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力群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药物制剂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磷酸奥司他韦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甲型、乙型流感的药物磷酸奥司他韦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本发明的磷酸奥司他韦吸入粉雾剂由磷酸奥司他韦和助雾化剂按8∶2~6∶4的重量比组成。本发明的磷酸奥司他韦吸入粉雾剂制...
- 汤玥姜力群鲁锡峰朱家壁
- 文献传递
- 干粉吸入剂空气动力学分散模型的建立和验证被引量:2
- 2011年
- 在Weiler干粉粒子聚集体全分散理论模型基础上,以硫酸沙丁胺醇为模型药物,建立了一种更加深入的干粉吸入剂空气动力学分散模型。硫酸沙丁胺醇干粉吸入剂体外沉积试验表明,该模型可预测干粉粒子的空气动力学分散行为,并可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估算干粉吸入剂在吸入装置中的分散及微细粒子分数。
- 姜力群汤玥鲁锡峰陈西敬朱家壁
- 关键词:干粉吸入剂空气动力学硫酸沙丁胺醇计算流体动力学
- 一种硫酸沙丁胺醇缓释型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酸沙丁胺醇缓释型吸入粉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本发明的硫酸沙丁胺醇缓释型吸入粉雾剂由硫酸沙丁胺醇、多羟糖醇、缓释材料和氨基酸组成。本发明在传统的吸入粉雾剂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一定的...
- 汤玥朱家壁姜力群王勉
- 文献传递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杂质分析及其质量研究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最为广泛应用的抗菌素药物。此类药物使用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其过敏反应,而其源头则是药品中的杂质。本文综述了此类药物杂质产生的原因、杂质的来源、分析方法,以及杂质质量控制研究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 欧贝丽姜力群章宇曲斌施月琴陈德英胡育筑
-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阿莫西林钠
- 文献传递
- 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有关物质测定方法被引量:27
- 2008年
- 综述影响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溶液pH、水分、温度等,以及测定此类药物中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为该类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姜力群嵇元欣刘晶锦李倩胡育筑
- 关键词:青霉素类抗生素稳定性影响因素
- 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酸和甘草次酸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甘草酸和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LC-MS/MS)分析方法。方法:采用汉邦VP-ODS(150 mm×2.1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和1%的甲酸水,梯度洗脱:21%水相(0-3.5 min),2%水相(3.5~8.2 min)。简单的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血浆样品,以格列喹酮为内标,采用ESI源负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进行测定。检测离子对分别为m/z 821.4→350.9(甘草酸)、m/z 526.2→401.1(格列喹酮)和m/z 469.2→425.2(甘草次酸)。结果: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检测浓度分别在50~2000 ng·mL-1、1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9和0.9981。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结论: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好,适用于同时监测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浓度及进行药动学研究。
- 安晓霞姜力群张贺阳谢彧雯汤玥陈西敬
- 关键词:甘草酸甘草次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药动学
- 磷酸奥司他韦粉雾剂的研究
- 姜力群
- 关键词:磷酸奥司他韦粉雾剂药动学
- 重组人白介素-2壳聚糖鼻腔黏附微球的制备、评价及对家兔过敏性鼻炎的药效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制备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壳聚糖鼻腔黏附微球。并评价其用于过敏性鼻炎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沉淀方法制备载药微球,并对其外观形态、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以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以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壳聚糖制备的微球具有较大的粒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rhIL-2壳聚糖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黏膜纤毛迁移速率实验显示壳聚糖微球具有黏膜黏附性。家兔过敏性鼻炎实验表明,鼻腔给予该制剂可以缓解过敏性鼻炎症状,减少打喷嚏的发生率并且降低血浆中NO的含量。结论 rhIL-2壳聚糖微球比相同剂量rhIL-2溶液具有更好的效果。
- 汤玥任海霞姜力群程度胜朱家壁
-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2壳聚糖过敏性鼻炎
- 载盐酸维拉帕米碳纳米管的体外释药行为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CNTs)对盐酸维拉帕米(VH)的装载及释放,并对其释药机制进行探讨,为c-CNTs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混合强酸氧化处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制得羧基化碳纳米管(c-CNTs),利用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表征羧基的接枝、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c-CNTs的微观形态进行观察;并利用HR-TEM及TEM观察盐酸维拉帕米在c-CNTs上的装载位置;考察该载药系统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对释放结果进行模型拟合并分析其释药机制。结果:MWCNTs通过强酸处理后成功接枝上了羧基,处理后的MWCNTs水溶性大大改善,长度由2μm左右减小至约200~300 nm,两端开口。载药及药物释放结果表明,载药量随投药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投药量较小时,药物全部装载于f-CNTs的管腔中,此时药物的释放受释放介质影响较小,其释药机制为零级释放;当投药量较大时,药物部分装载于f-CNTs的管腔中,部分位于f-CNTs的管壁,此时,药物释放受介质影响较大,随释放介质pH减小,VH释放增加,其释药机制为非Fick扩散。结论:改性后的MWCNTs可以做为药物缓释载体。可通过适当调节处方比例,达到调节药物的释放。
- 王纠王亚晶冉冉刘元芬郑春丽姜力群朱家壁
- 关键词:羧基化碳纳米管缓控释释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