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龙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1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省际边界区县域产业结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为例被引量:5
- 2020年
- 选取2005,2010和2016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各县域统计数据,计算产业结构提升系数,揭示县域产业结构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6年,研究区产业结构水平整体处于提升状态,且阶段性特征显著;产业结构水平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产业结构高水平的县域呈“C型”包围低水平县域的态势,被包围地区基本处于紧邻省界线的县域和中心地带,深刻反映出省际边界地区的“切变”效应对产业调整的影响;产业结构演变是人口、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整体而言,人口和市场要素对研究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力较高,不同自然单元分区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初步呈现出区域内在动力向外部要素转变的特征。
- 王虎刘海龙刘海龙田庆春肖杰
- 关键词:产业结构
- 山西省县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6
- 2022年
- 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8年山西省107个县区数据,构建山西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InVEST模型测算山西省各县区生态系统服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弹性系数方法,对山西省县域高质量发展系统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耦合特征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城市的等级效应对于高质量发展水平影响效果显著,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较强,大致形成了南北中三级核心,中部地区极化效应突出。(2)生态系统服务在时间尺度和空间格局上均具有锁定效应,时空演变特征与研究区地形分布具有一致性,呈现出稳定的“镜像L型”空间分布格局。(3)生态系统服务整体滞后于高质量发展,从时间变化来看,耦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从空间格局特征来看,呈现出“东西向”偏移为“东北-西南”的协调主体轴。(4)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类型以异向变化为主,出现衰退型和滞后型相抗衡的“两极分化”格局,形成了收敛的“S”型衰减区,作为耦合类型的理想模式,增长型在研究区极少出现。
- 刘海龙刘海龙丁娅楠张羽郭晓佳谭景柏郭晓佳
- 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 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21年
- 努力消除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差距,有利于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推进区域协调共同发展。本文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5—2017年,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呈现出西北地区耦合协调度较高而东南地区较低的分布格局,除郑州及周边核心区外,内部其他城市差异性小,具有较明显的内部均一性;(2)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特征,形成了西北部以郑州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东南部以阜阳为核心的冷点区,空间关联性较强是该区域内部的典型特征;(3)政府调控力和人口规模是中原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也产生一定作用。
- 刘海龙刘海龙郭政昇李曼
- 关键词: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影响因素中原城市群
- 以磺化杯/[n/]芳烃为超分子主体的分子光谱学研究
- 杯芳烃是继冠醚和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超分子主体化合物,以杯芳烃为主体的超分子化学是目前超分子化学中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杯芳烃具有空腔可调节、构象可变化、易化学修饰等优点而使之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药物学及超分子化学研究领...
- 刘海龙
- 关键词:洛美沙星普鲁卡因
- 文献传递
- 山西省生态安全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22年
-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运用综合权重法对山西省2000—2018年的生态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Dagum基尼系数测度生态安全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来源,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影响因素探究。研究发现:2000—2018年山西省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总体生态安全水平较低,不同行政单元尺度下增幅表现为省域>市域>县域。县域生态安全在空间上呈“带状”分布,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非均衡化空间格局,空间上集聚程度在增强。县域生态安全水平空间上存在非均衡性特征,非均衡性程度不断下降,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子群间差异,并呈现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规模、人口密度、城镇化率、NDVI、高程是影响县域生态安全空间演变的关键因素。生态安全水平空间特征存在尺度效应,研究尺度越大,尺度效应的作用越大,需要在更大范围内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与可持续性的平衡。县域生态安全水平演化存在路径依赖现象,需创新发展模式摆脱路径依赖,实现路径突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状态与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是促进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提升,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
- 王争磊刘海龙刘海龙王炜桥张丽萍郭晓佳
- 关键词:生态安全空间计量模型
- 汾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耦合协调时空演变及协调影响力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构建基于“规模—密度—形态”的三维流域生态韧性分析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并分析2000—2021年汾河流域县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韧性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耦合协调的空间集聚特征,引入协调影响力指数表征各子系统对整体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力及作用程度。结果表明:(1)2000—2021年汾河流域各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缓慢提升,“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显著,生态韧性综合指数持续降低,空间格局上高值区呈“S”型分布,低值区集中于中部谷地。(2)耦合协调度呈现由“轻度协调”向“轻度失调”下滑的发展特征,受区位优势和生态禀赋因素影响,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呈现由核心向边缘逐级提升的“环状”分布格局,空间集聚趋势显著。(3)新型城镇化中人口、空间、社会、绿色子系统对综合耦合协调度起反向阻滞作用,经济城镇化对综合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先阻滞后推动,生态韧性子系统对综合耦合协调度均起反向阻滞作用,规模、密度韧性阻滞力增强,形态韧性阻滞程度减弱。(4)新型城镇化水平不均衡发展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生态韧性受制于生态资源本底,空间演变存在路径依赖现象,汾河流域兼具城镇化推进对生态产生负效应的流域普遍性特征和资源发展型县域产业转型缓慢、生态建设较城镇化显著滞后的特殊性。
- 刘海龙刘海龙张鹏航王争磊张丽萍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汾河流域
- 中国博物馆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1
- 2022年
- 选取1990—2018年博物馆名录,运用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1990—2018年中国博物馆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8年博物馆数量呈整体加速发展态势,东西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博物馆数量密集,且发展速度较快,中西部地区数量稀疏,且发展较为缓慢。2)中国博物馆空间上不断集聚,并呈现出“单核”向“多核”模式演化的分布格局。3)中国博物馆重心居于东部,重心移动轨迹呈“Z”形移动。4)中国博物馆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过程,形成“东热西冷”格局,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博物馆的热点地区,新疆和西藏始终处于冷点区域。5)博物馆的空间分异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受经济、社会、政策和文化教育的影响。其中,政策和文化教育因素是博物馆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次之,经济因素是一般因素。
- 刘海龙刘海龙呼旭红郭晓佳
- 关键词:博物馆时空演变特征
- 中国省际边界区县域城镇化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 2023年
- 以中国887个省际边界县域为研究区,从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度量其2000—2019年城镇化水平,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表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识别主要影响因素及交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划分驱动类型区并提出差别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2019年中国省际边界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呈现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②中国省际边界县域城镇化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H-H型的县域空间分布呈“T”型格局,L-L类型集聚分布在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省际边界区。③经济发展类因子和交通因子是省际边界区城镇化空间格局的主导影响因素。④省际边界区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是在经济发展和交通水平主要驱动和直接作用下,医疗水平、社会投资和自然条件次要驱动和直接作用以及政府行为与教育服务间接作用后的结果。⑤按主导因素将省际边界区划分为地形要素制约型、区位交通主导型、经济发展拉动型、社会投资拉动型、公共服务滞后型和政府主导型6类驱动类型区。⑥省际边界区城镇化发展具有空间近邻效应,距离发达地区城市群近的县域城镇化水平高。省际边界区县域城镇化空间的边缘性特征突出,省际边界县域接壤边界数量越多,城镇化水平越低。
- 刘海龙刘海龙王炜桥张羽王争磊唐飞郭晓佳
- 关键词:城镇化影响因素
- 盐酸可卡因与对磺化杯[4]芳烃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了对磺化杯[4]芳烃(SC4A)与盐酸可卡因(CH)间的超分子作用。研究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和SC4A浓度对主客体超分子作用的影响。在pH7.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CH的荧光强度随着SC4A的加入而呈下降趋势,荧光的猝灭反映了CH-SC4A包合物的形成。通过光谱滴定法验证了主客体化合物的化学计量之比为1∶1。根据线性方程计算出CH-SC4A包合物的结合常数为6.93×104L/mol。1H NMR研究证明CH中含N—CH3的桥环部分局部进入SC4A的疏水空腔。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验证了这一作用机理。
- 杨颖超刘海龙赵艳杜黎明庞涛涛付云龙
- 关键词:芳烃荧光分光光度法密度泛函理论^1HNMR技术
- 太原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及功能被引量:13
- 2020年
- [目的]研究太原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演变和功能测度,为研究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太原城市群2000,2005,2010,2018年的4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及经济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功能测度模型和空间异质性评价方法,采用ArcGIS 10.4.1将土地利用类型按其功能重分类。[结果](1)太原城市群生产空间主要位于东南部太原盆地粮食主产区,由东南部向四周辐射扩张,2018年功能性较强的县市有清徐县(2.09)、小店区(1.96)。(2)研究区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东部太原市主城区,并不断向南扩张,呈现总体分散而区域集中的趋势,2018年功能性较强的县市有小店区(1.89)、迎泽区(1.81)、尖草坪区(1.78)等。(3)研究区生态空间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2018年功能性较强的县市有交城县(4.34)等,主要集中于吕梁山区生态保护区和采煤植被恢复区。[结论]太原城市群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和功能测度基本一致,遵循大都市区核心—边缘发展模式,并与土地潜力分布基本相符。
- 刘海龙刘海龙谢亚林呼旭红刘美彤李曼
- 关键词:生态文明