACVVNC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land-Altman图显示CACSTNC与CCACS-VNC及CACV-TNC与CCACV-VNC之间的一致性良好。结论 基于SDCT的VNC图像可以准确测量CACS并用于心血管风险分层,有望代替TNC扫描并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
杨盼盼陆璐盛茂李若梅张继蒋雨琦张新娜邓炜李裕国安书田赵韧余永强李小虎
关键词:钙化积分冠状动脉疾病虚拟平扫
CT专用机房设置与检查流程实践案例被引量:1
2020年
阐述根据不同类别对医疗废物进行标示和处理,按照医院规定做好防护工作,以防疫隔离要求为基准来开展强制性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常消毒"任务,定时对清洁区、半污染和污染区进行酒精消毒,强化对发热病人的排查力度,将普通病人和感染者隔离开,并实施严格的分区检查机制,从而防止普通病人对于疑似和确诊病人以及医务人员间交叉感染,确保医患安全。
吴瑞祥李若梅盛茂赵子健司武杰倪俊陆武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肺癌诊断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全球发病率及死亡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其病死率居恶性肿瘤首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2]。肺癌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就已发展到中晚期。据文献[3]报道,早期肺癌患者经手术干预后,其5年生存率能提高40%~80%。
杨艳秋盛茂
关键词:早期肺癌肺癌诊断疗效评估中晚期患者就诊手术干预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43例拟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光谱CT胸部增强扫描。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以及化疗方案等,测量并记录化疗前后原发肿瘤的最大横截面积最长径,平扫、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CT值,原发肿瘤动、静脉期碘浓度(IC_(AP)、IC_(VP))、40 keV CT值(CT_(40keV AP)、CT_(40keV VP))及能谱曲线斜率(λ_(AP)、λ_(VP)),气管分叉水平主动脉碘浓度(AIC_(AP)、AIC_(VP))等。根据RECIST 1.1标准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依次比较治疗前两组△CT_(AP)、△CT_(VP)、IC_(AP)、IC_(VP)、CT_(40keV AP)、CT_(40keV VP)、NIC_(AP)、NIC_(VP)以及λ_(AP)、λ_(VP)等指标的差异;治疗后两组各指标的差异;以及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治疗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进一步绘制ROC曲线,利用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并确定诊断阈值。结果: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有效组与无效组N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余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NIC AUC为0.711,以0.098为诊断阈值,其预测化疗疗效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3.7%和62.5%。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IC_(AP)、CT_(40keV AP)、λ_(AP)及NIC_(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分析对晚期NSCLC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治疗前病灶NIC_(AP)对化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吴美红李小虎盛茂陈杏彪李若梅张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